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比赛要脱稿吗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1-10-11 05:29:25 阅读:

演讲比赛要脱稿吗?绝大多数管理者演讲时,都拿着演讲稿,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但要知道,要使演讲得心应手,遣使自如,就应该甩开讲稿。精心准备讲稿是必要的,但是上台照本宣读就太令人乏味了。所以,应该将演讲稿烂熟于心,演说时既以它为依据,又不受其束缚。
 

美国口才训练专家桑迪·林弗说:“凡演讲百分之九十九都无需拿讲稿。一个人拿起讲稿来读‘话’时,人们对他相信的程度也随之降低了。听众越是感到你在与他们交谈,你演讲的效果也就越好。”演讲背讲稿不行,朗诵讲稿也不行。因为演讲大厅正像运动场一样,是一个剧烈变化的动态系统,听众情绪,会场气氛都有变化的可能,有时还会发生意外的事件,这就要演讲者有即席调整的应变能力,如果一切都照预定的程式,按部就班地“背诵”,就难免会手足失措,碰壁失败。
 

脱稿演讲的效果大大优于照稿念读。这主要是因为脱稿演讲能给人以直抒胸臆之感,由于不借助讲稿直接与对方沟通,对方就会感到真实可信并能集中注意主动参与沟通。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早间新闻”播音员、哥伦比亚广播网“奥斯古德”系列主讲人查尔斯·奥斯古德深有体会地说:“念稿子远不如讲话好。后者是发自内心的。即使它显得不够流畅,但效果反而好。”
 

捷克女学者卡尔瓦绍娃对此专门进行了研究。她指出脱稿演讲比照稿念读节奏更为从容、自由,容易达到声情并茂,使人感到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乐于接受。从记忆的效果看,通过讲的方式人们大约记住材料的33%,而通过读的方式人们只记住材料的10%。由此可见,脱稿演讲优于照稿念读;在口头宣传中,宣传者对讲稿的依赖性越小,宣传者与被宣传者就越能充分地进行思想和情感沟通,演说效果就越好。下面的事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一次,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董事长杰科斯基去洛杉矶参加基督教和犹太人全国会议的颁奖仪式,在飞机上,他一直在准备受奖后的发言讲稿。第二天,娱乐大师唐尼·凯亚向杰科斯基颁奖。当杰科斯基拿着讲稿走向前台时,凯亚对他说:“不要念,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罢他就抢走了演讲稿。僵持了一会儿后,杰科斯基开口了,讲出了他的内心真实感受,结果非常成功。由于听众不喜欢杂乱无章、言之无物、浅薄乏味的冗长讲话,所以,为使脱稿演讲的方式能打动和吸引听众,就要求演讲前一定要精心准备,写好讲稿和打好腹稿。可以在演讲之前,把事先准备的讲稿或发言提纲带去放在讲台上,这既可以表明发言者郑重其事,态度认真,准备充分,取得听众信任和好感;又可以使演讲者增强自信心,偶尔忘记发言内容时,可以随时翻阅。
 

现代社会,社交活动频繁,电视、录像手段被广泛运用,这都要求领导直接面对观众,用出色的口才,真实的情感,传神的表情和体语去影响征服观众。所以领导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讲话能力,尽可能地运用脱稿演讲。在许多场合,如果事先充分准备好讲稿,不带讲稿去讲,往往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196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为来访的美国代表团举行的国宴上,发表了一个似乎是即席的流畅的祝酒辞,因为他面前并没有讲稿。事后,尼克松的一位助手称赞戴高乐发表长篇讲话始终不用讲稿的才能,戴高乐说:“写下了讲稿,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把纸扔了。”
 

在气候突变、时间紧迫或人们注意力不集中、有另外的需要或有焦虑情绪时,脱稿即兴发言往往更受欢迎。
 

1990年夏季,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匈牙利。按原定安排,布什在国会大厦前的科苏特·拉约什广场向群众作书面讲话。当他下飞机乘车来到广场时,雨下个不止,广场上一片伞的海洋,数千人在雨中一直等待欢迎他。在欢迎仪式上,轮到布什讲话时,他笑容可掬地走到麦克风前,一边说“女士们,先生们”,一边向群众挥舞双臂致意。就在这一刹那,惊人之举发生了:只见布什从衣袋里掏出讲稿,双手举过头顶,嚓嚓几下把它撕成碎片,他对群众说:讲稿太长,为使大家少淋雨,改为即兴讲话。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片掌声和欢呼声。试想,如果布什置雨中群众的心理状态于不顾,按原计划照本宣科发表长篇讲话,尽管可能比脱稿发言内容充实,用词准确,逻辑性强。但决收不到如此奇特的功效。
 

当然,脱稿演讲并不意味着不顾讲话内容、目的,不分场合一律要求脱稿演讲。在法律宣判、政治报告、传达上级重要文件或高级领导人重要讲话等等重要场合,就不宜脱稿讲,而应采取照稿宣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暗示内容的重要,保持气氛的庄重,又使发言内容逻辑严密,措辞准确,使之无懈可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