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何时表扬我?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1-10-16 23:29:07 阅读:
  《老友记》里有段非常有意思的情节:碳粉销售员菲 比兴致勃勃地打出第一通销售电话,接电话的人是一家公司的采购员。对方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应菲比热情洋溢的推销——我不需要碳粉,我需要自杀。当菲比赶到 该采购员的公司劝阻其自杀行为,发现原来对方是个不折不扣的“职场隐形人”:周围同事在他身边忙碌地走来走去,但他仿佛空气一般,无论干什么说什么,都不 被任何人关注,哪怕他大声嚷嚷,要自杀。

  没人想做“职场隐形人”
 
  这个段子看起来有点荒诞,却折射出一种悲凉的处境:在职场中,一点都不被人关注,尤其是不被自己的上司关注,多多少少都是件令人无奈和心碎的事情。
  在职场中,没有谁希望做个隐形人,那种渴望得到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人的关注并赏识的需求,就像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一样,只要需求得当,无可厚非。
  可以想象,得不到上司关注和支持时的情景:当你年复一年拼命努力地工作,上司却对你的努力视而不见,甚至从未夸奖过你;当你希望得到来自公司的资源支持 时,上司却不以为然,甚至觉得你完全可以自己搞定;当有了晋升或充电的好机会,轮了一圈,却永远轮不到你……任谁都会觉得这幅场景苦不堪言。而最终结果 是,在一个公司中,你逐渐处在边缘化的境地。
  如今公司决定裁掉某人时,比较精明的人力资源通常采取这样的办法:对该人采取信息屏蔽的方式,不理不睬,很多事情不让其参与,此时这个人必然会感到那种心理上被疏远的惴惴不安,直到自己主动辞职走人。
  这种不被关注的极端结果,可以从反面验证,每个身处职场的人渴望被关注的需求得到满足,是何其重要。

  来点关注的蜜糖吧
 
  的确,当一个人获得适度的关注,就像给原本辛苦枯燥的职场生活加点糖一样,哪怕没有升职、加薪,心里都会美滋滋的。
  做秘书工作的80后郁彦主动请辞了。主要让她不爽的一点就是——永远得不到上司的反馈。
  那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入职时,她摩拳擦掌地准备大干一番,也有着身为新丁的诚惶诚恐,期待领导不时地给自己一些指点。可是,上司的“闷葫芦”作风总让她摸 不着头脑。秘书是个细致活儿。郁彦上手很快,老板吩咐下来的事情,事无巨细,她自问都处理得妥妥帖帖,时常还额外做点“功课”,期许间或得到上司的口头嘉 奖。
  可是对方没有反应。“我是哪里做得不好?”一开始,郁彦把没有获得上司的反馈归咎为自己的问题,后来跟熟悉的同事一沟通,这才发现,冷冰冰是该上司的一贯作风,共事的人都憋着一股子闷气。
  如今,郁彦已经跳槽。现任上司非常注重和下级互动,郁彦工作起来格外有动力。
  实际上,郁彦期待的关注是一种反馈,来自上司的反馈会让她更清晰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任务,进而希望获得一种被认可或者被评价的心理满足。
  “有时,员工希望获得老板关注的需求只要不过分,老板满足一下这种需求没什么不好。实际上,一个聪明的老板是会懂得,老板笑一笑,能省很多钱。”北京某律所的合伙人安晓地深谙员工心理。

  关注都是争取来的
 
  人人都有被关注的需求,但并非每个需求都可以得到 上司的反馈。正如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所说:“一家公司内部,指望老板同等对待,一般不大可能,老板精力有限,对待员工的关注各有不同,有的就会疏一些,有的 就会近一些。”如果一些在你看来必要的关注,却当求而不得时,闹情绪或甩手走人未必是明智的选择,主动争取可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22岁的Agnes也有过那种不被关注的经历。2009年一年,她在一家国企做文化项目的宣传工作,毫无人际背景的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你知道,国企里的人根本不是做事的,热衷于通过人际关系获得自己的钱和权。跟我一起进入单位的女孩,家里人是省委的,有政府背景,而我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姑娘,立刻就被撂一边了。”再加上当所有员工在热衷于讨副总经理欢心时,Agnes却不谙此道,就更备受冷落。
  比如在有集团董事长出席的大会上,每个员工都汇报工作,然而一轮到Agnes发言,她的副总经理就会故意让她略过;但有什么别人不愿意干的杂活儿、累活儿、得罪人的活儿,都会推到Agnes面前,而她个人对工作的设想则从不被关注。
  “我也想过离开,但这类问题在哪里都可能碰到。与其逃避,不如面对。”70后May的那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在年轻的Agnes眼里已经out了,“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
  Agnes对冷遇采取的对应是,努力工作,再加上巧妙利用一些机会,最终获得了董事长的关注。从此之后,她就像杜拉拉获得总裁赞赏后一样,开始更有机会获得资源支持和人力支持,得以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
  “完全指望别人来主动关注你的话,这不太合理也不太现实。你能够掌控的是自己,每个个体可以主动一些。”对于渴望关注而不得的情况,洪向阳说。

  你的期望过高了吗?
 
  并非每一个员工都可以获得老板的平等关注,那么每一个被关注的需求也并非是适度的。除去渴望得到上级反馈、必要的奖惩等基本关注需求外,员工的一些关注需求超出了应有的期待。
  小蕊在一家咨询公司任职。某次,小蕊做了一回主持,她选择穿了一套相对休闲的衣服,看起来很时髦,再加上主持效果也不错,她自我感觉非常好,便积极寻求上司的评价。她凑到上司面前笑盈盈地问:老大觉得我今天怎么样?上司随口一句:这件衣服有点像睡衣哦。
  为了这句评价,小蕊郁闷了好几天。洪向阳认为,上司的那句评价也许就是无心之语,或者善意提醒,问题在于,小蕊把上级对她的评价和关注看得太重了,“别对 他人关注的预期太高。可以做一些自我激励、自我欣赏,不能老是靠别人的话来激励自己,你需要对自己作出合理的判断,然后自己可以欣赏自己。”
  洪向阳把这种需要格外关注的员工性格归类为“情感型的人”,他们强调感觉、情感,处处需要得到情感上的关心和照顾。“总觉得关注少了,表扬少了,就会为此不高兴,激情变小,这就叫职业不成熟。”
  据企业咨询师朱玛的观察,对关注的期望值过高的情况,经常在80后们身上发生,“60后、70后家庭环境优越的比较少,相对来说更加艰苦,对周边环境的预 期低一些。80后中的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和呵护比较多,也习惯在关系中获得比较多的关注。很多80后需要一种即时的满足,希望自己做了一 件好事,主管马上能意识到,得到积极反馈,这种渴求关注的心理便会有些过度。”

  育婴心态 vs 暴发户心态
 
  在情感心理专家、影视文化经纪公司CEO郭丹的职 场经验中,有三类员工特别渴望获得上级关注,“一种是特别想出头的员工,他们天生帝王倾向,需要被关注被宠爱,每天把他叫到办公室骂一顿,他都会觉得老板 关注了他;第二种是有点懒的员工,他们会把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发现自己压力大、却没有来自老板的鼓励时,就容易不高兴;第三种则是弱势心态、不得其法的 员工,他们进入工作的状态比较慢,害怕被边缘化,自然需要得到领导的关注。”
  而这些员工对上司关注的过度需求,是把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一把推到了公司的头上。
  她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工作压力太大,私生活空间变小,没时间找男友;要把自己的父母接来北京生活,要求加薪好赡养父母;甚至有员工因为喝酒打架进了警察局,打电话让郭丹去捞人……
  “公司不是你的父母,怎么可能承担对你的这么多关注?”郭丹说,“员工过度关注的需求可以折射出两种心态——育婴心态,因为儿时对父母的依赖太多,便把上司当成社会中的父母,他希望公司可以解决他的一切问题,实际上是种未断奶的心态。”
  还有一种是暴发户心态,偶尔获得上司关注后,便期待老板是他的贵人,幻想从此自己可以一鸣惊人,而对自己进行了错误的评估。
  郭丹的一个员工曾经跟她说,他的人生准则是六个字:“跟对人,说对话。”郭丹立刻对他进行反驳,在她看来,这就是暴发户心态的典型代表:“什么叫跟对人? 一件事中对的人很多,能帮你的人有限,你该做的就是与人为善。什么叫说对话?只要是有正常智力的老板,并非只是通过你一两句话来判断你,而是通过很多积累 对你作出的判断。”

  要关注还是该自助?
 
  “把关注看得太重要,情绪就会容易大起大落,当外界没有足够认识到他,他会挫败,内心的情感消耗会很大。一个人的认可来自真正的自我接纳和肯定。”朱玛的观点与心理学家派克如出一辙。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美国心理学家派克(M.Scott peck)把这种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并且渴望别人多多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的心理归类为“人格失调症”。而派克本人,在职场生涯中就曾出现人格失调症的倾向。
  在派克30岁时,在精神科门诊部担任医生并接受医疗培训。他负责接待新来的病人。或许是他的责任心太强,对每一个病人都太想照顾得面面俱到,他的工作量远多于其他同事,永远都不能按时下班。
  派克找到主任反映情况,希望得到他的体恤,暂时不再给他安排新的病人。得到的回应却不尽如他的心意。主任只是淡淡地说:“哦,我看得出来,你遇到麻烦 了。”当派克继续追问自己该怎么办,并暗示希望得到主任的帮助时,主任还是说:“说得再清楚些,你的麻烦和时间有关。是你的时间,不是我的时间,所以不是 我的事。你,在安排时间上出了问题,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没有得到进一步关心的派克,愤怒地离开办公室。直到3个月后,他才意识到:问题在我,不在他。他的高负担、高工作强度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他期待获得的关心和支持,则是出于把责任推给别人的心态。
  派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渴望得到关注和帮助,但实际上应该自助。”

  上司该如何关注下级?
 
  朱玛,企业咨询师
  老板需要和员工达成一种默契,一年之中有一次谈话就好。比如对员工说:“我平时比较忙,但我一直看到你有了进步。”或者可以告诉员工:“平常没有特别指出什么问题,我对你的工作是大体满意的。没批评你,就是我对你很满意。”
  这样做,相当于跟员工达成了一个关注默契,会给老板未来节省很多时间。这是很多著名的管理专家都会谈到的方法。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