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jeOttestad的实习报告
在中国的实习生活转眼就结束了.回首这一个月,让我真正体味到了时光飞逝的感觉.无论感触或是收获都是不胜枚举的.最初我以为只是来中国工作,而我却被荣幸地视为贵宾,几乎是受到女皇般的礼遇.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为了回赠些什么,我决定把在中国(这个无论是距离还是文化都与我土生土长的国度相去甚远的国家)实习期间的感触用文字表达出来.文中的许多事情对你来说也许是那么微不足道,因为它发生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天,但对我来说却是那么新奇,那么让人激动不已.在决定参加这个实习交流项目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甚微.亚洲对我而言(对其他欧洲人也是如此)是一个孕育着有着乌黑柔滑的头发,清一色黑色眼睛,用筷子吃饭的民族的土壤.从孩童眼中折射出的世界是扭曲的.孩时的我想象的中国人是头朝下生活的,因为他们住在世界的另一端.大人们总是对我们说,如果我们在地上打个足够深的洞,我们就可以穿过它来到中国了.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努力尝试过,但幸运之神从未青睐过我们. 当中国之旅已成型时,我就开始试图更多地获取关于中国的信息.我和Reidun取得联系,为了听取她的亲身经历,我翻阅了旅游书籍,聆听了那些曾在中国渡假的人们的故事.没有亲自到过那个国度就想获取关于那个国度的正确印象是不可能的.有的甚至是以讹传讹.这儿就有这么一个关于吐痰的例子.来中国之前,我听到了许多关于中国人随地吐痰的恶习.但事实证明中国吐痰并非如我所害怕的那样普遍和令人作呕. 一个中、挪之间最突出的文化差异非食文化差异莫属。用筷子吃饭倒并未难倒我,这毕竟比每餐饭之前叫刀叉来得方便。真正令我惊异的差异在于食物本身和烹饪的方法。用筷子吃饭的差异和这个差异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一般来说,我对食物是很挑剔的,也不愿尝试新口味,但这次在中国,我变得敢于尝试了,而且还尝试了不少。中国的许多食物在我们寒冷的北部压根就不存在,或是我们根本就不视其为食物。第一个例子就是我的最爱--茄子,我正计划着把它引进挪威,并且种在我厨房的小罐中。我们不把其视为食物的例子是动物身体的某些部位,如:胃、脚。我们不食一些动物是因为它们看上去太恶心了。比如:青蛙、蛇。这些都源于动物的自身原因,而非它们的口味问题。当然,我们也不吃我们的宠物。 在国内,我已习惯了在自己的盘子中用餐,而把盘中的食物吃光是一种礼貌的行为。而中国人视为最礼仪的用餐方式以及用餐结束后留有剩余物在盘中对刚到这的我来说是很奇怪的。但在经历了多次午餐和晚餐的商业聚餐后,我已渐渐适应了。即使用餐时间很长(在交际场上)也是很正常的。在挪威,我们通常有三十分钟的用餐时间(而你们常为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中,我们通常只是吃些面包和牛奶,而在中午或工作时间喝酒是不可思议的。 我还想就交通问题多谈些看法。有一件事是不庸质疑的:你在横穿马路时决不必过分的谨小慎微。我很欣喜地看到有如此多的人以自行车作为其交通工具而非汽车。这就使得中国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比同类大国的交通要畅通得多,噪音和污染也少得多。挪威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好好向中国讨教的--如何使得交通井然有序、怎样为骑车者创造良好的道路环境。关于噪音问题,中国做得还有些欠缺。中国人惯于冲着挡路的人或物不停地按喇叭。这使得刚来这的我很难入睡,在挪威我们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按喇叭。 我不仅仅只有在步行过马路的时候才感到害怕(由交通引起的)。坐在车里也有此感。我总认为司机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但这种想法并未让我放松警惕。在高速公路上的逆向行驶事件仍历历在目。从Reidun那我早就听说中国的公共汽车是很拥挤的。在挪威时,由于我的身高比平均身高矮点儿,每每遇到拥挤的人群时,我总是被挤得喘不过气来。来到中国后才发现,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所以这的共车司机也更和善。 你们为我做得安排真是太棒了。我总是忙得都来不及思乡或觉得无聊。新鲜的事物总是层出不穷,我的每一周都过得与众不同:参观公司,参加会议,探访大学,旅游赏景。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普通旅游者所不可能看到的中国。 这次来中国的时机真是太好了。我很幸运,因为我到的时候,所属公司的业务正在开展中。我有幸得到了去杭州以外其他城市的机会。有小梅、朱先生和其他两位男士的相伴,旅途生活有趣极了。一时期内,跟着参与一个特定的项目时件很有趣的事。能到北京见识到中国最赋盛名的文化景点--紫禁城、颐和园,真是件值得回味的事。它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的许多事物在我的脑海中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因为她与我土生土长的国度事如此的不同。她的旧式建筑,语言(口头的和文字的),悠长的历史,传统习俗,这一切都是与众不同的。中国在保存自己悠长文化的同时,正以惊人的速度朝着摩登大国发展。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药,因为这和我所学的专业有关。在西方,中药并未被完全接受,且相关知识也是十分欠缺的。过去,懂得用植物或其它与自然界有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