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观后感6篇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一:《辛亥革命》观后感
张鑫亮
一百年前,中国湖北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辛亥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腐败无能清政府。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寂静充满了整个电影院,电影开始了。序幕讲述了中国在清政府的黑暗、腐败统治下,受到外国的欺凌,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革命者鉴湖女侠――秋瑾,她为了天下的孩子,为了中国人民早日觉醒,不惜让自己的孩子失去母亲,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她拖着脚镣,一步一步走向断头台时,我的眼泪不禁冲出眼眶。
在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领导下,大批热血青年,他们个个才华横溢,但他们离开了富裕的家庭,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抛头颅、洒热血,战死在沙场上,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努力。终于,辛亥革命在 1911 年 10 月 10 日发动了,推翻了清朝,迎来了中国的新纪元,从此翻开历史新的一页。
看完了《辛亥革命》,再看看我们如今的中国:科技突飞猛进,近期,"天宫"一号在太空遨游,以及"蛟龙"入海 7000 米,标志我们祖国走进了世界的前沿,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每个人都有学上。当然,在享受的同时不要忘记那些流过血,做过牺牲的勇敢革命者,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坚定的信念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和欢笑。可是我们有些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学习,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用于上网和享受上了。
我看了《辛亥革命》后有所感悟:要从小立志,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篇二:《辛亥革命》观后感
汤佳琦
十一月十五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 《辛亥革命》。虽然我对这个名字很陌生,觉得好像不如动画片好看,也不很了解影片的具体内容,但我还是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一方面,是因为集体看电影是件很激动的事;另一方面,我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影片到底是讲什么的。
影片开演后,首先出现的是烈士秋瑾,她带着铁链,走向刑场,我当时感觉很害怕,希望她不会死去。随着影片的播放,我知道了这些值得永远记忆的名字:孙文(孙中山)、黄克强(黄兴)、徐宗汉、林觉民、喻培伦…… 也知道了那些" 可恶坏蛋" 的名字:慈禧太后、怡王爷、袁世凯、汪精卫……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枪炮声声,战火纷飞的场面,及革命者的坚强、勇敢,使我更加明白了学校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句话: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些我们从没有见过面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还有就是影片中孙文(孙中山)的演说,他有力的话语和动作,总是感染我,尤其是他说服那些外国人的场面,让我十分感动。最可笑的是那个小皇帝和那些留着大长辫子,穿着大长袍的清朝人,动不动就下跪,让我们大笑了好几次,一幅落后可耻的奴才相,和现在的社会格格不入,并且置老百姓的死活于不顾,将中国的土地送给外国人,这样的政府就应该被推翻。外国侵略者仗着武器先进,用一些小恩小惠来贿赂中国的贪官污吏,想占领我们的土地,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呀。我想:我们只有学好知识,学好本领,让科技更发达,才不会被别国欺负。
影片结束了,走出体育馆,外面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使我的心情好了很多,但还是无法忘记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和片段。
当然,我还有个疑惑,这个事件为什么叫做"辛亥革命" 呢?晚上到家,妈妈告诉我:辛亥革命是发生在100 年前的1911 年10 月10 日的事情,因为那一年在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是" 辛亥年" ,所以叫" 辛亥革命" ,并且这个事件对我们国家意义很重大。
我想:对于这部电影,我还有很多不懂的部分,以后我长大了就会更加理解这段历史故事了。
篇三:辛亥革命观后感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电影《辛亥革命》于9月下旬起在全国同步上映。看完这部历史题材的影片,笔者感慨良多,心绪难平。
影片选取辛亥革命前后这一历史片段,真实再现了以孙中山(赵文 饰)、黄兴(成龙饰)、林觉民(胡歌饰)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者为推翻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艰巨卓绝、波澜壮阔的斗争过程,重点描写了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场面,其悲壮之举,足以令"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面对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积弊,革命党人为何敢挺身而出、振臂呐喊?面对满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革命党人何以能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信仰,对革命的坚定信仰!这些革命者,大多出生富贵家庭,却在接受了革命思想后背叛自己的家庭、抛却了常人恋恋难舍的荣华富贵,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来。有的在家乡变卖家产,宣传革命真理;有的远赴海外,为革命筹募资金;有的打入清廷新军中密谋起义,有的奔走各地联络党人……这一切都是在白色恐怖、极端艰险的情况下进行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坚定的革命信仰,这些革命党人早就坚持不住、放弃投降了。电影中有一段写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的菁华几乎丧失殆尽,连黄兴一度都有点悲观,但在徐宗汉(李冰冰饰)的安慰下,黄兴重新振作起来,他们之间的对话中有一句:"我们又不是没败过,失败算什么!"质朴无华的对白把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坚强的斗争意志表现得十分真切,令人动容,催人感奋。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当黄兴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逃回来,在一条船上与孙中山见面,战友重逢,生死考验,该有多少的话要倾诉,可两人都没有言语,坚定的目光传递给对方的仍然是革命必胜的坚定信仰。
历经磨难不言苦,九死一生报国家,这就是辛亥革命的革命者们一生的写照。电影的片尾曲《辛亥颂》把革命者的这种爱国精神和伟大情怀升华为一种悲壮,一种崇高,在观众心灵深处引发强烈的共鸣和震撼。
篇四:辛亥革命观后感
代钰希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要革谁的命?或者说,"革命"有什么意义?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电影后,我内心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
时间定格在一九零七年……秋瑾身带枷锁,步伐却铿锵有力,头发凌乱却目光坚定。为什么一个女人,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我听见她坚定地说:"为了给天下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时间定格在一九一一年10月10日,一群才华横溢的青年放下笔杆,在炮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为什么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与妻书》的决绝告诉我: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时间定格在孙文演讲会场,海外华侨为革命的失败痛哭流涕,为中国革命慷慨解囊。为什么海外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孙文在演讲中回答得非常清楚:因为中国要摆脱被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
秋瑾对革命的理解是为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www.huamate.com)林觉民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孙文说,革命就是让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辛亥革命是什么?是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国体的新生,是中华历史的真正进化。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天振聋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可以这样说,当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可假设,所以我很难想象,如果一百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求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世界的人,怎该忘记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在当时,更加深远的影响在现在和将来。什么时候,我们国家能共同富裕,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时革命才算成功。斯人已逝,其言犹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篇五:辛亥革命观后感
庞佳帝
值此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上海电影集团等联合推出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这部历史题材的电影截取了关于1911年到1912年初这段时间里所发生的史实,并且把重点放在了人物上,以情动人,"强调情是电影里的最基本内容,不仅仅是男女之情,里面还有很多关于理想的情怀。这部电影以其激烈的战斗场面吸引了我们,革命无畏牺牲的昂扬斗志感动了我们,生动细腻的感情描摹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一部好电影,一个好故事,更是一段历史的回味。
辛亥革命是对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间历史阶段的统称,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政治影响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生活文化影响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总之辛亥革命是伟大的、成功的。
缅怀先烈,以史为鉴,我深知革命的艰辛,看到一个个革命志士为了心中的伟大理想而牺牲时我不禁落泪,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让人钦佩。
生于现今平安幸福,对牺牲不会有刻骨的感受,但我知道我们幸福的生活正是仁人志士用生命换来的,创业容易守业难,我们应该居安思危,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者的意志,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奋斗终身。
篇六:辛亥革命观后感
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举国都在为了这个历史性的事件展开讨论。但无一例外,所有讨论都会提到,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同时,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但有些问题却还是值得商榷。
在电影的开头,是秋瑾的英勇赴死。清朝官员在斩首秋瑾之前,曾经给她看了一张照片,"你可晓得这两个孩子将会失去母亲?",秋瑾望着远方,平静的回答,"可我的死却是为了天下所有的孩子。"无私伟大的母爱!赴死的前一刻,她还在想,到底自己的革命是为了什么?原来,"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为了革命,为了天下,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为了新中国的美好,她,革命女子第一人,英勇赴死,不为其他,只为了自己的死可以唤醒麻木的群众,可以让革命的鲜血断裂清政府腐朽的统治,人民可以享受着幸福。敬佩之!最感动的一刻莫过于广州黄花岗起义。黄兴、林觉明、徐宗汉等义士们不惧自己生死,用最年轻的生命,最炽热的鲜血,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孙先生在国外演讲时,其中的内容大抵都忘了,只记得信仰这两个字深深的打动了我。 信仰,崇高的字眼,缺失的文明。当代的青年们,扪心自问,真正有信仰的又有几位?没有信仰,行尸走肉,或者没有目标,或者只为名利,或者麻木漠视生命。最近看报纸,关于中国对于缅甸影响的那一块很有感触。很多国家都认为,缅甸似乎再走中国之前的老路,但是其中却有一点,那是我们国人实在无法相比的,那就是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
前不久缅甸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要求缅甸政府机关办事的国民,必须身着缅甸的传统服饰"笼基"才准进入。总统吴登盛说,"华人传统的习俗,你们丢了,但我们还保留着。"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信仰,使得他们在祖国受屈辱的日子里,无论穷苦,依旧快乐开心的活着。即使现在可以过得更好,也没有跳入金钱的旋窝,知足常乐,人生足以。但是反观国人,多数人是活在金钱的牢笼里。导致的结果就是国人没了信仰,漠视生命,不懂生活,麻木的眼睛也捕捉不到美好。青年们没有激情,面对危难不公也只会瞎嚷嚷几句,却不会有实际行动来证明什么。大学学术之风低迷腐败,弄虚作假之风太多,跟风者比比皆是,这样的年轻团体,要是面对祖国的危难时期,我们是否还能有五四运动时学生们的激情,这怕是岌岌可危了吧。很多人都在问中国这是怎么了?国民这是怎么了?依我看来,还是经济发展太快的原因,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怎么可能靠这几十年几百年可以完全改变的。
如今的世道,官僚之风盛行,在学生团体里面,这种现象也很严重。我想问的是,我们一直呼喊着的民主与自由,却只真正成为了我们利用的工具,我们所谓的信仰,也变成了我们利用的工具,除了可悲,只剩下可悲。如今,当真还可以再出现一个鲁迅吗?扯远了,但是革命时期的那种激情却值得我们反思。大学,本来就应该是渴求知识,学术思辨之地,却成为了现在的培养官僚之地。中国,你真的病了。歇一歇吧,好好回到你的先秦时代,看看那会的百家争鸣,看看那些思想家们的政治主张,别再愚弄你年轻的一代了;再好好瞧瞧你的国情吧,为什么那么多官员腐败?
首先,当他们能够坐上那个位子,肯定自身的素质不会低,那为什么那么多有想法有胆识的人过了一两年,确会变成心里焦虑、人人唾弃的贪官?或许在这个环境中,人不得已都会变成这样的。那么,我们是否该换个角度来想想医治的办法呢?民主与自由,或者说是信仰与自由,一个青年人,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应该是激情洋溢的。五四精神,革命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了,历史的脚步是这样走着,即使有人挣扎,也无法挽回。影片其实拍的一般,但是人物有血有肉,振奋人心,关乎革命一词,也做了一些表述,却没有从革命本源出发。大抵就是这么些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