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破冰游戏「松鼠搬家」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3-12 19:35:42 阅读:

  一、拓展松鼠搬家游戏介绍


  游戏规则玩法:

  三人分为一组 两人双手举起扮树枝 对搭成一个小木屋 一人扮小松鼠 蹲在小木屋里

  游戏口令:

  森林大火: 搭建小木屋的两人分开 所有的人跑到森林外面

  松鼠搬家: 所有人回到森林里 树枝搭建新的小木屋 小松鼠钻进小木屋

  游戏分享:

  双赢、宽容、热情、交流


  二、拓展训练大树与松鼠(破冰游戏)


  游戏名称:大树与松鼠

  适合人数:10 人以上

  材料及场地:无

  适用对象:所有学员

  时间:5-10 分钟

  游戏规则:

  1,事先分组,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 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培训师或其它没成对的学员担任临时人员.

  2,拓展培训师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 选择其他的大树;培训师或临时人员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应表 演节目.

  3, 拓展培训师喊"大树",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 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培训师或临时人员就应临时扮演大树,落单的人应表演 节目.

  4, 拓展培训师喊"地震",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 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培训师或插其他没成对的人亦插入队伍当中,落单 的人表演节目.



  三、团体活动---松鼠搬家


  团体心理游戏------“松鼠”搬家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竞争和被淘汰的残酷,感受合作的力量。

  2、开拓学生思维方式,在竞争中体验双赢的快乐。

  二、活动时间 大约 25 分钟

  三、活动程序

  1、参加者每三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圆圈,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小木屋”,另外一个人扮“小松鼠”, 蹲在“小木屋”里。多余出来的一至两名同学站在圈中间, 发号口令。

  2、根据中间同学发号口令进行变化,中间同学去抢别的同学的位置,被淘汰出来的同学则站在中间继续发号口令。 如: “松鼠搬家”——“小松鼠”调换到其他的“小木 屋”。 “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两个人分开,寻找 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狂风暴雨”——“小松鼠”可以变成“樵夫”,“樵 夫”可以变成“校松鼠”。

  3、游戏结束后,集体分享活动的感悟,被淘汰次数多的同学,接受全班同学的惩罚。

  四、注意事项

  1、教师要关注总是无家可归的“小松鼠”,要注意观察 班级集体的融合程度,以防出现班级集体排斥某同学的情况,关注经常被淘汰的同学,注意他们的情绪,不要让游戏 起到反作用,伤害到某些同学的。

  2、注意游戏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只玩一个游戏,同学们会失去先前的新鲜感。

  五、活动心得总结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一些班集体不够融 洽,内部矛盾比较多,存在排斥自己班同学的现象。大部分班级能够很好的配合老师,如果“小松鼠”和“樵夫”没有 主动交往的意识,没有积极合作的态度,没有有效竞争的能 力,被淘汰时必然的,绝大多数同学在被淘汰的情况下,接受被淘汰的事实,配合同学们的惩罚要求。


  四、环境适应游戏-“松鼠”搬家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竞争和被淘汰的残酷,感受合作的力量。

  2.开拓学生思维方式,在竞争中体验双赢的快乐。

  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10分钟。

  三、活动道具:无道具。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以。

  五、活动程序

  1.参与者每三人为一组,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小木屋”,另一个 人扮“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

  2.根据主持人的口令进行变化,如: “松鼠搬家”——“小松鼠”调换到其他的“小木屋”。 “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两个人分开,寻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 “小木屋”。 “森林大火”——“小松鼠”可以变成“樵夫”,“樵夫”可以变成“小松 鼠”。

  3.主持人可以不断变化着发出口令,大家作出相应的变化。在活动一开始安排2 只无家可归的“小松鼠”充当竞争的角色,这样在变化中必然会有新的“小松 鼠”或“樵夫”被淘汰出来。

  4.集体分享活动的感悟。

  六、注意事项

  1.要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便于“小松鼠”、“樵夫”跑动变化。

  2.本活动是人数越多效果越好,出现无家可归的“小松鼠”和没有“小松鼠”的“小 木屋”均被认为是淘汰。

  3.主持人要关注多次被淘汰的“小松鼠”和“樵夫”,可以请他们表演节目或交流 被淘汰的原因及心理感受。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松鼠搬家”游戏是在快乐的笑声中进行。 在激烈动荡的“森林大火”中, 机灵的“小松鼠”很快找到了新的家;勤劳的“樵夫”不仅搭好了新“屋”,还热情地呼唤着“小 松鼠”进“屋”,形成了和谐的“松鼠之家”。假如“小松鼠”和“樵夫”没有主动交往的 意识,没有积极合作的态度,没有有效竞争的能力,被淘汰是必然的。

  2.活动一开始主持人就安排了两只以上无家可归的“小松鼠”,所以按一间木屋一只“小松鼠” 来安排,一定有“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来。但主持人发现,有的小木屋里住 着两只“小松鼠”。是强行登陆还是友情邀请?这时就得请出两只“小松鼠”问个明 白。原来一只“小松鼠”无家可归时,温馨的“松鼠之家”热情地邀请它加盟,接纳与包容使“小松鼠”感动万分。 虽然游戏规则中要求是一间小木屋中住一只“小松鼠”, 但出现了一屋住双鼠的情形,主持人对此不是否定而应该肯定,欣赏这种突破规则开放思路的态度,提倡这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精神。游戏一方面让大家感受竞争的压力和残酷,另一方面也体验了温馨与快乐。



  五、松鼠搬家教案


  “松鼠”搬家

  一、辅导目标

  1、了解感受传统地方游戏。

  2、协助学生在竞争性的活动中了解自己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点,认识到自己在与人合作竞争中的优势与不足,达到正确的自我的目的。在竞争活动中学 会团队合作,在竞争中体验双赢的快乐。

  3、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竞争和被淘汰的残酷,感受合作的力量。

  二、辅导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自我的心理变化与表现,思考自己如何能更 好的与人合作。 难点:在游戏中失败的队员会体验到很强的挫折感,在反思讨论分享的环节 中未必能很好的去探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从游戏后的挫折感 中较好的来反思自己,尤其是引导学生在体验、处理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上,是本课的难点。

  三、辅导方法和手段

  1、小组合作竞争——“松鼠”搬家的游戏

  2、对活动反思——自我反思与小组讨论、分享

  3、班级分享。

  4、案例分析四、活动时间:一节课(40 分钟)

  五、辅导年级:三年级 六、课前准备:场地 课件

  七、辅导过程:

  (一)、暖身活动:

  1、师生互相介绍(2 分钟)

  2、引出主题:(6 分钟)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一起听一个故事,好吗?)

  (1) 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但他生下来却是一贫如洗的林肯, 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 八次竞选八次落败, 两次经商都失败,其中一次是 1833 年, 向朋友借钱经商, 但年底就破产了, 接下来他花了十六年, 才把债还清。 1835年,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末婚妻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 年,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 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老师总结:遇到挫折要勇敢面对!

  2、心理小测验(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心理小测试)用大屏幕呈现以下几道幻灯片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对照自己。

  (1)在班集体建设中,你认为是一个能力强的班长重要还是一个团结合作的班委会重要?A、有一个能力强的班长 B、一个团结合作的班委会

  (2)假如你是一个球技精湛的足球运动员,在一次至关重要的得分机会中,你会自己主动射门还是会传给位置更好的队员?A、主动射门 B、 传给位置更好的队员

  (3)在一次拔河比赛中,一边是随机在路上选取的互不相识的力气较大的人,一边是一组团结合作的集体,你认为哪边会赢?A、互不相识的力气较大的人 B、团结的集体

  (4)玩跳棋时,你是习惯于让一部分棋子尽可能快地先进入目的地,还是把所有棋子协作着一起前进?A、让一部分棋子尽可能快地先进入目的地 B、把所有棋子协作着一起前进 (让学生选择并进行统计,纸质发给学生) 老师总结:选择 A 较多的同学或许属于具有领导才能,善于表现自己的人;选择 B 较多的同学或许是具有集体意识、善于同他人协作的人。无论哪种类型都 没有绝对的好或是不好, 我希望大家能在一个团体中发挥各自的作用,用自己的优势弥补他人的劣势,前者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后者积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凝 聚在我们的班集体中。 (从心理测试中可以掌握孩子的现阶段的合作知识和技能, 能够摸清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在以后的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松鼠搬家游戏(20 分钟)

  1、参加者每三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圆圈,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 “小木屋”,另外一个人扮“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多余出来的一至两名同学站在圈中间,发号口令。

  2、根据中间同学发号口令进行变化,中间同学去抢别的同学的位置,被淘汰出来的同学则站在中间继续发号口令。如: “松鼠搬家”——“小松鼠”调换到其他的“小木屋”。 “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两个人分开, 寻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 “森林大火”——“小松鼠”可以变成“樵夫”, “樵夫”可以变成“小松 鼠”。

  3、游戏结束后,集体分享活动的感悟,被淘汰次数多的同学,接受全班同学的惩罚

  4、注意事项:

  (1)、教师要关注总是无家可归的“小松鼠”,要注意观察班级集体的融 合程度,以防出现班级集体排斥某同学的情况,关注经常被淘汰的同学,注意他们的情绪,不要让游戏起到反作用,伤害到某些同学的。

  (2)、每次游戏要有所提升。表演尽量不要,可以采取奖励。每次游戏结束语 “能不能不你的经验分享一下?” 奖励: 最快的小组; 第二次找到家的同学;安静地玩游戏的同学;最后一次把所有的同学都安排进去。

  (三)、讨论分享(播放背景音乐)(10 分钟)游戏开心吗?你是否满意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如果不满意, 为什么?与你 的个性是否有关? ? 活动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你有没有与人合作不佳的经历? 如果现在让你处理,你会怎么办? ? 在本次活动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四) 、游戏结束(2 分钟)

  教师作出适当的总结。 全班掌声结束课程。 这是考验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和 竞争意识的游戏,当你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就相当于离开了家的“小松鼠” , 必须去寻找一个新家。 你必须学会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尽可能快地去适 应新环境,找到可遮风挡雨的家。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考验。


  六、松鼠搬家的感悟:


  “松鼠搬家”带给我的启示

  我在参加市里组织的心理健康课大赛期间,买了一本《学校团体心理游戏辅导》,这里有很多团体辅导的小游戏,做起来很有趣。我利用大课间组织学生玩这些游戏,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还促使学生有了深深的反思和感悟。

  “松鼠搬家”就是其中一个游戏。游戏的内容很简单,三个人为一组,二个人用双手搭起一个“小房子”,另一个扮作“小松鼠”住在“房子”里,另外再安排二只无家可归的“小松鼠”作为竞争的角色。当听到主持人发出口令时,所有人要及时做出变化,无家可归的“小松鼠”或没有“松鼠”的“房子”,都视为被淘汰。

  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我发现了孩子们在心理上的差异。有的孩子乐观、积极主动,在“森林大火”中,机灵的“小松鼠”很快就找到了新家,勤劳的“樵夫”不仅搭好了“房子”,还热情的招呼“小松鼠”进“屋”。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成绩都是比较不错,人际关系比较融洽,家庭关系较和谐。还有些孩子不敢竞争,胆子小,犹犹豫豫,被别人捷足先登抢了“房子”。

  正当孩子们欢笑着,尖叫着“抢房子”时,我发现有个孩子伤心的转过头去,虽然她极力掩饰自己,但我也看出她在哭泣。我马上意识到出问题了,其他孩子都争着向我汇报是怎么回事,应该是她们组里的一个孩子把她的位置取代了,又去找了只“小松鼠”,把她排斥在外。抢了她位置的孩子是班里的班干部,平时就争强好胜。而这个哭泣的孩子,平时看着也比较开朗,和同学相处融洽,干活也很积极。今天,竟然有如此激烈的反应,看来我平时忽略了对她的心理疏导。于是,我告诉她们组的同学,她们全组被取消了资格,直到把这个同学安慰好为止。

  这个孩子在很小时妈妈就去世了,在她刚刚懂事时他爸爸又为她找了个后妈,后来后妈又生了一对龙凤胎。虽然后妈对她也很不错,但可想而知,爸爸、妈妈的精力都过多的放在年幼的龙凤胎儿女身上,相应的对她就比较忽略,她经常住在姥姥家,和小姨关系很好。虽然平时我们看不清她看似已经愈合的伤口,但孩子的心灵肯定是受伤的,而且很深。通过这次游戏,就一下子暴露了出来。她的脆弱、自卑、被人排斥的心理体验、平时的委屈都随着泪水涌了出来。看来,今后我要更多的去关注她,不能被表面的现象迷惑,让她树立自信,疏导她的不良情绪,让她有被接纳的情感体验。

  在后来的游戏中,我又把她们组的孩子请了回来。当她在一次被淘汰,孤独的站在其乐融融的一家家人外面时,我告诉大家暴风雪就要来临了,这两只小松鼠无家可归,该怎么办呢?孩子们都心领神会了,离这个孩子最近的一个高个子同学说的:“快到我们这里来吧!”其他组也赶紧“抢”走了另一只“松鼠”。我表扬了高个子的同学,又对刚才还哭泣的孩子说:“看,有家多好,其实有的家里会有两个、甚至三个孩子呢,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他们都很爱你。”我又问撑着手当房子的两个孩子:“你们是不是很爱自己的孩子?”“当然啦!”“哈哈…….”游戏在大家的欢笑中结束了。哭泣的孩子也和从前一样欣然地和同学们一同朝教室走去。

  游戏虽小,但反应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正象游戏中的“樵夫”和“小松鼠”吗?社会的高速发展,让每个人都感到竞争无处不在、压力无时不在。竞争到底可怕不可怕,我想这要取决于个人的态度:是怨天尤人、消极的等待,还是尽快适应、积极的面对?现实是,我们许多人害怕竞争,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从而会拒绝新事物、新环境,并且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回避竞争。

  回去后,我又让孩子们讨论应如何面对竞争。既然竞争无法避免,为什么不能让自己转变一下,积极的适应新的环境,主动与人交往,提高自己有效竞争的能力呢?游戏中经常看到,空着的“房子”热情的招呼还没有找到家的“小松鼠”,已经找到家的“小松鼠”还在招呼四处游荡的“小松鼠”,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房子”住着二只“小松鼠”的情况,我觉的这都是面对竞争所应采取的积极办法。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我们为什么不能主动与人沟通,团结合作呢?

  游戏中,孩子有收获,我也有收获。想想自己,心理学本科也自学毕业,学位证也即将拿到,为什么不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呢?这样最受益的将是孩子们。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