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观后感:从来都不能忘记,永远都需要想起
从来都不能忘记,永远都需要想起
――电影《芳华》观后感
吴征辉
谈电影《芳华》之前,我先向我微信朋友圈点赞的近300个亲友躬个小90度的深躬:特别感谢亲友们的助力,满足了我集够99个赞可以兑换两张电影片的心愿。今天下午14时40分,得以能够带着女儿到牛城中都金棕榈电影院“趁热闹”观看电影《芳华》。
说是14时40分,其实不够精确。我午觉小眯到14时10分后,女儿跑来告诉我,“爸,《芳华》今天只有一场,是14时40分的”。我激凌打了个战,马上从床上滚起,“走!你赶紧换衣服!”。洗脸,穿衣,蹬鞋,女儿说“连搽脸油都没抹呢”,就被我催下了楼。
连赶带钻从小巷子穿到电影院,玛哑!积赞兑换口排了10米长,女儿凑向前想问能不能插队换票――因为只有10分钟开始放映,不成,咱也有点素质,排!等!没想到前面五六个人处一个穿红衣的中年妇女多了事,她一人足足用了六七分钟,等我排到时拿上贵宾票,电影估计放了15分钟。又在检票员的指导下跑回售票口换手写票,进了场已经25分钟左右啦。
对《芳华》并没有过多注意,好象是9月份冯导作宣传时在电影频道还是其它新闻中瞥见过相关消息。如果不是有这个积赞活动,原本就没有打算看电影。不是因为积赞和刘哥在微信上聊了两句,还不知道影院正在放《芳华》。
《芳华》多么让人向往、让人遐想的名字!30余条诗句曾用到“芳华”。还是冯导聪明!据说,在电影名字上,编剧严歌苓提供了几个名称《好儿好女》、《青春作伴》、《芳华》等,最终冯小刚选中了《芳华》。冯导多聪明啊,《芳华》多有文艺范,芳是芬芳、气味,华是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所有人记忆中的美的印象 。我理解,《芳华》既指青春年龄上的芳华,更指精神、心灵、气质、气场上的芳华。一听这名字就高大上,吸引人!符合的观点,题美加十分!!
观看整个影片,我给片子的第一个评价就是“大”。这个“大”,我是指选题上的大,站位上的大。冯导作为大导演,我想应该是不能轻易出手的,出手必不凡,出手必有响,出手必震憾。像《战狼2》一样,聪明的人,必须借助大势、大局。在习主席上台后,国家前所未有地展现出了应有的底气、硬气,国家民族自豪感、正义感、尊严感高涨,再加上军人出身的习主席改革强军提振军威,更是让全国人民群情激昂,精神抖擞。冯导用一个30多年前的边境自卫还击战作为大背景,用一个文工团的青春男女往事作主线,成功地把国事军事、群众个人、小战大义结合在一起,把理想、青春、激情、年华、记忆糅合成团,这就是所谓“大”。这就是“思之大”与“谋之小”的差异。
第二个评价是“美”。整个影片的拍摄,场面、画面、光线、声响、演员,都能反映出冯导的风格。给予刘峰的多处镜头,女文工团员排练场的多处镜头,慰问骑兵部队演出舞台上的镜头,多处看到侧逆光的运用,能让人感受到暖光下给影片铺衬的基调,能让人感受到美的画面,艺术的享受。影片中时长5-6分钟的战争场面,借用了美式电影的做法,很有冲击力,很有震憾感。
第三个评价是“真”。编剧严歌苓和导演冯小刚都是军人出身,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也是反映那个年代的特殊记忆。据说影片的筹备从2016年8月就开始了,包括黄轩在内,所有演员均是提前进组集体训练。集训内容包括军容军姿、打背包、站队列、射击等军训项目,声乐、乐器、舞蹈等专业项目,甚至还有打快板、医护等特殊项目 。从片子来看,演员的精气神、动作、腔调等极似军人,看不出假的感受,特别是“政委”(赵立新)的表演,感情到位,确实像生活中军人领导的样子。说“真”,在观看过程中,我一边和女儿解释着各种镜头下的年代和背景,一边就在想:这是一部只有当过兵的军人才能真正看得懂的片子。我几次眼中蕴泪:何小萍给父亲写信时;父亲写给何小萍的信旁白时;刘峰受委屈被保卫部门人员诱供愤怒时;刘峰被伏击带伤抢救战友时,政委硬激何小萍上台表演时……特别是文工团解散喝“散伙酒”,合唱《驼铃》时,我双泪奔流,想到了太原之别,想到了年年老兵退伍!泪水凉凉地流进锁骨深处,我向女儿要个面巾纸,大大方方地擦干。这时我才发现,后面起初还低声说话的两个女看客早已不再吭声。
回来的路上,我问女儿有什么感受。她说,看进去了,也有好几次想掉泪。我引导她说,这个电影就像写作文,其实是冯导用这个片子表达了他对青春、他经历的那场战争的怀念,真正的意图是提醒和平年代的人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些在战争中牺牲奉献了的人们,千万不要在追求物质私欲中迷失自我、丢失祖宗们留下的那些宝贵精神财富!千万不要薄情地对待那些曾经、现在、将来保家护国的军人们!!!
我不知道说对了没有。
再次向亲友躬个小90度的深躬:感谢!感谢!感谢亲友们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