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曲观后感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3:57:35 阅读:

  心曲观后感(一)

  ――春蚕到死丝方尽

  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儿童励志电影――《心曲》。看完后,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优秀青年教师钱亮从重点小学主动来到一所普通小学任教,用满腔的爱心和科学系统的教育方式,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班"培养成让大家惊叹的优秀班的故事。塑造了富家子和民工子弟在同一班中出现的许多真实情况,向教育界提出了该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好当今青少年一代的时代课题。班主任钱亮,原是重点小学的老师,为实现自已"教书育人树魂立根"的梦想,主动来到一个调皮、后进的班级任教。为了孩子的进步,他顾不上与女友相处"加温",而孩子们的成绩上不去,上课打瞌睡等,却都是他关心的心事。他以辛勤的家访,温馨的激励,自称自已是班内最后一个学号的同学等方式,与孩子们打成了一片,被学生称作"哥哥老师".让孩子们懂得"贫穷不是耻辱,说谎才是耻辱".钱亮老师因积劳成疾,还没来得及看到学生毕业,就永远离开了深爱的讲台和爱他的学生。

  影片中的钱亮是位令人尊敬的老师。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像他这样关心学生的老师。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有位同学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一连教了几遍也不中用。可老师并没有不管他,而是继续耐心的教他。还有一次,语文老师连上医院排队挂号的那点时间也在耐心地帮我们改那一篇篇作文。看哪,难道这不是老师关心学生的一个个充满温情的小镜头吗?

  这部电影里面那催人泪下的镜头,同学们,你们是否会有所感悟呢?是啊!我们现在都生在福中不知福。没有一个同学的家境像傅小军家那样的贫苦,我们却都有像张光一样,被父母宠着、爱着,身边还有优秀的老师教育着我们。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好好学习,不好好感谢我们的父母和老师。

  我感谢父母,无论你是富与贫、美与丑,因为你们给了我生命;我更感谢老师,因为是你们交给我课本上的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

  罗南中心校 五(6)班 王 珏

  指导老师:李夏萌

  心曲观后感(二)

  教育究竟是为什么?

  且不谈影片的演员阵容是否强大,演员演技的精湛与否,也不谈影片的情节是否感人,或者雷人。我从这部朴实的电影中看到了当今教育界一直在谈论一直在呼吁却一直寻不到的东西:育人的根本目的。

  教育孩子,首先要考虑自尊

  很多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第一个问题想到的就是"对错",似乎有错误在先,教师再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也就披上了"正义"的袈裟,是没有理由质疑的。就像汤鸣老师看到学生上课睡觉就严厉批评,她也理直气壮地解释道:"反正上课睡觉就是错的!"错了就要被批评的!多次错了就要被严厉批评的!

  而影片中,钱亮老师在几次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提到"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这点深深触动了我。如果一个人的尊严尚且可以先放一边,那么所谓的"是非"到底是从何而来呢?监狱里尚且还要人文关怀,理解犯罪动机背后的苦衷,面对还在成长的孩子,如何只能上来就讲道理而不去考虑他们的感受呢?

  不考虑自尊的教育,最终会让人学会"漠视",因为他们的感受得不到体恤,他们也很难去体恤别人。学生不是在言传中习得道理,而是在身教中形成态度。

  让我们来看钱亮老师的处理方法就不难看出,他在遇到学生问题的时候,把什么放在第一位了。

  情节一:

  张光在钱亮第一天进班级就画了一副恶搞漫画,一来炫耀自己的绘画天赋,二来想和新班主任较量一下。从是非观来看,他肯定是犯错了,如果要上纲上线可以罗列出很多"罪状":不能乱涂乱画、不能嘲笑老师、不能浪费学校资源……

  而钱亮的第一反应却是夸奖他画的好!我想,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要怎样立刻维护一个新教师的尊严,而是用尊重的方法给孩子上了一堂最深刻的有关"尊重"的课。

  情节二:

  钱亮老师并没有把不及格的学生的试卷批出分数,而是只把对错批出来发下去。这件事是值得借鉴的(当然不是重要的考试)当然分数是一种激励手段,但是激励并非只有分数可以做到。学生能感觉到老师对于他们尊严的保护,也许不会立马奋发图强,但至少在心里会种下美好的感恩之心。

  教育孩子,不能忽略背后的家庭

  记得有一句话说过,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多数就是一个问题家庭。如果不关注到孩子背后的家庭问题,只从孩子个人着手,其实是有点本末倒置的。

  钱亮老师布置的作文《我爱我家》相信很多老师也布置过,但他把这当成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的契机。只有走进问题孩子的问题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发生作用。因为成人的戒心一定比孩子更重,一旦家长的心门打开,那么沟通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当然,正因为成人的工作比较难做,加之班级学生如果很多,的确很难分配精力到家庭。有时候就希望家长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了。

  影片中,钱亮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会令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哪有一个老师家访那么低姿态的?这却恰恰是我佩服的地方,我想,这是一种真诚的表现,高姿态是无法让家长体会到老师的真诚的。有时候,教师要用真诚的方式正确表达真诚。

  教育之爱的根本是仁慈之心

  关于师爱,已经是一个被讨论了无数次的话题,可是每次都还要再讨论。原因并不是在于我们教师不知道要师爱,而是不太明确师爱的根本是什么?或者对于师爱的理解局限在某个极端了。要知道师爱的根本是什么,就要知道师爱的对象是谁?是还在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我们可以回想我们在孩提时代最需要的是什么?怎么样的长辈会让我们敬重?孩子的成长最基本的条件是感受爱和安全。如果没有这种基本的满足感,孩子是不可能会理解我们任何的"口苦婆心"或者"严厉管教"的。如何去拥有仁慈之心,那是需要我们能感受到仁慈才能继续的话题。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