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影评
野山影评(一)
赵本山小品里说“村里的鸡怎么看、鸭怎么看、鹅怎么看”,这大概就是贾平凹《鸡窝哇的人家》里那些农民们的心理状态。那时的他们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别人家的八卦”除了能成为家长里短的谈资,更能让家庭分崩离析。改编成电影之后,《野山》则用一个“换老婆”的故事凸显了“人言可畏”的现实性。禾禾和灰灰原本亲如兄弟,但由于禾禾跟嫂子桂兰“过从甚密”,始终逃不开村里人的风言风语,爱面子如命的灰灰闹到家里鸡飞狗跳,而桂兰也是个自主意识极强的女性,两人索性离婚。之后灰灰就跟禾禾的前妻秋绒结婚,而桂兰则跟禾禾搭伙过起了日子。这原本就是“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但是在那个观念保守的年代,这样的换妻还是相当前卫的,因此它对于80年代的婚姻观意识探索方面走在了前面。
不过作为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影片,《野山》更多的是表现处于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意识层面所出现的变化。其中对比最明显的莫过于禾禾和灰灰。禾禾喜欢“瞎折腾”,总是琢磨挣钱的道儿,烧窑、养鱼、卖豆腐、养蚕,虽然总是以失败告终,但这种探索和坚持精神十分可贵。相比之下,灰灰就属于“保守派”,他守着一亩三分地不思进取,就连刷牙这种事觉得这些是不正经的洋玩意儿,“当农民就要像农民的样子”,对于流言更是没有忍受的能力。通过类似的人物,它触及到了传统观念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以小见大,从中可以管窥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所酝酿的细微变化。
亮点1
第47分钟,郁闷的禾禾到城里吃饭,因为看球时骂中国队“笨蛋”而惹恼邻桌的客人,两人动了手。禾禾借着酒劲儿发起了酒疯,站在马路中间咆哮:“我怎么了!我想钱也不是,我花钱还不是。”然后满地撒钱,晕倒在地。是不是觉得这位禾禾的扮演者很眼熟?他就是《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中饰演金大柱的杜源,国家一级演员。出演《野山》时他才28岁,而且这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亮点2
第74分钟,秋绒相中对了灰灰,说:”你要是不嫌弃的话,咱们两家就和在一起。”早就对秋绒有了感情的灰灰很谨慎地问:“外人会不会说咱们呢?”但是当激情来的时候,还是女人更理智些,秋绒说过一阵子找个媒人来说和,就能堂堂正正结合了。尽管影片之前已经多次暗示和铺垫了,但是当“换妻”真的出现时,还是会多少让人很意外。
野山影评(二)
影片《野山》(1986)描述两户农家离婚后与对方的配偶结婚,这个中国式换偶的故事不仅票房大卖,还在国内外获奖无数。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美好结局:5月20日,马尧海等22人聚众淫乱案一审宣判,马尧海因态度不好,“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始终缺乏清醒的认识”,被从重处罚,获刑3年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月21日媒体披露,人民银行东莞市支行领导方达文等6人私分国有资产3000多万、受贿总计近百万,却都被判处缓刑。
有论者质疑:私分巨额国有资产并受贿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为何敌不过“聚众淫乱”,前者可以从宽从缓,而后者只能严惩重判?
古人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色,性也”,饮食和男女之事,属于私生活的范畴。构成犯罪须有受害者,换偶的受害者在哪里?据说它侵犯了公共秩序和主流的道德观念。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主客观都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于私密空间发生的行为,对公共秩序的侵犯体现在何处?
古往今来,如果没有对主流道德观念的冒犯,人类至今还停留在原始社会。人对这个世界(包括人本身)的探索和发现永远不会满足,永远都在尝试各种可能性,对人这种最可贵的品质予以尊重和包容,才是文明社会真正的主流。人们需要做的,是将对主流道德观念的“冒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而不能任意解释,甚至无中生有地无限夸大其社会危害性。我不同意你的观点,(www.huamate.com)但誓死 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同样,即便我个人无法接受换偶,我也认为你有这个权利。换偶有罪,用花卷换馒头、白面换大米是不是也有罪?
人是目的而非工具,国家、法律、道德在本质上都是为人的自由服务的工具,这些工具总是在不断变化和进步,以适应人们对自由、权利的理解,更好地服务于人本身。
年元旦晚会上的小品《大米・红高粱》,郭达那一声声高亢、悠长的“换大米”,令人们哄堂大笑的同时,也勾起了对票证经济不无苦涩的回忆。尽管1997年刑法才废除“投机倒把”的罪名,但“投机倒把”在流通领域早已不复存在。而“聚众淫乱罪”过去近20年并无一例实际判例,足以证实这一罪名早就名存实亡。
可见,倘若法律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具体条文的理解和执行,明显倾向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方面。人不是物,但人有无权利支配自己的身体?为什么我们鼓励自愿献血和遗体捐赠,却严加惩处自愿的换偶?前者是公益行为,但后者至少算不上对公益的损害,它只对自愿参加者产生影响。
法律和道德都需要与人们对自由的理解相适应。“饿死事小,失贞事大”勿须多说,曾几何时,社会主流对裹脚这种大规模摧残、虐待女性的丑恶行径趋之若骛,文人雅士津津乐道:“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苏轼《菩萨蛮》)
女性自然的天足成为嘲笑的对象,嫁人都很困难。这种可怕、丑陋、变态的审美观、道德观居然绵延了上千年。清兵入关,“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且禁绝缠足。汉族男子剃去头发,以示臣服和归顺。然而,清王朝竟奈何不了缠足之风!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罢禁,有“男降女不降”之说。
不堪回首的荒唐年月,开个家庭派提、跳个舞,就是道德败坏,流氓罪伺候,其根源究竟在哪里?道德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对待换偶,应该像面对第一个丢弃裹脚布的女性和用山药蛋换馒头的农民,对这样充满争议而又不具社会危害性的自愿行为,主流社会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一定的空间。
野山影评(三)
在众多的犯罪电影中,最吸引人的在于警探们在破案过程中那抽丝剥茧的过程,如像八毫米、暗流之类,本片在情节的设计上与以上类型的电影略有不同。这部犯罪电影的主角是犯罪者而不是警探。
影片开始并没有像普通电影那样向你展示一个谋杀案,然后大侦探出场,我们在看罪案类电影时,经常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案件的复杂,可是真正有几个案子可以做到一波三折呢,玩尽杀绝中做到了,影片的故事发生地点,没有选在犯罪率超过的纽约、芝加哥这种大都市,而放在了佛州的一个小镇上,温暖和煦的佛州,宁静的小镇,就在这里孕育出一个惊天的大阴谋,一个阴谋中有套着另一个阴谋,一环扣一环,观众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就像在预测风云变化的天气,起初晴朗明媚,突然间阴云密布,似乎大雨将至,但突然天气又渐渐明朗,此时观众们好像抓到了电影中的蛛丝马迹,预测到了结局,认为即将烟消云散,真相大白,正在此时,剧情再次风云突变,迷雾缭绕,观众们顺着电影的发展,似乎探索出走出迷雾道路,可当电影结束一切真相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才发现自己被耍了。
本片的情节变化颇多,整个案子也是离奇诡异,但每次剧情的变化,编剧们都能自圆其说,影片中的阴谋之深,计划之复杂周密令人惊叹,本片作为罪案电影,在故事的铺垫上是从犯罪者的角度出发,这和迈克尔道格拉斯的超完美谋杀案类似,但平心而论,超完美谋杀案这部电影实在配不上超完美三个字,反而觉得本片应该改个名字,叫超完美阴谋。
本片除了故事情节上的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外,众多的帅男美女的云集和大量的情色场面也是吸引人眼球的重要砝码,马特狄龙、凯文贝肯、内夫坎贝尔、丹尼斯理查兹这四大主演中既有邦女郎,又有尖叫女王,电影中凯文贝肯的露点镜头,内夫坎贝尔和丹尼斯理查兹的女同镜头,以及马特狄龙和丹尼斯理查兹多长肉搏让这部惊悚犯罪电影又打上了情色影片的烙印。这样一部既有惊悚悬念而又性感撩人的影片可以堪称是罪案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貌似玩尽杀绝还有两部续集,但从制片方对续集采取的直接发行DVD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续集质量之差,不看也罢,就当没有续作,免得因狗尾续貂之作毁了前作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