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暗恋桃花源》有感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1:17:56 阅读:

  观《暗恋桃花源》有感

  JingC

  有时候我会抬头,问问苍天,为什么啊?要让我经历这么多?明明就是一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然后有一天,我吃完饭,走在交大回家的路上,反问自己,"你,真的没有什么野心吗?"其实,很早就明白,只是没有什么功利之心,野心还是有的。比如你现在问我,你希望着什么?我会说,我希望大家都能过得更好。JING啊,你对世界要的太多。让大家都过得更好,很难做到吧。

  观完《暗恋桃花源》我的感受是,赖声川必须这么"分裂"的去拍吧,因为讨论的问题太沉重,必须把"桃花源"穿拆进去吧,不然散场了大家都太沉重了吧。

  之前啊,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台湾的文化。了解不多兴趣不大,其次,美国、中国、日本三个文化夹杂在我身上已经够复杂了,我不想再接触新的文化了。因为每次消耗的能量好多啊,有点累。可是就是这样冥冥之中,让我开始接触台湾的文化。而接触了,必然是要去想的,要去讨论的,要去说的。但是难就难在,对台湾文化的学术研究太少了。不像日本文化,《菊与刀》大家都听过,随便说几句就可以在书中找到研究支持,但是没有这样经典的讲台湾文化的书啊。可能本质上,如何去定义"台湾文化"就有点模糊吧,而这也是台湾文化有魅力和矛盾之处。如果真要去细细探讨,这远比研究日本文化来的更吃力。

  我搜寻我的记忆,台湾文化让我想到了什么,让我想到了曾经在一节人类文化学的课上老师讲的印第安纳人具有的big depression 和我看过的一本叫做《No place called home》讲犹太人因为大屠杀迁徙到上海的故事,战争结束之后,他们如何再返回到家乡,但是所谓的"家乡"到底在哪里,感觉是nowhere 又感觉是everywhere.但问题是,不管我讲什么,别人都会指责出来说,JING啊,你这些都是没有理论依据的。是啊,因为没有人在研究,我也很难找到学术报告。并且我十分挑剔学术报告,我会看这个研究的人对当地文化的语言有多熟悉,研究方法又是什么,所以未必能找到精准的报告。

  今早跟朋友聊天,满满的无奈。

  我: 经济发展太快,社会问题研究完全跟不上,所以当我跟别人去谈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没有任何意义。

  X:嗯,因为可能人越活越现实吧。

  我: 就好像你都吃不饱,谈什么其他的。

  X: 对的对的,的确是

  我: 所以想一想 ,讨论一下,都没有意义吗?我不懂

  X: 可能是不愿意花时间来讨论这些吧,不如把手头的事情做好?

  我: 嗯, 应该是的

  我: 但是我自己就是读人文社科的…我怎能不去关注?就像我们做教育的一样,我们就是很贴近家庭啊, 家长啊,学生啊,怎么可能不去关注啊

  X: 嗯是的

  我: 教育应该是众多职业中与人走得最近的吧?

  X: 嗯是,那心理学呢?

  我: 我读心理咨询更是与人近吧, 就会更关心,人,到底开不开心?

  X:是的

  我: 所以我也没有办法 就是这样的人啊

  X: 那就继续做这样的人吧,没啥不好。懂你的人始终都会喜欢

  我: 恩恩,我也相信。

  如果真要以人文精神去做研究,有很多社会问题值得探索。(www.huamate.com)比如,现在局势这样,那么多台湾年轻人来到上海工作,他们的生活过得如何?遇到了哪些问题?心理状态如何?再细致或者回到我学的专业上可以是,1. 这种分离是否构成了新型家庭结构?他们与家人的关系如何? 2. 这种分离是否导致抑郁症的比率上升还是下降?3. 如今他们如何看待身份问题等等?或者身份问题是否使他们感受到焦虑?等等 研究这些问题,然后我们根据学术结果,让政府去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这才是对人民的关怀。

  人文精神还是要有啊。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是一种奢侈品吗?我不知道。但我更愿相信,它是一种自人类存在就有的东西;就好像当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他就应该值得被爱与尊重。这与社会阶级是没有关系的,也与马斯洛原理违背的。你吃不饱,穿不好,睡不好,照样是可以去爱一个人,尊重一个人,关怀他人,帮助他人,且我们都有各自擅长的事情。你可以反驳我,但是我会问你,给公园内哭泣的女生一张餐巾纸真的与社会阶级有关吗?朋友需要你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拥抱真的与社会阶级有关吗?如果你说是,那我会跟你说,我们不一样。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