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敦刻尔克》有感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1:14:12 阅读:

  观《敦刻尔克》有感

  Newton

  关于二战的电影题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论规模宏大的场面,还是局部的片段,只要导演水平不要太差,总是可以取得不错的票房,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经历过战争的人,他们更倾向于看战争纪实片,对于过度包装的商业片却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知道,那不是真正的战争;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战争片只不是一种消遣,是和平年代的另一种体验,虽然会有短暂的触动,由视觉带来的刺激终将被遗忘,而只有那种亲身经历才会有刻骨铭心的感受。

  战争片最好的一个作用是告诉人们战争的残酷,要远离战争,争取和平。可是我们都知道真正能够用来维护和平的往往是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要远离战争,就必须强大,用想象中的和平是无法获得和平的。在马特达蒙主演的《绿区》中,引发伊拉克战争的某国最终没有在伊拉克发现杀伤性的核武器,可笑的是,伊拉克拥有核武器却是发动这场战争的理由。

  战争可以激发出人最深的团结。《敦刻尔克》中的那位老人,在大儿子已经牺牲的情况下,毅然带着小儿子开着游艇到前线帮助士兵撤退,这在和平年代是难以想象的。要知道,在人类的基因中,繁衍后代的基因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大的支配作用。但是在战争中,人们考虑的是更宏大的目标,那已经不是个人的基因传承的问题,而是整个族群的传承问题。

  由此也可以看出,当面临更大的威胁时,人们会主动放弃个人的安危,以确保族群的安全。就像在那些外星人入侵的影片中所呈现的场景,整个地球上的所有人种,不分国家,不分肤色,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团结起来,反击外星人,为我们的地球家园而战。

  在面对生与死时,对于生的渴望会让人丧失理智,但也会让人们互相谦让,遵守纪律。在影片中有一个场景,为了减轻船的份量,有人用枪逼迫一同逃难的战友离开船只,而另一个场景,当看到大批的民船过来帮忙时,士兵们排着有序的队伍等待上船,并没有哄抢。这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什么导致他们之间有如此大的区别呢?

  其实,第一个场景中希望表现的更多是真实的人性,而在第二个场景中希望突显的更多的是纪律,至于什么时候会更多地展现人性的一面,什么时候会更多地表现为服从,则主要取决于每个人的文化和所处的场景。

  好了,闲聊就到这。下面是干货。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看几部战争片,对于燃起生活的火焰会有极大的帮助。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