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习报告
植物学实习报告(一)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
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xx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www.huamate.com)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植物学实习报告(二)
实习目的与任务
1.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实习步骤与内容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2实习内容
7月5日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 ……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 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 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想法和建议可能还很不成熟,但是希望能够对黑石顶实习的不断改进起到一点帮助。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
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xx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www.huamate.com)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植物学实习报告(二)
实习目的与任务
1.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实习步骤与内容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2实习内容
7月5日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 ……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 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 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想法和建议可能还很不成熟,但是希望能够对黑石顶实习的不断改进起到一点帮助。
- 大学实习报告范文
- 测量学实习报告
- 生态学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