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芳华》有感:大势至与观世音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1:16:34 阅读:

  大势至与观世音

  ――观《芳华》有感

  电影《芳华》一上映就去看了,就是冲着编剧是享誉海内外的美女作家严歌苓。实话说,剧本应该比影片好,编剧比导演棒。如果吹毛求疵的看,影片表现的人物、情节线条主体性不够突出,一些侧面及角色有些喧宾夺主,导致一些元素及逻辑联系展现的浅尝辄止,不够深入,与影片主旨的厚度不够匹配。最关键的是影片不应该与小说同名,因为影片叙述的不是洗尽铅华的一代人的芳华,而是被一个时代所糟蹋的年华,这是时代的悲哀。

  影片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概述:时代的悲哀、时代的爱情与时代的好人。三者交织穿插,相互呼应,互相佐证,实属精彩。

  从农村来的何小萍,因父亲被划为右派在劳改,多年来无法与其父相见,因为受父亲牵连而被人欺负的何小萍选择参军进入文工团,没想到仍然摆脱不了被歧视与排斥的命运。当她偷穿军服拍照寄给父亲,忍辱负重的学习、工作,以为能等到平反解放的那天,却没想到是其父积劳成疾、至死也未父女相见的悲惨结局。她父亲在信中写到:"我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这辈子要受这种苦。"这种无奈,是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与无力反抗……这就是时代大势所至下,无法力挽狂澜、无法中流砥柱的逆来顺受,这就是老百姓口中聊以自慰的"命".

  何小萍爱着刘峰,而刘峰爱着林丁丁。那种爱深沉而不浮躁,含蓄而不张扬,勇敢而不鲁莽。那是时间积淀下来,付诸行动去证明的爱恋,也是这个快餐时代急于求成而无法明白的情爱状态,这是一个时代青春的印记。

  学雷锋的典型模范刘峰,就是那个时代的好人,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热心快肠,淳朴厚道的对同事,对领导,对单位,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模范带头的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他的好,最后的结局是"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自己要的不多,让给的人忘记自己给少了。

  值得提出的是,刘峰在文革时代做好人没有得到好下场――抗洪救灾中被砸伤了腰;因为一直头顶好人光环,"不食人间烟火",而向心仪对象表白时,令对方心理觉得反差太大接受不了,结果被表白对象举报"耍流氓"而发往川滇一线作战连队;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失去了右臂……而且,他在改革开放时代一样没有得到好报――老婆跟人跑了;到海口混饭吃;被市侩的官员――联防队队长"吃黑",浴血奋战失去胳膊的英雄被新时期的城市管理者殴打……

  环顾周遭,不知道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长者们是否会有此感受:在文革时期接受了" 左"的教育,"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在内心早已根深蒂固;然而在改革开放时期,"效益与金钱"的市场经济冲击着恒定的价值体系。彷徨,成为了时代交替下思想碰撞最大的常态。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给身处两个时代的社会建设主体者带来了莫大的思想混乱。甚至,他们都无法慨而康的、底气十足的、信心满满的教育子女该大公无私,还是自私自利。这亦是时代给他们烙下的伤痛。

  前不久我和一位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中学校长聊天,她在谈及个人工作受到上级不公待遇时提到,他们那个年代多少人受过冤枉和委屈,连国家领导人、为国做出贡献者,都遭遇到不公且惨痛的对待,放在大的环境及格局里,她这点委屈又有什么想不开的呢。这是经历过时代悲哀的人,才有的淡定与释怀。

  面对时代,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谁又有能力阻挡呢?

  宗教文化里的佛教有个佛国叫"西方极乐世界",这里住持的西方三圣,也就是阿弥陀佛及左右站立的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清末有一部名小说《老残游记》,里面有一位势力尊者,就是引用了大势至菩萨而改名。大势代表一个世界、国家、民族的趋势,也叫作时代的潮流,那个力量来的时候,谁也挡不住。这本小说的作者刘鹗,是清末有名的文学家,那时正爆发义和团,八国联军还没有来,南方也在闹革命,所以他做了很多的预言,来讲中国的命运。他说上帝最有办法,可是上帝碰到这一位势力尊者,就没有办法了。这个大势一至,谁都挽回不了这个命运。这个命运也就是时代的趋势,环境的趋势,社会的趋势。

  而观世音呢,就是观世间一切音声而自在,站在旁边观察、观照,自己不跟着大势所至而被势带跑,等那个大势过了,新的局面就出现了。也许,观照时局,观察时势,关心时代,是我们在时代力量下所能清醒自处的安身法门吧。

  适应时代的潮流,顺应时代的变革,引领时代的前行,才是从时代背景下从小人物脱颖而出,出类拔萃的时代楷模吧。

  庆幸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新时代。(曾凡顺/文)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