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狼大战影评
人狼大战影评(一)
总体上讲,《人狼大战》的故事框架算不上新颖,由1965年的《凤凰劫》创立并由1997年的《势不两立》发扬光大的“坠机幸存者模式”,几十年来被无数好莱坞电影沿袭着。但电影是感觉先于内涵的艺术,如果在一部电影结束后,片中的人物和场景依旧能历历在目,它所创造的气氛和激发的情感依旧萦绕在观众心头,那么从这一角度讲,电影就是成功的。《人狼大战》就是如此。
奥特威(连姆・尼森饰)受雇于某大型石油公司,他在冰封万里的北极圈猎杀北美灰狼,以保护当地油田工人的安全。他是如此的心不在焉,以至于无论是在嘈杂的酒吧还是孤独的宿舍,他脑中浮现的都是他妻子的音容笑貌。只有在他端起猎枪,狙杀猎物的那一瞬,我们才能看到一位犀利、果断的猎手的形象。在石油工人乘坐的返乡飞机坠毁在茫茫雪原之后,那些大难不死的幸存者应该感激两件事:一他们自己没死,二奥特威还活着。因为,等待着这些幸存者的不只是风暴严寒,还有巨大凶恶的北美灰狼。这些失去了枪支、房屋保护的幸存者能否在奥特威的带领下逃出生天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留给读者自己去发现。
作为一部动作惊悚片,《人狼大战》并没有承载多么深刻的内涵,也并未引出多么振聋发聩的道理。本片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节奏的把握和气氛的渲染。和斯皮尔伯格的经典影片《大白鲨》一样,本片中第一反派――北美灰狼并未频繁出现,它们在丛林中徘徊,在黑暗中窥视,却很少同幸存者发生正面的冲突。黑暗代表着未见,未见或者说未知才是人类最大的恐惧。可以想象,在漆黑的夜晚,空旷的荒野,当冉冉燃烧的篝火被无尽的黑暗包围着的时候,当此起彼伏的嚎叫和炯炯发亮的狼眼不停在四周侵扰的时候,人类所感到的恐惧,会超越直面任何丑陋凶恶的怪兽所带来的紧张。
《人狼大战》的另一可贵之处,就是它的剧情始终保持着一种相对中立、客观的态度。在观影过程中,我们不会因为过分同情那些幸存者而去憎恨灰狼,它们不过是在做着千百万年进化所要求它们做的事:保护领地,猎取食物。它们不会去判断那些闯入领地的人类的意图和原因,而只会去无情地采取行动。或许,正是这种冷酷和决然使北美灰狼能够在残酷、贫瘠的北极圈繁衍至今。同样,我们也无权责难那些不幸的“幸存者”,闯入狼区既非他们的选择,也非他们的过错。是命运让这两者相遇,而两者也只能按照自然的法则决出胜负。
不得不提还有剧中演员的敬业精神。虽然并非在阿拉斯加实景拍摄,但片中那些在风雪中追逐,冰河中奋泳的场景绝非CG特效;虽然很多场景都经过有技巧的剪辑,但看到年近60的连姆・尼森在冰雪中跋涉,在寒风中颤抖的镜头,还是会令我非常感动。
如果真的有造物主存在,那么他所做的,不过是设定一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完美逻辑而已。这套逻辑不会因任何人的祈祷而改变,也不会为任何事物的消亡而伤感。为了生存而殊死拼搏不是人类独一无二的特性,博爱和宽容才是我们和自然界之间的分水岭。
人狼大战影评(二)
首先先说一下这部电影在国内的上映时间,实在是让人无语,比北美迟了大概四个月。四个月时间对于这样一部成本中等偏下口碑中等偏上的影片意味着什么?第一,这部批片场面一般,所以喜欢大场面的观众肯定看不上这样的小打小闹。第二,这部批片剧情尚可,可能会让一些凭口碑挑片看的朋友等不了四个月的时间。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这部批片网上流传已久,高清版本都已经出来了。所以,当阉割版的《人狼大战》姗姗来迟之时,相信只有连姆・尼森的死忠才会执着地杀进影院。哦,当然还有那些平时基本不关注电影动态,只当观影欲望到来时就匆匆冲进电影院随便挑一片泻火的童鞋们。他们经常是烂片票房的最大贡献者。
《人狼大战》是那种非常罕见的将人类的假想敌设计成为现有地球上存在的且正常的非人类生物的电影。许多影片里人类需要对抗的非人类敌人,不是受到感染发生变异的,就是从外星来的,要么就是挖了人家祖宗十八代的化石然后变出来的。我想来想去,印象中似乎只有《大白鲨》能跟《人狼大战》归为同一性质的影片。《狂蟒之灾》里面那30多米长的巨蟒在已知的世界里是没有资料证据支持的。 这种作法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观众更聚焦于故事本身,而不会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那些袭击人类的生物的模样。制片公司不但可以减少投入制作特效的费用,也避免了观众对于生物造型的指指点点。(www.huamate.com)缺点当然也很明显,它压制了导演创造怪兽外形和功能的想像力,影片也不可能拿着怪兽当噱头请人到处顶着个套装来做宣传了。就算票房很好,它的周边恐怕也很难卖得动。就说《人狼大战》吧,搞个狼的套装满街宣传吧,人家以为是灰太狼,真捣腾出个狼的模型,摆在桌上也毫无特色,看到它的人肯定不会问这是哪部电影里的角色,而会问这是什么品种的狗。这似乎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解释为什么满银幕都是怪兽电影了。
《人狼大战》虽然取材了狼这一对于人类来说并不陌生的生物,但也不得不依靠CG动画才得以实现。原因很简单,谁也无法控制住这种猛兽。即便是人工饲养的狼,也难保在拍摄过程中不会因为肚子饿或是发情之类的事情而造成意外。别说那些身价百万的明星,就是普通工作人员被狼啃掉一口肉,剧组恐怕头都要大了。所以使用当下成熟的CG技术才是最为稳妥的上上之策。反正影片也没有给这些狼多少镜头,远景就老远老远,远得只能见到一条黑影,近景就老近老近,镜头近得只能看见狼脸的一个局部。在人狼搏斗的激烈运动中,观众只能看到一团毛球在镜头前伴随着嚎叫和惨叫声晃来晃去。总之就是不让你清楚地看到完整的狼。如果不是片尾还出现了头狼的特写镜头的话,我会怀疑影片在远景时以狗充狼,而在近景时则是以模型充狼。毕竟,2500万美元做出来的电影就是跟2.5亿没得比。
这是一部相对较为纯粹的男人电影。除了剧中部分男人在精神恍惚之时偶尔会回忆起自己的老婆或女儿之外,我们看不到影片有多余的感情戏。影片的绝大部分色彩都是黑(晚上)与白(雪地)的冷色系组合,也多了几份冷酷肃杀的无助感。加之剧中人物一路下来都在逃命,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确实会给观众传递一定的压迫感。也难怪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觉得这部影片线索单一,情节简单,索然无味了。我问她是不是应该在影片的亡命七人组里加塞进去一个女生,再与其中一员发生一些感情才会好看,她很干脆的回答“是”。女生是感情的动物,自然希望影片多些温情的东西。但作为男生看这部男人电影,我反而觉得影片在感情戏的部分处理得刚刚好,友情、爱情、亲情,一样都不少,但样样都点到为止,并不过火。要是真如我那朋友所说的那样,一男一女在冰天雪地、群狼临近的当口还有心思拥抱亲嘴甚至打上一炮,那才真的叫作狗血呢。
影片有一处在我看来处理不当的地方,就是剩下的四个人来到悬崖边,准备架绳索连接河两岸的片段。影片并没有交代亨德里克拥有过类似经验,或者具备相当冷静的心态,足够睿智的头脑,非常优秀的身体素质。相反,他是一个并不太服从于管理的人物。而上述那些优点,其实都被安排在了约翰・奥特维(尼姆・连森 饰)的身上。那么,这个一路充当老大奥特维,居然在这个时候不当带头大哥了,并且能够说服或是要求亨德里克去打头阵,与情与理都说不通。按照一路上对亨德里克的描写,他都是一个易冲动的人物。按其性格,并不是一个能够担大任,挑大梁的角色。因此,他在接到这样的安排时,应该是反对的,至少要提出异议。但是影片没有表现,反而镜头一切,亨德里克一脸积极主动,舍身取义的英雄气魄,着实让人觉得突兀。
说了不满意的地方,再说说满意的地方。影片在生离死别的处理上没有过度的渲染。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三个人在河边分别的一场戏,换成华语导演,如果不设计成离别的双方抱头痛哭团在一起都不好意思跟其他导演打招呼,好像一部好电影的唯一标准就是能不能把观众看哭一样。哭完还不了事,双方还得相互拉着对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试图说服对方。最终的结果当然是说服不了,自然又要再抱头痛哭一次,然后才会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如果是男女角色,估计还得有表白或是吻别的戏码。最后,双方离得好远了,还得大声喊话,不是“我爱你呀”,就是“你一定要活着回来呀”之类的。总之,所有的煽情筹码都会加码在这个段落上。但在《人狼大战》里,三个男人在分别之际,只是握手,道出自己的名字,调侃,祝福,然后转身离开,没有哭天喊地的场面,也没有依依不舍的煽情。也许这对于看惯了《唐山大地震》之类的中国观众而言显得不可思议,一路累积下来的情感居然在最后一刻也没有能够像徐帆一样喊那一嗓子来得到爆发与宣泄,实在是有悖于我们从小学习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束”四段式的思维定式。当然了,这里并不是说《人狼大战》没有高潮,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就好像同样是伤心,有的人会嚎啕大哭,有的人而会默默流泪。前者不能因为自己不能默默流泪,就要求后者必须跟着自己嚎啕大哭,还指责后者默默流泪就是不够伤心。
前面说了,《人狼大战》的投资不过2500万美元,因此,波澜壮阔的人类战群狼的场面戏是不要奢望的。影片把大部分的时间献给了白茫茫的雪山。与其说人类是被这群雪地里的狼所杀,不如说是败给了无情的大自然。人类在钢筋水泥浇筑的世界以外的区域,从来都是弱者。恶劣的环境让人类脆如薄纸的适应能力暴露无疑。人类在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雪山里的群狼面前无疑就跟小孩子一样。几乎为零的抵抗力与攻击力,加上孱弱的躯体,这场力量悬殊的博弈,即便没有这些狼的出现,也必然将以大自然大获全胜而告终,毫无悬念。如果影片里的这七个人在活着的时候,知道有一个叫作克里斯托佛的年轻人放着大好的都市生活不过,一个人跑到蛮荒之地阿拉斯加体验原始,该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人狼大战影评(三)
乔・卡纳汉上次与连姆・尼森合作的《天龙特攻队》跟这一次的《人狼大战》很不一样。同是动作片,但《天龙特攻队》是地道的爆米花电影,而《人狼大战》却是一部十足的悲情片。后者巧妙的取材弱化了典型的正邪对立模式,使得影片能着重于其长处的塑造――剧情张力带给观众的震撼,以及丰富的人物行为的刻画。
狼并非观众憎恶的对立面,它们作为大自然中的存在,凭着生存本能而袭击幸存者。主角的抗争没有道义上的敌人,这使故事的内核进入了人类最基本的求生本能,而这种幸存者祈求绝处逢生的呐喊,是观众共鸣的对象,这是近几年来很少在影院中能感受到的观影体验。在无情的自然面前,幸存者的各色脸谱成了影片的一大亮点,或是悲愤,或是绝望,或是不屈,最终都无法抗拒自然的力量倒下,让观众不舍却又叹其必然。原片名The Grey可能意指狼毛皮的演色,同时也渲染了影片悲壮的氛围。
影片的最后,主角体力不支停下,将遇难者的钱包中的照片一一拿出查看,里面记录着他们不能再继续的生活。这是一个很强烈的信息,那一叠被摆放整齐的钱包,是主角和幸存者们在这白茫茫的冰原中,仅存无几的代表着自己是人类的标志。这种人性与自然的矛盾在主角与头狼的最后一搏中达到顶峰。“我们就是野兽!”一位幸存者之前曾这样说过,但主角最后一刻则在脑中回想起了他病逝的妻子,他父亲的诗,这样,在最后的厮杀中,至少其中一方不是受自然驱使的木偶,而是有感情的存在体,即使死亡,也使得在那茫茫无尽冰原中的一隅,有着人性存在过的痕迹。
尽管剧情中有着些许瑕疵,但导演很好地掌握了故事的节奏和人物的表现,使得《人狼大战》成为近期不妨一看的上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