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3:56:34 阅读: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一)

  国内少有聚焦南疆地区民族团结和基层干部的电影,以"中国最美村官"刘国忠的真实事迹为蓝本的《漂着金子的河》,是其中一部,10月28日下午,北京路街道安排了此次观影,现将观后感总结如下:

  由上海援疆指挥部、求是影视中心联合摄制的《漂着金子的河》已于近期制作完成,且成功入选2016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电影展映单元。昨日,该片于电影节举办了首映式,6月14日还将于上海影城专场放映。

  刘国忠是新疆泽普县古勒巴格乡的科克墩村支书。科克墩村全村只有59户人家,刘国忠一家是这里唯一的汉族人家。

  1998年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刘国忠带领科克墩村告别了无电、无路、长期喝苦水的历史,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从十几年前的不足300元,增加到2012年的7000元,94%的村民住上了安居房。

  在科克墩村群众心目中,刘国忠就是他们最坚实的靠山。但刘国忠本人家里却十分穷困,住的是破旧的土坯房,最值钱的家具,是一台18英寸电视机、一台旧冰箱。他曾说:"村里现在还有五户贫困户没有盖新房,我想等他们都住上新房后再盖吧,这样可以和他们做个伴。"

  2013年,刘国忠收获了"中国十大最美村官"的荣誉。也是在这一年10月,刘国忠与妻子褚富兰在骑摩托车回家的途中意外摔倒,终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离世,享年62岁。

  《漂着金子的河》的巧妙之处,是不直接写刘国忠的生前事,而是写他去世后的故事:包括村民怎么追忆他对自己的帮助,他的遗体到底是随大哥落叶归根回甘肃威武,还是继续留在科克墩村,都在以一个讨巧的角度叙述,而刘国忠本人,始终未露过脸。

  电影最终表现的是刘国忠走了之后,村民的内心感受:他们怎么认识他,怎么怀念他,怎么为他选墓地、选棺材、制丧衣,怎么照顾他的家人。这样写的天然好处,就是不管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有强烈的在场感,电影通过与刘国忠有关系的人的现场情感表达,间接激活了刘国忠。

  通过学习刘国忠的先进事迹,我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刘国忠同志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善于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乐于奉献,把老百姓的困难时时放在心上。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施加压力,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要学习刘国忠同志的埋头苦干、敢于担当的精神。就必须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良好作风,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完成好每一份工作任务。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顾不得照顾家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刘国忠同志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我觉得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的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刘国忠同志的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通过艰辛劳动,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这说明刘国忠同志为群众踏实工作,不是做秀的,更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能站在人民群众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什么事情也就干不成。要修炼成刘国忠同志那样不张扬,默默奉献必须做到务实,就是要知实情,说实话、想实招、求实效,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为标准。要勤勉,就是要发扬老黄牛的精神,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兴夜寝,殚精竭虑。

  三是要舍得吃苦,要经受住苦与累的考验。勇挑重担,敢于到艰苦岗位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工作,以累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对照先进的典型、榜样,本人认为: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应该保持一种激情,永远做到对党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要有激情。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二)

  坐在放映厅中,静静地观看银幕上拉近的镜头中,一张张黝黑的脸庞无不呈现的是担忧、焦虑、伤心的神情。

  他们是一群衣着朴素的维吾尔族村民。从他们相互传递着一个"刘村长出事了"的消息,并不约而同地急速赶往医院,默默地守护在急救室门口的举止中,传达给观众一个资讯:这位刘村长在他们的心目中必定是德高望重的人。不由得让人想知道"刘村长"到底是个怎样了不起的人物,想知道他与维吾尔族村民们之间都发生了那些感人故事,以及结下了怎样的维汉一家亲的深厚情谊啊!

  影片通过村民为他办葬礼,以他哥哥为他千里送尸的过程,碎片拼图一样拼出这个"刘爸爸",为村民所做的桩桩件件的好事。

  村民以最朴实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忆起刘村长生前带领大家铺路、通水、通电、科学务农致富,让如今的科克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94%的村民住上了安居房的事迹。

  当看到刘村长长期给一名失怙孩子交学费,为出席他的葬礼而泪流满面地向老师请假一幕时,禁不住也泪流满面……

  当看到当年收养的孤儿,已成为养子,带着媳妇给"刘爸爸"买寿衣,说起"刘爸爸"有老寒腿,要给他买两条裤子穿的一幕时,我又泪眼婆娑了。

  整个电影主人公都没有出现,完全从他出事以后每个村民的行为、语言、表情侧面反映出刘国忠一心为民谋福利的敬业精神,以及与维吾尔族群众结下了维汉一家亲的浓厚感情。这让我这个从没与刘村长谋面的观众,此时此刻被他的无私大爱所震感、感动、又为他的过早离世而痛惜不已。

  老村长嫌刘村长家人选的棺材板不够厚,亲自为刘村长挑选的板子造出来的棺材一个有三个重,并亲自给刷上了漆。此刻我脑海中浮现出"厚德载物"这个词语,(www.huamate.com)面对这样一颗高尚的灵魂和伟大的人格的共产党人,唯有这样,方能表达我的不尽的悲痛,无限哀思。

  直到影片结束,也只出现了他的遗像,而通过村民们对他生前事迹点点滴滴的讲述中,感觉他仍然活着,将永远活在科克墩村民的心中。

  一个汉族村官扎根在全村只有59户人家,其中58户都是维吾尔族的科克墩村50余年,并深受群众爱戴和信任。以苦作乐、励精图治,带领村民致富,彻底告别了无电、无路、无自来水的历史,并由1998年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增加到如今7000多元,这一桩桩感人的事迹背后的辛劳付出都一一烙印在乡亲们的心上,人们将"最美村官"的殊荣授予他,刘村长当之无愧。

  一生辛苦默默无闻不求名,举世操劳鞠躬尽瘁为他人。是我作为新疆人对他表达的最崇高的敬礼!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三)

  常怀赤子之心

  大家还记得看纪录片《孔繁森》、《焦裕禄》时激动的心情吗?虽然那时我还小,但心中欲喷涌而出的热情却一直烙在我的身体里和记忆中。如今,《漂着金子的河》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感受有过之而无不及。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常怀赤子之心的新疆好干部,影片所歌颂的精神品质,是一代人的淳朴感情的寄托,是一代人的责任感的体现,是一个时代进步的象征,是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奔向社会主义道路的里程碑。

  "漂着金子的河"是对泽普胡杨树的美谈,也正是用比喻的手法揭示了这部电影的主题。影片通过维吾尔族群众为刘国忠这位汉族村长办葬礼的故事,从点点滴滴的细节里,折射出了民族同胞真挚朴实的情感,反映了新疆地区真实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形态。

  对于没有来过新疆的人,可能印象里新疆就是戈壁,沙漠,茫茫草原……代表新疆的名词也只有贫穷、荒凉、寂寥……那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泽普的胡杨。电影里展现的是刘国忠一家人在泽普与村里的父老乡亲当年生活的情景。其中,这些胡杨树正是点睛之笔。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胡杨树》,大意是:胡杨树是三千年的成长,它生长存活千年、枯枝败叶千年、不朽千年!我想,即使朽了,它的铮铮骨气也会在苍穹下播扬千年,以至永不逝去。这不正是刘国忠这样的基层干部所展现的品质吗?回想六七十年代,我们的父辈们,像刘国忠同志一样的热血男儿,不远千里,扎根新疆基层,在建设新疆,维护社会稳定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可谓可歌可泣,值得我们敬仰。而这部电影,恰到好处的真实的将这一点展现到世人面前。

  电影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再现了刘国忠同志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群众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真心希望刘国忠同志的精神得以在全疆及全国传播。大家共同学习刘国忠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刘国忠的事迹和精神激励自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甘于奉献。也都像刘国忠同志一样,常怀赤子之心,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与承诺。

  (通讯员:曲鹏)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