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员参观赤水河有感
学生党员参观赤水河有感
如今的我们,很难再去想象当年中华民族面对侵略和战争时的情景。但那些历史照片、资料,静静的在诉说着这一段沉重的历史,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曾经遭受的磨难,以及在磨难中闪耀的民族光辉。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在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下,红军一度损失惨重,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遵义会议旧址有三万多人,在此存亡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此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四渡赤水战役,毛泽东为红军中央军委以及敌人诠释出了"用兵如神"四个字的含义。
地处赤水河下游的赤水县城,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当红军在遵义休整期间,四川省主席兼"剿匪"总司令刘湘,在四川泸县设立川南"剿总",加紧部署长江防务。调整川军一十二个旅三十六个团的兵力、堵截红军入川。赤水,就是堵截红军的军事重镇。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迅速制定了"灵活变换作战方向,化被动为主动,夺取战场主动权"的战略,从而拉开了四渡赤水的战役序幕。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赤水河,以其千年的浩浩汤汤,见证着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的军事壮举;赤水城,凭借它的记忆,承载着新中国的红色文化。
到了赤水河,浓浓的红军长征精神令我震撼,无数革命先辈在这儿洒下了热血,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英勇献身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向革命先辈致敬,向革命先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