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死亡诗社影评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3:53:48 阅读: 1次

  电影死亡诗社影评(一)

  这其实是一部诗意的电影,却有着一个如此阴冷的名字。Dead poets society,让人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会误以为是惊悚片什么的。片名本意应该如片中所描述的那样,是古老的,已逝去的诗社之意,可却被译者硬生生的翻译成了死亡诗社(虽然有人会觉得有一种为理想而死之意在其中,但是我并不赞同),所以相信更多人如我一样更偏爱“春风化雨”这样如片子本身诗意却贴切的译名吧。

  这部被誉为影史百大经典之一的片子,所谓经典永不过时,即使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让每个人或多或少找到自身的影子。让曾经年轻和正在年轻的内心泛起涟漪。这种影响永远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反而越发熠熠生辉,而这也正是这部片子的魅力所在。赞美的话无需再多言,只是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罢了。

  古今内外,对于老师这一神圣的职位,大家给予了应有的赞美和敬重,而这种赞美和敬重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期许。何为老师,韩愈在“师说”中言简意赅但深刻全面的阐述了老师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含义不过如此,看似简单却任重道远。大多数老师做到了”传道授业“,却并没有真正”解惑“,这种”惑“不光光是学业本身,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的”惑“,而这样的惑并不是人人都能解开的,老师也是凡人,老师也有惑时,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想想韩愈真是一位智者,他早已一语点破了传统观念中对老师的过分迷信的思想,认为老师是无所不能的超人,而实际上老师不过是比学生早闻道罢了,而学生也一定有比老师强的地方。

  显然,Keating老师如此受学生欢迎的原因,恰恰是他解了惑。这种惑,其实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会有的,“读书是为了什么?”“我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困扰着每一个人,但是孩子却并不一定能找到答案,更多的情况是自己在摸索,或者如同Neil一样,虽然也有过自己的爱好和想法,但是却不得不听从家长的旨意,走着他们为孩子设计好的道路。直到如Keating这样的老师出现,他们的隐藏在内心的惑,才真正解开。Keating老师教学的中心思想,就如他经常强调的一样,”seize the day“,(补充一点,我不太赞同译者翻译成”及时行乐“,相信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这个翻译吧,虽然意思上没太大差别,但是语言总是会有自己特点和文化背景,这样翻译的中文总会让我有一种和影片的基调格格不入的感觉,因为大多数时候及时行乐有一种”生命苦短,赶快寻欢作乐“的意味,很容易让人想到别的地方去了,而影片并非此意,而是一种”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之意,所以除了片名的译法,这一点算是又一奇怪的地方了。)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明白,要把握现在,珍惜时光,而时光在不经意间从我们的指尖溜走了。所以Keating老师提醒着大家seize the day,而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在这简单的三个单词之中,Keating老师用自己的方式解了学生的惑,不得不让人佩服。

  我一直相信,一位好老师,他所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如何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自己无愧于心的同时却又不至于与外部世界格格不入。Keating老师显然是一位好老师,但是想想Keating老师也是幸运的老师,因为他受教于一所优秀的学校,里面的学生都是成绩优异的天之骄子,他们唯一欠缺的不是不会学习,也不是不听老师的话,而是少了一些个性,因为父母和老师严厉的教育而隐藏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Keating老师诗意的教学方法在这帮孩子身上很有效。这让我想到了另一部有关老师的电影,”freedom writer“,在这部片子里的女老师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面对的是一群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学生,他们不关心能学到什么,他们只是为了一个毕业证而已,他们没有理想只有残酷的现实。比起Neil为了理想而死,这帮学生只是想如何为现实而活。在我们的生活里,不很多这样的例子么?他们读书不是为了以后能如父母指望那样成为教授医生法官,他们也没有明确的想法要做艺术家或者诗人,他们只是为了能得到一个毕业资格罢了,对于未来,他们只是想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而已,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相信即使是Keating老师也没把握可以让他们seize the day吧。所以教育这种事情,真的是因人而异。但是无论是Keating还是艾琳,他们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老师,应该是一缕春风,当他们变成一场春雨,就会滋润充满希望与无限可能的大地。可是看过了太多的现实,我们知道显然这仍然是人们对老师这个职业美好的期许,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需要春风化雨,我们的人生更需要如Keating老师这样的催化剂。

  电影死亡诗社影评(二)

  这部影片很是激发人的思考。考试上名校做医生赚大钱娶美女,并非中国学生的专利。尼尔的父亲也和一个普通中国家长一样,望子成龙,扼杀他的表演兴趣,逼他好好学习,以后上哈佛医学院,结果这小子想不开,开枪自杀了。学校正好要找理由收拾搅翻了一潭水、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培养爱好的新来老师Keating,于是将尼尔之死归咎于他。新来老师被逼走,可是他失去饭碗,得到了不少学生的心。电影的结局是开放的。后事不知如何,然而在我们身边,我们一转身,就会看到个把像Keating那样的人。其实他们的命运不一,有的人被排斥,有的人被同化,有的人活的好好的,甚至比其他人更成功一些。

  电影中的老师教授诗歌的时候,将现实主义的诗歌大部分跳过去不教,而侧重于浪漫派诗歌,如惠特曼那种气贯长虹的诗歌。对于除了荷尔蒙一无所有的高中生来说,其实这未尝有什么错误,因为你怎能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那么现实,连一点梦想都没有了呢?有这么一个突破口,有个死亡诗社这样的组织,宣泄一下,或许可以避开更多的问题。至于尼尔的自杀,其实是和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培育方法没有什么关系。一个有梦想的人,其实也可以不脱离现实。

  理论上说,教育是要把我们培育成改造世界的人,也就是Keating这样的人物。和老同学联系,他们不是问我在哪里高就,而问我在哪里改变这个世界,还有的同学说,等我长大了(毕业了的隐晦说法),我会像狂风暴雨一样,席卷某某领域

  教育是老师的教育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我想教育是为了学生,所以学生在此问题上应该更有发言权,尤其是经历了中国的流水线式的教育体制之后的学生。

  记得大二的时候上过一个公选课,关于外国教育的,其中说到美国的教育方式,还记得当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说: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有什么不同?老师说中国的教育只强调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美国的教育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交际等等综合能力,从很早的时候就强调学生要有一个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确定自己应该往哪方面努力。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美国的大学生,不管学习成绩好坏,毕业之后大都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而中国的学生呢?大学的专业都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毕业之后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是怎样的,职业计划是怎样的。等找了一些工作,跳过几次槽,碰过若干次壁之后,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已经快30了。

  那时候作为大二学生的我,生活的很盲目,读的就更盲目,毕业并不是那么迫在眉睫,所以过的不痛不痒的。

  中国的教育使得学生从小就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的权利,或者已经养成了大事都由老师或者家长做主的可悲习惯。而老师真正应该教授的,正是此道:培养一个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剧中的John keating叫学生们勇于尝试,勇于突破,有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的爱好。这些正是学生所缺的,谁能说这是错误的人生观?难道平庸,人云亦云才是正确的?

  关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我想大家都很明白,但是究竟如何解决,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但是不管怎样,我坚信John keating那样的老师才是真正好老师,值得尊敬的老师。

  电影死亡诗社影评(三)

  生命之花应该为何盛开?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对过我们的一生?看过《死亡诗社》后我对生命的含义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故事发生在一所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且升学率不错的预备学院里。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大家一起背诵着学院的校旨――所谓的四大支柱: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可当大家重回寝室,这四大支柱却变成了:虚伪,恐怖,颓废与污秽,学校也被当成了地狱。可见这样的学校生活是违背他们的内心的。课堂上老师应该照本宣科似乎才合乎学校的办学理念,说白了学校只是以升学率为标准而致力于将每一名学生加工成一个个合格产品。可是这一切,却因为基丁这个“异类老师”的出现而改变了。

  第一堂课上,基丁老师是以轻快哼唱的小曲开始的,面对面面相觑的学生,他带领学生们远离的教室,面对那一张张年代久远的发黄照片,去聆听“卡匹迪恩”这句静默的忠告,去感悟时光的短暂和生命的消亡。他要学生把僵化的理论从教科书里毫不犹豫地撕掉;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甚至将课堂搬到操场上,让学生在他面前排队行走,让学生们踢球之前每人念一句激励自己的诗歌,告诉他们,在理性的现实之下,隐藏着一个梦幻、浪漫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感知。他打破了所有的教学模式,提倡自由的思想方式,激励每个人发出自己的声音,抓住时间做最好的自己。与传统教员不同,他摒弃刻板与教条,不用教鞭和体罚,却以诗歌、音乐、运动、以深厚的学识和热诚的心灵,在无拘无束的分享中去开启一颗颗懵懂的心灵。

  片中的学生们虽然众多,但个性分明,尼尔无疑是这群男孩中最为优秀的一个,他英俊、开朗,成绩优异又多才多艺。父亲面前的乖儿子,在同伴们中他是公认的领袖。他激情四射,率先重组“死亡诗人俱乐部”,并在表演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寄托;尼尔的室友托德是个害羞,胆怯而略带保守的男孩,不会走近别人的生活,更不会让别人走近自己的生活;查理是他们之中最叛逆的一个,不仅仅表现在思想上而且在公众场合公然与校规校违抗,结果也退学告终,也由此变成一位斗士――纽旺达。努尔斯也为自己心爱的女人疯狂:他们之中有的软弱,有的顽皮有的叛逆――这些面孔就是现实中的我们。

  中国式的家长总是望子成龙心切,成功的父母千方百计把孩子变成自己的翻版,不够成功的却用孩子完成他们的夙愿。没想到远渡重洋,美国的家庭也有几分神似。尼尔的父亲迫使他放弃校编辑的职务,终于在央求下站上饿梦寐以求的舞台,但在掌声中父亲还是要求他结束演绎生涯安心学习以便考上医科大学,成为一个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

  世界上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人是按照既定的生活模式循规蹈矩而不越雷池一步,而另则是追求自己的理想中体会生活的真谛。在“另类老师”的思想指引下孩子们学生们找到了那个黑暗的山洞,在手电的灯光照耀下下,他们的“死亡诗人俱乐部”成立了,山洞固然寒冷潮湿、条件恶劣,但对他们来说这不是山洞,是精神的家园,因为在这里,在那里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事,他们找到了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归宿,他们的灵魂才能得到片刻安宁,虽然在当时的校规之下这样是不对的,但这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尼尔在这过程中灵魂也得到了一次升华,就在他热烈地追求着内心的理想,但面对父亲的固执和冷漠,在自我选择与家庭制约的尖锐矛盾中,他既不想成为父亲期望的那样的人,也在成为真正的自己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于是在那个飞雪的寒夜,尼尔戴着精灵花冠回溯了自我盛放的璀璨一刻之后,决绝地用手枪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终结在梦想的祭台。

  青春是一个迸发的年龄,仅有本分的高学习,那是不完整的。(www.huamate.com)只有激情、叛逆、个性、奋发并进,才能使生命更加充实,更加绚烂。可以说尼尔的死是雄壮的,如果他按照父亲指好的道路,好好得学习然后考取一颗道学然后成为一名医生,他会生活无忧,成为一名受人尊敬,衣食丰禄的中产阶级。所不同的是他将生活得平静而绝望,但是他却用死亡来祭奠自己的理想。

  在现实和理想的挣扎中,理想总是无奈中成为祭品。在严酷的现实世界里,一切以现世利益为准则来判断是非对错的社会中,理想显得那么无力而惨白。虽然尼尔的死士对现实的一种无力的抗争,但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痛快燃烧!谁说这样的牺牲不够雄壮?尼尔之死是对梦想追逐的最高形式。记得基丁老师曾说过:要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生命的奴隶。生活是高尚的方式,是在因为,现实虽然可以打倒我们的身体,但你永远无法打倒我们的灵魂。

  人生中最难是选择,在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碰撞的时刻,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是屈从现实,还是任理想生长?生命如朝露般短暂,根本等不及我们为别的东西羁绊,容不得为别人而活。现实和理想永远有差距。但又如何?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诸如此类只是维生的必须条件,这只是为生存所需。但是诗,爱,浪漫,美这些才是我们生存之原因,这些才能使我们的生存称之为生活,是生活得新的阶段和层次。

  生命是什么?在电影里,生命是诗,生命是戏剧,生命是一场演出里最为充满华彩的那个篇章。在现实中生活是一架钢琴,需要我们自己为之弹起最美的旋律!

  电影死亡诗社影评(四)

  真正伟大的作品就是这样,它会改变你看世界的眼光,改变你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甚至改变你的人生观。《死亡诗社》正是有如此力量的电影。

  十几年前上大学时,老师组织我们看这部电影,虽然当时年轻无知的我心里自己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动作片、禁片、悬疑片、科幻片等等“好看”的电影,而对这部电影不抱太大希望,虽然我们只是因为电影名字叫“死亡诗社”而以为这片子里会有一点悬疑的味道而提起了一点点兴趣,但是,当开始看电影后,我就被它吸引了,然后是内心被震撼,然后是思索。看完电影犹如完成了一次思想启蒙。

  对于每一个愿意抬头仰望星空的年轻人来说,对于每一个心智初成正在成长而对人生、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轻人来说,对于每一个脑袋里总有无数问题并且努力寻找答案的年轻人来说,它是不可不看的经典。相信我,看它并不是你对它的青睐,而是它对你的给予。

  《春风化雨》这个名称译得自以为高明,实际上偏离了影片真正伟大的精髓所在。《春》名着眼点在对老师的赞扬和其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可用“素质教育”来代替,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的肯定上,这并不错,但实际上,本片更大的意义在于对破除框框的束缚,给思想一个自由之身,给视野一个无边界的空间的肯定。正如该片导演彼得威尔所说,影片所关注的本体是孩子们。我还是喜欢《死亡诗社》这个名字。

  后来有部片子,与本片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片子或许叫《春风化雨》或《春泥护花》之类的更合适。

  上大学时看了无数电影,也记住了无数电影。但只看了一遍却再也无法忘记的,只有三部:《天堂电影院》、《死亡诗社》和《肖申克的救赎》。其中前两部是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放给我们看的,我感谢他。也建议所有已经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的年轻人,都看一看这三部电影,认认真真地、用心去看。

登录
发 布
添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赞助推荐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