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沙特的长征观后感600字
勃沙特的长征观后感600字(一)
初三3班 罗涵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博沙特的长征》这一部电影。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做勃沙特的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幸被肖克将军麾下的购粮小分队当成俘虏抓获,从而跟随红军走上了长征的道路。
影片中的许多人许多事都让我收到了感触,比如在极端饥饿的情况下,红军连长张三斗奉命杀马充饥怡吗?有深厚感情,把他当成兄弟的张大狗拼死护马?甚至高声哭痛:“你们把我吃了吧!”还有即将分娩的红军女战士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中带着幸福里离世。 张大狗冒着生命危险成功的从敌人的老窝里偷来了地图和军事机要他的机智和勇气让人赞叹不已。受伤的红军战士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做截肢手术,他的坚韧与乐观,让人泪目。
这部影片这些人都是那段岁月里的真实写照。 因为勃沙特是被掳去的,他一开始就对红军有敌意,当时的红军极其需要这份法文地图,而勃沙特却拒绝翻译地图,他要为他的信仰而保持中立。萧克将军的一席话却引人深思:“如果为了信仰,眼睁睁的看着弱势一方受到压迫,那就是助纣为虐了!”一番话,让勃沙特沉默了,最终,在一番思想斗争下,勃沙特终于决定帮助红军,也消除了与红军之间的隔阂。
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生命的尊严与信仰,看到了长征路上红军的坚持,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同时红军战士们的不怕艰难险阻,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也感动了我,我决定也要做一个像红军战士那样的人,尊重生命的每一天,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一个有梦的中国人,为筑梦中国复兴助力!
教师评语:本文写出了自己对影片的理解,但第三自然段的分析没有落脚到生命的尊严与信仰,使后文的阐述显得突兀,如能深入分析影片内容来谈会更好。(指导老师:周伊蓝)
勃沙特的长征观后感600字(二)
初三3班 白安婷
看完《勃沙特的长征》这部电影让我深有感触。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他主要讲述了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上曾有一位奇特的参与者,他就是英国传教士勃沙特。一九三四年十月萧克将军率领的红六军团转战到贵州黄平,在这里的教堂偶遇来此访友的勃沙特。并因为一张法文版的贵州省地图,使得勃沙特和红军队伍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一九三六年四月,勃沙特跟随红六军团历时十八个月,行程一万余里。在这其中他帮助红军翻译法文地图协助红军拜托困境。他也从一个局外者成为一个人类壮举的亲历者。
影片以勃沙特的叙述为脉络,从他的视角切入,展现红军对生命的态度:尽管在战场上敌我对方殊死搏斗,但下了战场,面对放下枪的俘虏,一直处于饥饿与困顿之中的红军战士们却用担架抬着他们。不肯放弃每一个生命。征战途中,女红军突然分娩,产下孩子后遭遇大出血,在姐妹们为她演唱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中告别了人世。 在这部电影中,使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在路上。吃饭在路上,写字在路上,讨论战事在路上……红军战士们将一切能在路上完成的工作都在路上完成。“时间紧迫,刻不容缓。”这几个词一直在红军战士们的心里。
长征已完成,但新长征仍在路上。我们的国家正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正奋进在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路上。作为二十一世纪主人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对照历史反思自己吗?难道吃得饱穿的暖的我们就可以忘记自己的使命吗?难道我们能在先辈用献血换来的和平中安睡吗?不,不能!我们应当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牢记“时间紧迫,刻不容缓”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断成长。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的强大而做出贡献。
“在路上。”我们的“长征”仍在路上!
教师评语: 小作者对影片的解读也许并不深入,但可贵的是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谈出了自己对当下“新长征”的理解,有这样的认知,我们的未来一定不是梦。(指导老师:周伊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