凡事要给别人留有余地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得理不饶人”的情况,有的发生在别人身上,有点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在我们的观念里,别人犯了错误,就理应受到批评,至于怎么批评,就完全看批评者的意思了。有的批评者丝毫不顾及被批评者的感受,经常采取一种粗暴、强横的态度对犯错误的人进行批评,但是这种粗暴的批评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激起被批评者的愤怒,乃至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其实,凡事要给别人留有余地。
卡耐基曾经告诫过一些年长的朋友——这些人大都是孩子的家长或老师,即便他们所纠正的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但由于他们的粗暴态度,却导致孩子对他们产生了长久的愤怒。
在美国加州的一所学校里,有个学生把车停错了位置,从而造成学院的一个入口被堵住。这时,有位教授冲进了教室,以非常凶悍的口吻问道:“谁的车停在了入口处?”当那辆车的主人站起来答话的时候,那位教授大声吼道:“你马上出去把它开走,否则我就叫人用铁链把它拖走。”
从道理上讲,这位学生确实是做错了,车子不应该停在那儿。但是那位教授的粗暴批评却让这位学生感到愤怒,不光是那位学生,几乎是全班的学生都跟教授过不去,令他的工作凭空增添了很多麻烦。
假如这位教授能够态度友善地问一句:“车道上的车是谁的?”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把它开走,那别的车就可以从入口自由进出了。”这位学生不仅会很愉快地接受这个建议,而且也不会和他的同学一起让他有生不完的气了。
事实上,成年人比孩子更加在意自己的面子,如果有人让他失去了自尊,那么他甚至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来报复那个人。其实,只要一两句宽容、体谅的话,就可以减少批评对别人造成的心理伤害,使他的自尊得以维系,也就不会造成什么恶劣的后果和影响了。在这方面,约翰的经历或许能让我们感到欣慰一些。
约翰是一位职场成功人士,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市场调查员,公司派他用一周的时间对某项产品进行市场调查,但是初出茅庐的约翰由于缺少经验和一时的大意,直到星期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忘了统计一项重要的数据。重新进行调查肯定来不及了,而且,下周一开会的时候就需要用到这份报告。“当时,我的感觉真是糟糕透顶”,约翰说道,“就好像末日降临似的,我真想像个女孩儿一样,躲到一个角落里偷偷地哭一场。”
到了开会的时候,约翰硬着头皮向经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自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这一错误。
散会以后,经理让约翰跟着他来到了办公室,并且让他坐在了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当时,我害怕极了,既担心经理对我大发雷霆,又担心他什么都不说,直接把我辞退。”约翰说道,“但是,经理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做,他对我所做的工作表示了感谢,并强调在一个新人在刚刚接触新工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他说他相信我会把这项工作赶紧完成,而且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我也会对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从经理的办公室出来以后,我下定决心,我决不会再让他失望的。”为什么约翰的老板会这样对待他呢?一位法国作家的话或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事以贬抑一个人的自尊。重要的并不是我觉得他怎么样,而是人觉得他自己如何,伤害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
如果你能在任何情况下做到不用语言去伤害任何一个人的自尊,那么,你就可以和周围的人相处得更加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