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电影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
篇一:爱国电影《地道战》观后感
暑假期间,我观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这部影片中的人物都很聪明,日本军总以为很聪明能够打败八路军,却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八路军打得落花流水。
还没有挖地道时,日本军来攻打这里,人们都躲到井旁边的密道里,日本军就把没有一个人的村子扫荡了一遍。八路军和乡亲们开始挖每家每户都连接的,四通八达的地道,利用这地道总是打胜仗。
我认为,有了困难,不仅要团结一心,还要动脑子想办法,这样才能解决难题。影片中的乡亲们不仅团结在了一起,还共同挖地道,使得日本军在明处,我军在暗处,总是让日本军摸不着头脑的吃败仗,真的好过瘾!
所以大家一起动脑想办法,打了胜仗,胜利也是大家的!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这种精神,大家一起解决困难,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
成功是快乐的,也需要大家共同付出。影片中第一场仗我军是失败的,虽然人都活着,但房子被毁了,所以大家吸取教训,集体的智慧想出了利用地道来打胜仗的办法。如果没有第一次的失败,可能就没最后的胜利。既然我军在失败时都没有灰心丧气,那么我遇到了小的困难,失败了,又能怎样呢?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只有嘴上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遇到困难要知难而进”光说不做可不行,要有实际行动才能证明自己不是只会喊空口号的人。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认为这里面的所有的胜仗,都是靠大家团结一心才得来的,人多力量大!如果有人在第一场败仗时灰心了,而大家都没有灰心,那个人的情绪也会变动。所有,一切的困难都要靠大家团结一心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篇二:爱国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篇三:爱国与奉献--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钱学森》这部电影,钱老这位科学巨匠一生为国家,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被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所感染,同时我也懂得了科学救国和科学强国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我更是为钱老这种不为名利,一心报效祖国,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的爱国热情所深深的触动。
一部电影,记录了一个人的传奇,掀开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钱学森》不仅在为英雄立传,更是在为民族铸魂。诉说这部历史,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老一辈人精神的弘扬!
影片中记录了钱老不平凡的一生。钱学森教授,学问有如森林,岂能不服哉!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新中国成后,他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1950年夏,为了顺利返回祖国,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此后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终于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回国后,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坚持带领科技人员学习导弹技术。他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钱学森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在前苏联突然撤走全部专家的困难条件下,他带领着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在现场的聂荣臻元帅高兴地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又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实现了核爆炸,此举震惊了世界。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至今我仍铭记着钱老的那句话“In my country I can do anything,If I want I can grow apples”“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祖国不在嘴边在心里。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当他作出回国决定之时,包括美国政府官员都不敢相信,一个事业如日中天,极有发展前景的科学家竟然会选择回到一个既没有先进科研装备,又没有雄厚科研资金的农耕国家。正是这种令常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不仅深刻地展示出了一位爱国主义者的高尚情怀,而且有效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这部电影同时也呈现出了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相互欣赏、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情真意切的忠贞爱情。青年钱学森被美国当局关押入狱,饱受囚禁之苦,但蒋英没有丝毫迟疑,始终坚定地守护在他身边。在钱老为祖国国防事业日夜操劳时,她放弃自己大有前途的歌唱事业,无怨无悔地照料家人。最后当钱学森问她是否有遗憾时,她的回答是如此让人感动:“中国可以缺少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你这样的科学家,为你而牺牲,这辈子没有遗憾,只有光荣!”这恰好验证了那句话: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钱老的一生,是一部警醒国人的绝好教材,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越是发展,越是需要像钱学森那样的爱国精神。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一个民族是否赢得其它民族的敬佩,更重要的是赖于民族精神力的提升,赖于整个民族形成的强大内聚力。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向这个低调而又温和的逝者学习,把热爱祖国与无私奉献作为一生最为崇高的信仰,立誓做祖国最忠诚的卫士!
篇四:对无名烈士的崇高敬意--《集结号》电影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到东莞图书馆参加“我的中国心”爱国电影展播。我看的电影是《集结号》。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从心里涌出一股自豪感,为中国抗战史上许许多多为国捐躯的无名烈士感到骄傲!
《集结号》这部爱国电影讲在淮海战役中,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团长交给他的阻击任务,要求听不到集结号不得撤退。战场上,九连的47名战士英勇抗战,但终究寡不敌众,战士们相继牺牲。然而,他们却始终没有听见集结号。最后,全连战士除了谷子地一人存活下来,其余全部牺牲。解放后,谷子地得知自己部队的番号被取消,战死的46个弟兄都被视为失踪者,他们所做的贡献也无法证明。谷子地后半生便踏上一条为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荣誉的路。他来到原来九连弟兄牺牲的战场,发现那里已经成了煤矿。他不停的挖煤,想要寻回战友的尸体。后来,在挚友赵二斗的帮助下,谷子地找到了原来给他下达命令的团长的警卫员,知道团长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没命令吹集结号。谷子地大怒,大骂死去的团长。最后,经过不懈的努力,谷子地终于证明了九连战士的功劳,上级决定加封他们为烈士。他们在九连烈士纪念碑前吹起了意味悠长的集结号・・・・・・
《集结号》这部电影中战士的英勇,谷子地的执着令我感动。战争是残酷的,一旦踏上战场,就准备着献出宝贵的生命。而所有战士们都有勇气踏上这个战场,为保卫国家与敌人殊死决斗,他们都是英雄!我们都能说出一些知名英雄的名字,但是,中国的革命事业就是靠这几个英雄打拼出来的吗?不是的!他们背后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他们与这些英雄一样伟大,一样默默的为祖国做着贡献!就像《集结号》里这47个战士一样。不到最后一刻,他们决不放弃,为了祖国而战死。他们用青春谱写着一首可歌可泣的革命歌曲,我为他们而骄傲!而这些战士的名字,可能不为人所知,没有人去证明他们对祖国的丰功伟绩。谁来为他们申冤?谁去证明他们?也许,他们在为国捐躯那一刻没想那么多,但一个曾经为国家战死的人,没有人去纪念他们,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对谷子地来说,属于46个弟兄的荣誉是宝贵的,如果他们就这样白白牺牲了,那是多么惋惜啊。他要用一生去为弟兄们讨回荣誉。所以,谷子地才不断努力,为战士们争回了烈士称号。最后那声集结号意味深长,因为它代表着九连战士对祖国的贡献与热爱。
而在今天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不愁吃不愁穿,能够在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快乐啊!我们应该时时刻刻铭记是谁带给了我们幸福生活:是无数爱国烈士!他们在战场上挥头颅,洒热血,我们的幸福和快乐,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
我们新一代少年,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里!国家的繁荣富强,就是对所有英烈战士的最大安慰。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掌握知识,学好本领,像那些战士一样,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作出贡献吧!
篇五:《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吕安萍
在众多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闪闪的红星》。而“想要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是《闪闪的红星》里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话。
《闪闪的红星》给我们讲述了潘冬子的爸爸去执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临走前他给潘冬子一棵闪闪的红星当纪念,后来,冬子的妈妈为了保护人民解放军被地主胡汉三活活的烧死在了一间茅草屋里,于是要为妈妈报仇就当上了红军,在与敌人战斗时,冬子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在大叔和宋大爹的帮助下潘冬子终于杀死了地主胡汉三,又在第二年的春天和爸爸一起踏上了新的征程。
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感触很深,有两点:一是感动于潘冬子的智慧。勇敢。不怕牺牲的信念。他敢于和敌人作斗争,在敌人的强力威胁下,他没有退缩,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来争取革命的胜利,当胡汉三为了阻止红军吃上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盐,封锁了上山的路冬子竟把盐粘在衣服里,带上了山,如果被敌人发现他将有丢掉生命的可能,这么做他简直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二是感动于吴大叔的那一句话:“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是啊,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喝,我们却不懂得好好珍惜一下,这愉快的生活都是那些老革命家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呀,如果之前你等。我等。他也等,只靠运气,不去努力,那我们的祖国何时才能强大呢?
虽然我们的生活比以前明显的好了,科技也发达了,但是我们的希望还是需要我们来努力奋斗的。
篇六:《南京!南京!》观后感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篇七:《党的女儿》观后感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芦沟桥的枪声,日本浪人的狂笑,激发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
观看影片《党的女儿》后,我的感触很深。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三名共产党员有重要情报汇报给游击队,在半途中,一名共产党员走失了,她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说出另外两名共产党员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说,因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她周身每个细胞都浸透了这种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让敌人得逞,我们才能赢。敌人发怒了,残忍地用火将她活活烧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www.huamate.com)她的身影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
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是啊,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消灭反动派的血火战斗,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这正是我们每个今天的中国人所骄傲的。当然,作为炎黄了孙,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时候,要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熔铸和培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新世纪的少年应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呢?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报效祖国。因此,我必须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当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
篇八:《国歌》观后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国歌》结束了。但在我的脑海中,电影中的一幕幕仍然正在回放,我的心脏也依旧在随着国歌而跳动。
电影主要塑造的是国歌的作词者--田汉,又在其中夹杂一些爱国热血儿女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他们在“9。18”事变、沪淞战役后,在上海、在东北为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而电影的主线,则是田汉的思想变化。从他遇到两位东北学生开始,深入地了解了侵略者对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后来感受到了全世界的华人对抗战的支持与贡献,又差点被日本军队绑架,从而了解到了精神对人类的鼓舞,着手开始拍抗战电影;而在最后,当他经历了好友妹妹与东北学生的牺牲后,完成了思想最后的蜕变,终于一气呵成写下了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也就是后来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这部影片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肆无忌惮地在中华大地上横行霸道,屠杀我国人民,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恨和反抗。而国民党却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中华民族遭到践踏,大好河山沦陷敌手,祖国母亲倍受凌辱。就在这关系民族生死存亡之时,田汉、聂耳认为必须有一首能够激发人民斗志,壮我中华气势的歌曲,来唤醒中国人民,鼓舞他们不畏流血牺牲,为祖国、为人民而战,于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了--国歌诞生了。
“起来,起来,起来……”听着这熟悉的歌词,使我感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田汉先生在写歌词时的那份渴望国家振兴,民族昌盛的迫切心情。而且对现在而言,这句歌词也并没有过时。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在为我们敲响警钟,告诫我们不要为眼前的进步和发展而满足。虽然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但需要加快步伐去赶追发达国家,增强综合国力。让历史的教训不再重演。
纵观全片,高潮迭起。高潮的出现,也使观者的思想处于亢奋的状态。在影片的最后,当已身处在监狱中的田汉听到了高墙外人们为他播放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我们的情绪也已到了最高潮。当时,就好像全身都充满了勇气和希望,敢于在任何时候都冲在队伍的最前方。这是精神带给我们的力量。
片中田汉意识到对抗战的支持不全部是钱财或士兵的援助,而是精神上鼓舞和振奋人们的力量。因此,他想到了用艺术的形式。而在不断的摸索当中,也终于明白了歌曲是最通俗、传递最方便,也使最能鼓舞人心的艺术。而说到底,其实这些都是精神的力量。
我们的身体,血肉之躯,会疲劳、会伤痛、甚至会消逝。但精神,却延续了我们肉体存在的时间,也让我们的肉体ǐ获得力量。当军队已经疲劳不堪,无力继续,嘹亮的歌声响起的时候,士兵的精神会为之一动,会为之振奋。这不是因为睡觉或吃饭,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满足。贝多芬的“命运”,流传于世,被人们所称赞,那是因为作者已将自己的精神传入作品当中,听者,也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振奋与鼓励。力量,是我们的思想与精神传递给我们的。
当我们静静地感受精神带给我们的力量时,聆听一首歌,或是观看一部电影,我们的内心,也会一点一点地充实起来。就好像热量传递到我们的心中,我们的身体上;就好像一块没有点的电池板被一点一点地激活。那种力量,能够持续很久很久。
多少年来,《义勇军进行曲》一直鼓舞着中华儿女。在战场上,在天安门,在学校里,在我们的心中,它都曾被无数次地唱响过。它鼓励着我们前进,支持我们继续。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它永远是最伟大的歌曲。
作为跨世纪的接班人,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真实的本领。如何做才能学好本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学习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局限于“主科”,而忽略了课外知识的“吸取”,更不能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否则,就会成为一名“正宗”的书呆子。而要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特别要敢于探索、敢于攀登知识的高峰。
篇一:爱国电影《地道战》观后感
暑假期间,我观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这部影片中的人物都很聪明,日本军总以为很聪明能够打败八路军,却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八路军打得落花流水。
还没有挖地道时,日本军来攻打这里,人们都躲到井旁边的密道里,日本军就把没有一个人的村子扫荡了一遍。八路军和乡亲们开始挖每家每户都连接的,四通八达的地道,利用这地道总是打胜仗。
我认为,有了困难,不仅要团结一心,还要动脑子想办法,这样才能解决难题。影片中的乡亲们不仅团结在了一起,还共同挖地道,使得日本军在明处,我军在暗处,总是让日本军摸不着头脑的吃败仗,真的好过瘾!
所以大家一起动脑想办法,打了胜仗,胜利也是大家的!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这种精神,大家一起解决困难,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
成功是快乐的,也需要大家共同付出。影片中第一场仗我军是失败的,虽然人都活着,但房子被毁了,所以大家吸取教训,集体的智慧想出了利用地道来打胜仗的办法。如果没有第一次的失败,可能就没最后的胜利。既然我军在失败时都没有灰心丧气,那么我遇到了小的困难,失败了,又能怎样呢?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只有嘴上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遇到困难要知难而进”光说不做可不行,要有实际行动才能证明自己不是只会喊空口号的人。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认为这里面的所有的胜仗,都是靠大家团结一心才得来的,人多力量大!如果有人在第一场败仗时灰心了,而大家都没有灰心,那个人的情绪也会变动。所有,一切的困难都要靠大家团结一心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篇二:爱国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篇三:爱国与奉献--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钱学森》这部电影,钱老这位科学巨匠一生为国家,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被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所感染,同时我也懂得了科学救国和科学强国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我更是为钱老这种不为名利,一心报效祖国,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的爱国热情所深深的触动。
一部电影,记录了一个人的传奇,掀开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钱学森》不仅在为英雄立传,更是在为民族铸魂。诉说这部历史,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老一辈人精神的弘扬!
影片中记录了钱老不平凡的一生。钱学森教授,学问有如森林,岂能不服哉!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新中国成后,他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1950年夏,为了顺利返回祖国,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此后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终于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回国后,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坚持带领科技人员学习导弹技术。他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钱学森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在前苏联突然撤走全部专家的困难条件下,他带领着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在现场的聂荣臻元帅高兴地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又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实现了核爆炸,此举震惊了世界。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至今我仍铭记着钱老的那句话“In my country I can do anything,If I want I can grow apples”“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祖国不在嘴边在心里。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当他作出回国决定之时,包括美国政府官员都不敢相信,一个事业如日中天,极有发展前景的科学家竟然会选择回到一个既没有先进科研装备,又没有雄厚科研资金的农耕国家。正是这种令常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不仅深刻地展示出了一位爱国主义者的高尚情怀,而且有效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这部电影同时也呈现出了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相互欣赏、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情真意切的忠贞爱情。青年钱学森被美国当局关押入狱,饱受囚禁之苦,但蒋英没有丝毫迟疑,始终坚定地守护在他身边。在钱老为祖国国防事业日夜操劳时,她放弃自己大有前途的歌唱事业,无怨无悔地照料家人。最后当钱学森问她是否有遗憾时,她的回答是如此让人感动:“中国可以缺少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你这样的科学家,为你而牺牲,这辈子没有遗憾,只有光荣!”这恰好验证了那句话: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钱老的一生,是一部警醒国人的绝好教材,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越是发展,越是需要像钱学森那样的爱国精神。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一个民族是否赢得其它民族的敬佩,更重要的是赖于民族精神力的提升,赖于整个民族形成的强大内聚力。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向这个低调而又温和的逝者学习,把热爱祖国与无私奉献作为一生最为崇高的信仰,立誓做祖国最忠诚的卫士!
篇四:对无名烈士的崇高敬意--《集结号》电影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到东莞图书馆参加“我的中国心”爱国电影展播。我看的电影是《集结号》。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从心里涌出一股自豪感,为中国抗战史上许许多多为国捐躯的无名烈士感到骄傲!
《集结号》这部爱国电影讲在淮海战役中,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团长交给他的阻击任务,要求听不到集结号不得撤退。战场上,九连的47名战士英勇抗战,但终究寡不敌众,战士们相继牺牲。然而,他们却始终没有听见集结号。最后,全连战士除了谷子地一人存活下来,其余全部牺牲。解放后,谷子地得知自己部队的番号被取消,战死的46个弟兄都被视为失踪者,他们所做的贡献也无法证明。谷子地后半生便踏上一条为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荣誉的路。他来到原来九连弟兄牺牲的战场,发现那里已经成了煤矿。他不停的挖煤,想要寻回战友的尸体。后来,在挚友赵二斗的帮助下,谷子地找到了原来给他下达命令的团长的警卫员,知道团长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没命令吹集结号。谷子地大怒,大骂死去的团长。最后,经过不懈的努力,谷子地终于证明了九连战士的功劳,上级决定加封他们为烈士。他们在九连烈士纪念碑前吹起了意味悠长的集结号・・・・・・
《集结号》这部电影中战士的英勇,谷子地的执着令我感动。战争是残酷的,一旦踏上战场,就准备着献出宝贵的生命。而所有战士们都有勇气踏上这个战场,为保卫国家与敌人殊死决斗,他们都是英雄!我们都能说出一些知名英雄的名字,但是,中国的革命事业就是靠这几个英雄打拼出来的吗?不是的!他们背后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他们与这些英雄一样伟大,一样默默的为祖国做着贡献!就像《集结号》里这47个战士一样。不到最后一刻,他们决不放弃,为了祖国而战死。他们用青春谱写着一首可歌可泣的革命歌曲,我为他们而骄傲!而这些战士的名字,可能不为人所知,没有人去证明他们对祖国的丰功伟绩。谁来为他们申冤?谁去证明他们?也许,他们在为国捐躯那一刻没想那么多,但一个曾经为国家战死的人,没有人去纪念他们,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对谷子地来说,属于46个弟兄的荣誉是宝贵的,如果他们就这样白白牺牲了,那是多么惋惜啊。他要用一生去为弟兄们讨回荣誉。所以,谷子地才不断努力,为战士们争回了烈士称号。最后那声集结号意味深长,因为它代表着九连战士对祖国的贡献与热爱。
而在今天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不愁吃不愁穿,能够在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快乐啊!我们应该时时刻刻铭记是谁带给了我们幸福生活:是无数爱国烈士!他们在战场上挥头颅,洒热血,我们的幸福和快乐,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
我们新一代少年,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里!国家的繁荣富强,就是对所有英烈战士的最大安慰。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掌握知识,学好本领,像那些战士一样,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作出贡献吧!
篇五:《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吕安萍
在众多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闪闪的红星》。而“想要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是《闪闪的红星》里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话。
《闪闪的红星》给我们讲述了潘冬子的爸爸去执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临走前他给潘冬子一棵闪闪的红星当纪念,后来,冬子的妈妈为了保护人民解放军被地主胡汉三活活的烧死在了一间茅草屋里,于是要为妈妈报仇就当上了红军,在与敌人战斗时,冬子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在大叔和宋大爹的帮助下潘冬子终于杀死了地主胡汉三,又在第二年的春天和爸爸一起踏上了新的征程。
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感触很深,有两点:一是感动于潘冬子的智慧。勇敢。不怕牺牲的信念。他敢于和敌人作斗争,在敌人的强力威胁下,他没有退缩,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来争取革命的胜利,当胡汉三为了阻止红军吃上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盐,封锁了上山的路冬子竟把盐粘在衣服里,带上了山,如果被敌人发现他将有丢掉生命的可能,这么做他简直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二是感动于吴大叔的那一句话:“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是啊,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喝,我们却不懂得好好珍惜一下,这愉快的生活都是那些老革命家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呀,如果之前你等。我等。他也等,只靠运气,不去努力,那我们的祖国何时才能强大呢?
虽然我们的生活比以前明显的好了,科技也发达了,但是我们的希望还是需要我们来努力奋斗的。
篇六:《南京!南京!》观后感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篇七:《党的女儿》观后感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芦沟桥的枪声,日本浪人的狂笑,激发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
观看影片《党的女儿》后,我的感触很深。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三名共产党员有重要情报汇报给游击队,在半途中,一名共产党员走失了,她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说出另外两名共产党员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说,因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她周身每个细胞都浸透了这种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让敌人得逞,我们才能赢。敌人发怒了,残忍地用火将她活活烧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www.huamate.com)她的身影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
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是啊,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消灭反动派的血火战斗,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这正是我们每个今天的中国人所骄傲的。当然,作为炎黄了孙,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时候,要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熔铸和培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新世纪的少年应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呢?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报效祖国。因此,我必须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当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
篇八:《国歌》观后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国歌》结束了。但在我的脑海中,电影中的一幕幕仍然正在回放,我的心脏也依旧在随着国歌而跳动。
电影主要塑造的是国歌的作词者--田汉,又在其中夹杂一些爱国热血儿女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他们在“9。18”事变、沪淞战役后,在上海、在东北为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而电影的主线,则是田汉的思想变化。从他遇到两位东北学生开始,深入地了解了侵略者对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后来感受到了全世界的华人对抗战的支持与贡献,又差点被日本军队绑架,从而了解到了精神对人类的鼓舞,着手开始拍抗战电影;而在最后,当他经历了好友妹妹与东北学生的牺牲后,完成了思想最后的蜕变,终于一气呵成写下了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也就是后来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这部影片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肆无忌惮地在中华大地上横行霸道,屠杀我国人民,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恨和反抗。而国民党却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中华民族遭到践踏,大好河山沦陷敌手,祖国母亲倍受凌辱。就在这关系民族生死存亡之时,田汉、聂耳认为必须有一首能够激发人民斗志,壮我中华气势的歌曲,来唤醒中国人民,鼓舞他们不畏流血牺牲,为祖国、为人民而战,于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了--国歌诞生了。
“起来,起来,起来……”听着这熟悉的歌词,使我感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田汉先生在写歌词时的那份渴望国家振兴,民族昌盛的迫切心情。而且对现在而言,这句歌词也并没有过时。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在为我们敲响警钟,告诫我们不要为眼前的进步和发展而满足。虽然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但需要加快步伐去赶追发达国家,增强综合国力。让历史的教训不再重演。
纵观全片,高潮迭起。高潮的出现,也使观者的思想处于亢奋的状态。在影片的最后,当已身处在监狱中的田汉听到了高墙外人们为他播放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我们的情绪也已到了最高潮。当时,就好像全身都充满了勇气和希望,敢于在任何时候都冲在队伍的最前方。这是精神带给我们的力量。
片中田汉意识到对抗战的支持不全部是钱财或士兵的援助,而是精神上鼓舞和振奋人们的力量。因此,他想到了用艺术的形式。而在不断的摸索当中,也终于明白了歌曲是最通俗、传递最方便,也使最能鼓舞人心的艺术。而说到底,其实这些都是精神的力量。
我们的身体,血肉之躯,会疲劳、会伤痛、甚至会消逝。但精神,却延续了我们肉体存在的时间,也让我们的肉体ǐ获得力量。当军队已经疲劳不堪,无力继续,嘹亮的歌声响起的时候,士兵的精神会为之一动,会为之振奋。这不是因为睡觉或吃饭,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满足。贝多芬的“命运”,流传于世,被人们所称赞,那是因为作者已将自己的精神传入作品当中,听者,也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振奋与鼓励。力量,是我们的思想与精神传递给我们的。
当我们静静地感受精神带给我们的力量时,聆听一首歌,或是观看一部电影,我们的内心,也会一点一点地充实起来。就好像热量传递到我们的心中,我们的身体上;就好像一块没有点的电池板被一点一点地激活。那种力量,能够持续很久很久。
多少年来,《义勇军进行曲》一直鼓舞着中华儿女。在战场上,在天安门,在学校里,在我们的心中,它都曾被无数次地唱响过。它鼓励着我们前进,支持我们继续。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它永远是最伟大的歌曲。
作为跨世纪的接班人,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真实的本领。如何做才能学好本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学习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局限于“主科”,而忽略了课外知识的“吸取”,更不能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否则,就会成为一名“正宗”的书呆子。而要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特别要敢于探索、敢于攀登知识的高峰。
- 红色革命电影观后感
- 小兵张嘎电影观后感
-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