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观后感1000字
《放飞蜻蜓》观后感1000字
山东省烟台 李晓明
11月6日,观看了李军玲老师的《放飞蜻蜓》,有收获,有反思。
这节课的课前交流得非常好。教师在课前交流的时候把《四块糖果》没讲完的部分讲给孩子们听,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本课的学习,而且使学生对陶行知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对本课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有的课前交流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熟悉老师,消除紧张;有的课前交流为本节课做铺垫,本节课的课前交流就属于后者,我认为后者效果更好。
本节课的随文识字做的非常好。比如,在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生词卡片“翠贞”“孑孓”“田埂”,通过指名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认读生词。在让学生观看了孑孓的图片之后,再读这个词,并一边出示卡片“苍蝇”“蚊子”“孑孓”一边让学生齐读,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词语的印象,巩固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生记住“复”字时,通过让学生记住“日复一日”这个词来记住“复”字中间是“日”,这个办法非常好。
通过表演读,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引导学生理解“七嘴八舌”这个词语时,教师先问学生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学生有的回答“抢着说”,有的回答“争前恐后地说”,然后教师就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师扮演陶行知问,学生回答。于是,老师说:“瞧呀,你一言,他一语,争着说,抢着说,你们刚刚就叫七嘴八舌。”其实,当师生跟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时,学生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中就已经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七嘴八舌已经不必再做任何解释,如此,学生学到的词语就是活的词语,而不是死的词语。
教师在领着学生复述课文,板书时,本来教师心中的答案是“谈蜻蜓”,可是学生回答的是“说蜻蜓”,教师就把自己心中想好的“谈”改成“说”,此时此刻,我看到了真实的课堂动态生成,看到了教师真正的以生为本,教师这一点做的非常棒。
这节课让我疑惑的是,在教学生写生字“蜻蜓”时,教师只是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蜻蜓”两个字,告诉学生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再无其他。首先,我觉得教师范写时把黑板挡得严严实实,我根本看不见她是怎么写的,想必学生也看不到教师的板书,那么学生的书空就是想当然的书空,其次,教学生写生字环节不够扎实,我认为教学生写生字,不仅师要范写,生要书空,学生还要在练习本上写几个,然后教师展示学生的字,再纠正学生写的不好的地方,最后再让学生写几个,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会写这个字了。
值得商榷的是,教师在出示蜻蜓尾巴的视频之后,问学生见过蜻蜓的尾巴没有,学生答“没有”,教师也说自己也没见过蜻蜓的尾巴,陶校长也没见过,课文中用了一个词,然后大屏幕就出现红色字体的“据说”。我觉得这里可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这个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对语言的敏感,这样会更好些。
总之,这是一堂好课,亮点很多,这么年轻的教师把课上成这样已经很值得我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