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种心得体会
大火种心得体会(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观《大火种》点滴感悟
◎贾绪康
25日晚,和妻子去剧院观看了主旋律电影《大火种》,客观讲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
该故事片由苗月执导、陈瑾主演,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再现了风雨飘摇的旧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对旧制度的痛恨和对新世界的渴盼。一部《共产党宣言》如火苗般点燃了人民心中的火焰,残酷的镇压和血腥的屠杀无法阻挡它的传递,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一个馒头,一份朴素的愿望
影片中,广大受苦的农民兄弟始终被地主阶级所压榨,终年从事繁重的劳动,却受到地主的百般剥削,祖传的田地被低价强制购买,卖个风箱也要交很高的税,工钱被克扣也是常有的事情。家中孩子多,每天面对这些饥肠辘辘的娃娃,农民兄弟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日子就是让孩子们能吃上馍馍。这也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但即使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愿也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当时所处的旧社会性质和现状不允许的,警察局作为伪政府的工具对农民进行严酷的控制和镇压,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警察局狼狈为奸,置农民性命与生计于不顾。
试想一下,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底层农民如果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这必定是一个黑暗的社会。婴儿手中的小块干馍成为几个孩子争抢的珍品时,一个被高高吊在房梁上的空筐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时,一个小小的馒头,在当时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他们最大的向往,也是最朴素的愿望。
――一本册子,一种坚定的信仰
如果说让孩子们吃上白面馍馍是当时底层农民最大的愿望的话,这时一本书的出现让他们仿佛于黑暗之处看到一丝光明,这就是令当时统治阶级为之惊慌的《共产党宣言》,而他们口中的"很远很远的外国"、"一万个国家的人团结起来"、"姓马的大胡子"等粗浅的认识,也渐渐让自己认识到:对旧社会妥协退让、逆来顺受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团结起来进行武装暴动彻底推翻现有社会建立新的世界才是最根本的出路,于是他们把大胡子视为圣人,将《共产党宣言》看作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
村里的老少爷们迅速团结起来,在先进共产党员刘雨心的带领下进行学习,进行自我思想改造,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他们渐渐意识到革命才是走进新生活的唯一途径。为了能够让共产主义思想能够惠及更多的人,他们争先奋勇保护这本小册子,即使有再多的人为之牺牲,这丝毫没有动摇他们坚定的信仰。
影片中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为了保护这本能解放思想、带来光明的小册子,主人公的婆娘为表忠心,非要在自家丈夫面前起誓,不让她保管这本册子为此还闹起了情绪,画面很是感人。第二个场景就是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将村里的房子都付之一炬,憨厚老实的石厚冒着生命危险将其抢回,直到1975年上交国家,终于完成了使命。
――一种职业,一份艰巨的责任
故事片中,反复出现学堂中孩子们的身影,这是有深刻寓意的。孩子就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革命和建设后继有人,这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最大的欣慰,让孩子们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也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写到这里,我想到另一部电影《嘎达梅林》中主人公台词:草原上只要有女人和孩子,就有希望!
我是一名教师,肩负着倍有价值的教育任务,我时刻在想,怎样才能对得起家长的信任?对得起孩子们的喜爱?对得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唯有坚定职业理想,脚踏实地奋进!
种子成长需要土壤和水分,做土壤,好!
【作者简介】
贾绪康,职业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幼教杂志》、《中国教育报》、《烟台日报》、《教学研究》、《今日莱州》、《胶东文学》、《烟台散文》、《大众休闲文化》等刊物发表文章90余篇;2016年3月,参与编写的《幼儿园的问题小孩》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自媒体平台"人民网"、"大众网"、"中幼网"、"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科学启智"、"好老师"、"胶东文化圈"、"烟台散文"、"烟台漫步"、"今日头条"等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140余篇。崇尚向日葵、狼,读写是一种非常享受的生活与生命状态。
大火种心得体会(二)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深入开展党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更为贯彻落实"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周四,我校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的大型史诗性故事片《大火种》。"种子生长需要泥土,能成为泥土,好。"这是电影《大火种》中革命战士鲁真英勇就义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留下的话。至今这就话还清晰的在我眼前,他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是那样平静,那样淡然。
《大火种》的故事发生在1926年的广饶县刘集村,一位叫刘雨心的姑娘带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从济南来到了这里。她不仅仅是回乡探亲这么简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让这里的人们认识和了解《共产党宣言》。电影以刘忠良为主人公,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变化。从最初为了"吃饱馍馍"开始接触这本书,到后来在这本书的引导下,真正认识到自己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才能推翻旧世界,迎来新生活。在"马大胡子"思想的引领和支撑下,刘忠良带领受尽压迫和屈辱的农民与地主阶级作斗争,先后组织了觅汉增资、红枪会砸木行等农民运动。看到地主老财面对团结起来的无产阶级手足无措,跪地求饶时,观众们大快人心!可地主们联合报复,伙同反动政府军警对村内进行搜查,党组织处于即将暴露的边缘。终于在最后一次行动中,刘忠良、刘雨心不幸被捕,在严刑拷打逼问不出半句关于党组织的秘密后,刘雨心被枪决,刘忠良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当侩子手将长而粗的铁钉锤入刘忠良心脏时,同样深深刺痛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我留下了眼泪,以至于一个个残忍的镜头让我不忍去看。
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觉得《大火种》其实是一场关于信仰与坚持的洗礼,信仰的传播又是需要种子和土壤的。影片对进一步激励新一代年轻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教育意义。所以不光党员干部需要它,我想所有的人都应该去欣赏它。因为95年后的今天,无论角色、岗位,每一名党员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是共产主义火炬的接力者。火种,代表着光明与温暖,是全人类的福祉;信仰,是方向与力量,是成就一切的基石。
"影片中‘万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人在书在,人不在书也在 ’、‘俺跟着共产党,不回头,一条路走到底’"等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书外更重要的还是育人,面对一个个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知道自己责任担肩,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努力工作,继续传承这种坚定爱党、信党的精神,把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换来的共产主义事业传下去。
大火种心得体会(三)
昨天上午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大火种》,《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再现了风雨飘摇的旧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对旧制度的痛恨和对新世界的渴盼。
陈瑾饰演的女主角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她不知道风声早已走漏,省警察厅马厅长纠集一班人等在广饶只等瓮中抓鳖。敌人抓紧围剿,共产党员却依旧在各个农村活动,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一个又一个的爱国群众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起初感觉电影平铺直叙没有什么出奇之处,随着情节的循序展开,我开始被深深地吸引。
首先吸引我的是剧中人物朴实无华的追求。他们过着极其穷苦的日子,土地掌握在地主手里,老百姓只有给地主当苦工下苦力,微不足道的工钱不能养活妻儿老小,个个饥肠辘辘。仅仅为了能够吃上馍,填饱肚子而去反抗地主的压迫,为此他们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从最初的"吃上馍"的生命需求开始,由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慢慢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们逐渐明白了只有"万国人民团结起来""以武装革命的手段推翻资产阶级",才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让广大贫苦人民吃上"馍",过上好日子。
其次吸引我的是他们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们把"共产党"视为神圣,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毕生的追求。这些和当代的"目标感缺乏"、"职业倦怠"、"信仰缺失"等现象相比是多么的可贵!那个时代的思想单纯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成了我们现代人的奢求。
《大火种》再现了大王镇的百姓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五十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现代人望着展览馆里陈列的《共产党宣言》感慨万千,今昔对比让人对革命先辈更添崇敬。
观看的过程中我多次激动得热泪盈眶。看到剧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回顾自己祖辈们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他们也走过了"从全村人都要饭"的艰难历程,尤其是自己目睹过自己的母亲带领邻家妇女到处讨饭,一家人围坐锅台等米下锅的
情景……自己故去的亲人亦有经历过战争……,此情此景,触动心灵。
作为一部建党九十五周年献礼之作,《大火种》回溯过去、展望未来,可谓正能量满满。我们没有理由抱怨这抱怨那,应该义不容辞地履行党员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本职岗位,敢立潮头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