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花开影评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3:54:57 阅读:

  那时花开影评(一)

  某天的夜里,失眠属性爆发,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耳朵里反复的响着一首歌,眼前晃过高中时代路过千遍的景色,通勤车里昏黄的灯光,男生女生的吵嚷或私语,我的耳朵里插着耳机,把头靠在窗上装忧郁。

  90年代的校园歌曲,70后或者是80早期的最爱。而在我的高中时代,我就是个品味怪异思想守旧异类,我不听蔡依林周杰伦,CD里每天每天转的都是校园歌曲的碟子,老狼,叶蓓,朴树……他们陪我走过了高三那段又迷惑又闲散的时光,还有那个在画室集训的寒冷的冬天,我厚重的CD和老式的MP3总是能带我走进那个我想象中的大学校园。

  我想象着校园小路两边的梧桐树,树下坐着抱着吉他唱歌的男生,路上走过穿白裙的女孩子,空气里有植物的香气,道路的两边是古老的建筑,天气好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坐在草地上或者是树下看书,黄昏的时候,校园的广播里放着老狼的《恋恋风尘》。

  后来真的进了大学校园才发现我当初的想法真的CJ的举世无双,狗血的无与伦比。

  原来我从一开始就在缅怀着青春,一不小心我错过了它,然后又接着迷迷糊糊的缅怀了这么多年。

  曾经把《青春无悔》的歌词倒背如流,然后老狼不见了,这个现实的年代不在会有美好的女孩子想做流浪歌手的情人。

  曾经一身白裙的叶蓓是那么的美丽,可是白衣飘飘的年代过去了,那个没有精致容颜和完美身材的女孩不再被人们关注,突然有天在节目上看见了她,伤心的发现她的歌声已经远远不及当初。

  最爱白色的朴树,他忧伤,迷惑,有时会愤怒,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坚持着自己。后来他不再出专辑,写广告歌,结婚,穿着雷人的衣服,可是时时刻刻,我都在怀念那个在舞台上动作僵硬,说话直接又偏激,笑的时候又无比温暖的朴树。

  很多人爱他,追随他,生如夏花般的绚烂。

  抽屉里藏了很久之前的一张磁带,初中的时候买的,花儿的第一张专辑,白色的封面,干净的那么讨人喜欢。大张伟的声音白白的,懒懒的,无忧无路的唱着“天还没亮我就起床,背着书包就上学堂……”

  那时候姚非拉大叔还在《北京卡通》上连载梦里人,在漫画后面的后记里絮絮叨叨的说着花儿的歌,我把杂志夹在书里偷偷的在课堂上看。

  有时候会有同学拿着情书在炫耀,酸不拉几的陈词滥调,恶心的让人胃痉挛。我蛋腚的在一边恭喜他们,心里想着什么时候会有人写一封《模范情书》给我。

  睡不着的晚上各种乱糟糟的思绪满大脑跑火车,有时会想起我生命中被我视为知己然后又被我弄丢的那些人。

  《那些花儿》始终是最煽情的歌。

  那时花开影评(二)

  今天在校内bt上下了这样一部并不十分清晰的《那时花开》,莽哥说看不到十五分钟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关掉,当时我只是象征性地回了一句,撑死也要看到半个小时。……煎熬一般的半个小时啊,凌乱的思路,凌乱的剧情,凌乱的回忆,凌乱的一切一切,我以为我会一直看不懂:天桥上教室里实验室里医院里的假人、扔满一地并被践踏得体无完肤的舞会面具、疯长着野草的狂野、飘不起来的纸鹤……这些那些都如何联络着他们的青春呢?这些那些都如何演绎着流逝的岁月呢?

  渐渐地,高晓松总算体谅了我即将抓狂即将崩溃的心情,渐渐地,青春的纹路,美丽青涩的大学生活完美地展现在了我的面前,想想自己的大学,现在正在度过并且仍将继续度过的大学,不如高举张扬一般感人,不如高举一般勇敢,不如张扬一般充满魅力,却看得心疼了,因为跟他们一样迷茫一样无知。年轻的时候,从来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从来没有对自己真正说过:我爱她。我要跟她在一起,拒绝了一切跟大学里喜欢我的女生在一起的机会――因为我知道我自己不能忘记小玉,过去的六年里没有,将来的六年也不会忘记,但是再往后呢?从小玉结婚的那天开始,我就每一天都在尝试着不想她,我尝试着跟其他的女生交往,尝试着去登山,但是所有我能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我对小玉的思念仍在一天一天严重地滋长着。

  高举和欢子永远地抱在一起了,我是否也能在疯长着野草的狂野上放一张属于我的大床,在旁边的树上挂上属于我们的风铃,平静地看着自己逝去的迷茫青春和年轻的岁月。

  那时花开影评(三)

  看过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便会明白那时花开在演什么。高小松第一次拍电影,便拍起这类似行为艺术的表现派电影,看来他在王家卫那儿确实学会不了少东西。说《那时花开》是唯美的影片,一点也不夸张。虽然没有花样年华中精致的音乐,张曼玉一镜头一换的典雅的旗袍,但影片那种梦境一般的画面,和导演独具风格的表现手法,完全深入人的心底。那隐藏起来虚幻的境地,都是平常生活中人们表现不出来的。只有在夜深人静时,独坐在书桌前,在沉寂中,与黑暗中的自己素面相对,从眼里淌出的泪的痕迹,冰凉而真实。

  高举和张扬是高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应该是要好的朋友,所以才会一起爬上屋顶用望远镜看大一的新生。当然,是看女生。这样的举动平常中的大学男生可能也想过,只是没有付诸行动,所以也便没有机会看到从汽车中走下来的动人心魄的女孩,也不可能在看到她的第一秒钟过后确实自己是爱上她了。当然这是电影,所以高举和张扬爱上了欢子。同时爱上,0.001秒都不差。大一的新生在高年级学生眼里都会有一股傻劲儿,于是欢子向他们傻笑了几下,这在高举和张扬的眼里,却是天底下最纯净最圣洁的笑容。所以他们谁也不敢说欢子就是我的,因为她是天使。天使跟别的女子当然不一样。当然这只是比喻,她终究是个女人。于是,高举的张扬约定,周一到周五欢子是张扬的,周6是高举的。一个女孩同时跟两个男生谈恋爱,谁是其中一个男孩谁都受不了。是我,我也受不了。可高举和张扬很开心,因为这是高小松的安排,和现实脱了结被人们虚构出来的。平时只是当梦做一做的东西,或者会让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儿,一个约定便全搞定了。看起来了让人全身心地放松。原来还可以这样!

  我们说它美,是因为它仅仅是虚构的吗?不是。虚构的是种创作,是种改变,可虚构中的人物和谐快乐地相处才是艺术,才是美。唯美的爱情和友情。高小松采用了倒叙,插叙,回忆式等多种方法在解释它的美。让我们分不清年代,只是知道空间在变,生活在变,岁月在变。白天和黑夜没有轮换出现,黑夜过了还是黑夜,白天也模糊不清。

  如果电影一直演他们三个人的和谐的友情和爱情,就会落入俗套,平淡无味,也太不现实。所以和谐被打破了,随着生命的延长,他们毕业了。

  高小松很聪明,他没有在这个时候让欢子在高举和张扬之间选择其一,因为欢子是天使,单纯直接。让他在高举和张扬中做选择,就像问一个小孩子,他是爱爸爸多一点呢还是爱妈妈多一点,一样的愚蠢。欢子一定会说,我俩个都爱。因为确实如此。这样,电影便继续不下去了。于是,高小松又来了个约定,和死有关的约定。欢子说,我们三个人以后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记得谁,谁再和谁见面,谁就去死。这样的片断被高举的摄影机录了下来,如同小孩子在约好某一件事的时候,怕对方不认帐,便用小指头拉钩钩,做个见证,这样才安心。这样的约定如同给以后的人生买了一张保险单,防范三个人见面的危险,但风险一样存在。只要有一个违背了约定,其它人便找到了不再遵守诺言的借口。现实生活中,承诺就像大风天里飘在高处的塑料袋,看得清的人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看不清的人心里美滋滋的还以为有人在放风筝,等落了地才感叹一声,“切!”,便走得老远。所以,实现中的人很少去承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这不管不用,还不如来点实在的。理论上,物质生活起丰富,精神世界也就应该多姿多彩,但事实上,物质在被享受的同时精神却在颓败,深入泥土的腐烂,只是糜烂的气息被视而不见,麻木了。这就是现实。很多人都在骂承诺的人,说他们虚伪,华而不实,空有一张嘴皮子。承诺的人就再也不敢承诺,弯着背溜了。那些骂的人便得意起来,如同周扒皮半夜蹲在鸡圈里学鸡叫一样高兴。世间又继续着它的沉沦。

  所谓物以稀为贵,当真正承诺的人渐渐消失了的时候,人们又开始怀念他们了。但是,承诺就像午夜黑暗里划破天际的流星,美到了极致,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人们也只是做做梦而已。关于承诺,也很少有人再提起。只是在心里,更加深了对于承诺的向往和它本身的神秘感。

  欢子,高举,张扬的约定便是对爱情的承诺,他们可爱得像孩子。让我们忍不住心疼。虽然承诺意味着背叛,但一直到影片的结局,他们都遵守了约定,谁和谁见面,谁就去死。以死来卫一个承诺,提升了人性,让影片美丽得不可言语。高小松的表现手法,我想说是欲擒故纵。他是想拯救人性,却在中间加进了人性软弱丑陋的一面。他在用混乱的意识流和平淡的口吻继续着电影。电影所表现的东西,死亡和别离,叛逆和绝望,也是我们最容易反感和疼痛的东西。这样的电影表现的人性太过于苍凉,让人怜悯的自私和爱情。

  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没有选择的权力,怎样的路都只有自己去走。走得多了,便忘了自己的存在,虚浮而漂渺,也忘记了疼痛。《那时花开》会让我们疼痛,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它。但是会用心去感悟的人很少,毕竟人们只想保持现在虚伪的生活,怕看到自己灵魂真实的面目时,承受不了那样的灵魂空洞。看电影也是在看自己,所有他们有的人性的缺点,我们都有,他们有的美丽的激情,我们也都有,只是不敢去承认与直视。往往,可悲之处也在于此。

  《那时花开》只是为懂它的人拍的,至于它是如何的美丽,飘香何时,也只是看电影的人自己知道。还有,高小松也知道。深入灵魂底处的探索,在《那时花开》里面,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寂寞。你,看到了吗?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