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不离影评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3:56:52 阅读:

  形影不离影评(一)

  文/芥末杆子

  伍仕贤的《独自等待》,看过几遍,周边朋友老师都说是佳作,我当时就觉得嗯,还好吧!于是七年后的2012年,当我知道这位导演新作《形影不离》面世,还有我的菜吴彦祖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决定好好看几遍,希望能有真的惊喜。

  先说结果,不是很喜欢,贴近现实的生活化常态,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婚姻压力……一切距离我们最近的东西都呈现在荧幕上的时候,作为观众实在不好说怎么拿捏尺度就衡量接下来发生的那一幕幕如此嚣张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你说呢?

  拿上吊、死亡挣扎作为开头的电影应该不算少数,但是放在一部近似文艺、喜剧片的开头又稍显腻,就如坐到桌前第一盘菜就是红烧猪蹄一般,不好下嘴表情图片李越(吴彦祖)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与生活、工作相关的情形,导演显然是想通过这般镜头叙述李越这段时间精神上的问题,一定是这诸多压力的集合体。这应该是电影中常说的铺陈,给观众一个合理的借口,让后面的虚实变得不那么复杂。

  凯文・史派西赋予的这个角色,不好定位,是吴彦祖内心的一个影子还是他臆想出来的?我是看过两遍都没想明白,精神符码赋予了电影忒多不好解释的镜头和段落,比如小蜻蜓在他视线里的摇摆,比如李越去看心理医生的桥段,(赵宁宇大师,哎,我就不说什么了,打酱油打的挺好的说。)突然矛头变成了他的邻居和朋友是不存在的,是幻觉,是精神错乱。

  这幻觉背后的几个镜头,交代的都是老百姓眼皮底下的事,刮了车要讹钱;看不过老板的德性去扎轮胎(话说去开过几次剧本讨论会,这种桥段时不时在各种剧的中间都会被一帮90后编剧提出来打牙祭,得多好用?)话说现实中谁会把一切压抑都发泄在这样惊险嚣张的生活中,去扎个轮胎,去砸个车,去扮蜘蛛侠?一切的一切只有在影像世界里才能找一个合理借口诠释一番。

  从1分开始,这个故事我就看不下去了,李越开始意识到他时间和空间上的错位,意识到一切幻觉的不可救药性,意识到他的朋友只是一个虚幻的不存在的自我而已,却无法控制这种形影不离,这从影像角度上是可以说的通的,虚幻的而已,如果导演想让受众不动脑筋理解剩余的三十分钟,索性可以黑白和彩色做一区分,然而这片子没这么做,就是试图让李越带着大家一起困惑、迷离然后自己解脱。

  终于解脱了,这部片子教育热爱电影的孩子们:原本是丢失了一个孩子开的头,结果被天马行空成精神病患者的英雄情结。多么现实的开头都能扯成佛洛依德之类的学说性困惑。

  形影不离影评(二)

  一名任职于一家即将筹备上市的假肢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明知公司产品有缺欠还要违心的参与项目当中。另外,感情方面的不和谐也让自己身陷囹圄痛苦不堪。一日,正当自己躲在屋中准备悬梁自尽了却悲惨人生之际,却被一老外邻居反复打扰不能顺利完成计划。两人经过促膝长谈,成为莫逆之交,不仅整日形影不离,还发起对社会中各种不公事件的对抗,揭露无良商家的劣记于世。还自制一套HLF(活雷锋)的行头行走于高楼大厦的暗夜之中,已然一副拯救于万民的超级英雄。直到精神崩溃窘态百出,才发现身边的老外盟友完全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虚幻人物,只为配合自己肆意妄为的精神发泄。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多好莱坞式制作的身影,《搏击俱乐部》、《海扁王》、《保卫者》...或者这根本就是一个好莱坞草根英雄的混合体。也许我们会对这种毫无掩饰的抄袭呲之以鼻不敢苟同,但是,凯文・史派西、吴彦祖和龚蓓这样的不靠边组合,又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神秘感,不得不勾引到我们对其中的猫腻一窥究竟看个明白。

  可以说,此片已经完全遵照好莱坞的商业套路,照本宣科的把美式结构套进中式文化当中。各种必要元素一应俱全,如,超级英雄、不公事物、家庭伦理、精神疾病、悬疑推理,甚至连美式大片中最常见的国旗镜头都照搬的有模有样。最重要的是,导演终于领悟到电影是个神马东东,怎样才能恰当的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的想法和发泄,还能不触碰敏感话题以防被无情阉割。我们看了好莱坞电影许多年,思密达已经效仿好多年,此片却是国产影片真正向国际主流迈出实质性第一步的试金石,这都得益于导演伍仕贤多年中外穿梭的各种生活经历和文化熏陶。希望这次算是为国产电影开了一个好头,无论如何,敢于尝试都是值得被鼓励的一个理由。

  形影不离影评(三)

  很多人知道伍仕贤是因为他的获奖短片《车四十四》,而很多人喜欢伍仕贤则是因为他的《独自等待》――那部将青春故事讲述得妙趣横生令人回味的电影。极其低产但又才气过人的导演伍仕贤让喜欢他的人充满了期待,但是这部青年才俊蛰伏了多年之后所带来的新片《形影不离》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或许在叙事手法和故事题材上颇有新意,但涉及到现实主义层面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无论是关于个人情感还是社会状态。

  这不是一部“通俗”的电影作品,它注定不是面向所有的电影观众的,但我相信影片中的情节一定会让很多博览众影的观众发出似曾相识的会心的笑。精神分裂和城市英雄两个在西方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电影主题被移植到了本片中,从中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导演身上的西方文化烙印,用极其西方的电影方式来讲述中国人的故事,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假如你看过除了《蝙蝠侠》、《超人》之外的另类美式城市英雄电影,诸如《保卫者》和《海扁王》等,那么本片的某些情节还是会让你眼前一亮的。一者,我们这个经济肆意发展而道德却无底滑坡的社会太需要类似于片中“活雷锋”这样的城市英雄;二者,在我们这个社会尚不够疯狂尚能保持高尚的时候,无论在官方媒体的宣传中还是我们的个体认知中,所谓英雄所谓好人,都是以一种“高大全”的形式出现的,这种“高大全”的另外一个名词解释就是“死板沉闷”。所以我非常欢迎《形影不离》中“山寨”版的城市英雄的出现,尽管在中国文化背景的电影中出现这样的情节显得不伦不类和不真实,但我依然认为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或许把西方模式的精神分裂和城市英雄元素放置在中国电影故事里,让整部电影看起来有点象一个穿越感极强的大杂烩,不符合一般人的欣赏习惯,但我以为这恰恰是本片最大的亮点,最起码在本片中它完成了电影的基本功能之一――娱乐。

  先锋性的电影叙事在电影史上一直起着推动和引导电影大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中国电影则太缺乏这样的新鲜血液,鼓励年轻导演学习西方电影模式是丰富中国电影文化的重要道路之一,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就是一个极佳的例子。伍仕贤不是宁浩,但他们的身上一样都有着热爱电影的观众希望看到的那种才情和开创精神。从这个角度去看,《形影不离》是一部带着清新之气的黑色幽默电影。

  然而电影中所涉及到的毒豆腐、假药、有缺陷的假肢等等社会问题,却真实地触及到每天都在“毒假黑”食品药品中挣扎的中国民众的心理和情感。我不知道导演是有意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还是只是借这个背景来为他的这部解压电影寻找人物的行为依据。如果说是前者,那么《形影不离》所做的仅仅是隔靴搔痒,既无深刻的鞭挞讽刺,又无警醒的呐喊示威,无法真正唤起在这个“有毒的世界”里生存下来的无数中国民众发自内心的感慨。而如果说是后者,那么用一个悲催的现实问题来为一个个人情感问题来当陪衬,未免有些大题小做,浪费了一次作者思想表达和电影质量飞跃的绝佳机会。

  影片请来了演技派明星凯文.史派西来扮演李越(吴彦祖)精神分裂后的那个影子“查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中国人在精神“分裂”之后,会出现一个外国模样的“他者”,或许精神病人的世界是畅游八荒穷极宇宙的,出现什么样的“他者”都是有可能的。这个前提为凯文.史派西的加入提供了绝佳的借口,但无可否认的是凯文.史派西出神入化的表演会让我们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这个不是第一主角的第一主角身上,吴彦祖长得再帅耍得再酷演技再好也只能无奈地屈居第二。也正是凯文的加入,使得这部充满悬疑和黑色的影片变得更生动有趣了一些。所以说这是一部充满了西方元素的中国电影,在此之前,我们在中国很少看到类似的电影,特别是将精神分裂和城市英雄当做电影主要元素的。伍仕贤做了有益有趣的尝试,至少他在丰富着我们的观影体验。

  于是,我们可以回到前面的问题上来,即在追求电影的娱乐功能方面,本片做得很多,以时髦的方式表述了一个时髦的问题――社会压力――如果“假黑毒”等中国社会当下的现实也算是对中国民众的压力的话。但是在进一步深挖社会现实的方面――因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影片已经向这个问题靠拢了――才俊导演做得似乎又远远不够。

  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之下,导演一旦触及到和政治有一点牵连的社会现实时,都未免会变得束手束脚。或许我们可以想当然地理解成伍仕贤无法畅快淋漓地表达他想表达的全部,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每当片中李越陷入精神分裂中时,《形影不离》就变得律动和神秘,充满了生命气息,而每当回到真实世界时,影片就变得生硬和刻板,掩藏不住的说教意味。

  不过我们仍然希望有一天,中国电影的生命和中国人的生命都变得生动和鲜活起来,就像影片最后李越的生命重现获得了动力一样。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