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子小故事4则
精选老子小故事4则
以下是励志故事网小编整理的老子故事四则,非常有道理,值得阅读。
故事一:做石头还是砖头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 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
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老翁顿然大惭。
故事二:胜利之感,反而失落
过去的圣人多生于乱世,比如老子,在古圣先贤之中,他是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哲学是从混乱的人间体悟出来的。
老子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无不具有教学的风范。当时,有一位自认“广闻博学”的士成锜,因经常听人赞叹老子,心想:“难道还有人比我聪明,比我更有智慧?为何大家对老子的评价那么高?”因此,他就登门拜访老子。
当他来到老子的住处,一见老子便说:“我经常听人称赞你是大智慧的人,所以特来拜访。但是我见到的和听到的却不一样。走进你的住处,好像进入鼠洞,满地丟弃的菜蔬,一片杂乱,你根本不懂得调理生活环境,枉费我迢迢来此,而你竟然是这么糟的人!”
老子听了毫无反应。来访者骂完转身就走。但当天,士成锜一直回想,心里觉得很奇怪——我对人人称为圣人的老子破口大骂,把他比成老鼠,他一句话也答不出来,我应有胜利之感才对,但为何心里反而失落,这是什么道理?
当晚,他一夜失眠。隔天一早又去拜访老子,老子的表情和昨天一样,并无温怒之色,也无排斥他的表情。来访者坐在老子面前,问道:“昨天我说了很多无礼的话,但是你一点儿也不生气。我自以为胜利了,可是心里却若有所失,这是什么道理?”
老子这时才开口说:“真正体会人生真理的人平等看待一切生物,不管是牛、马、狗、猫或是老鼠,和人有多大差异呢?所以,不论你把我比成什么,我都不觉得是侮辱,因为生命之体是平等的呀!”士成锜听了顿有所悟,赶紧把座椅移到一旁,不敢和老子对坐,他觉得老子太伟大了,而自己忽然变得卑小幼稚。
他又继续请教:“要如何才能真正体悟真理?”老子回答:“你昨天来时摆着架势,目露凶光,由此可知你的心气浮动。要知道自以为是、傲视他人、喜好辩论之人,其心念必然不得自在。”
人人都有纯真的本性,但习性一起,处处要向人挑战,其实心中已有自性之贼,若能恢复纯真的本性,所谓的马、牛、猴、狗、猫……都是平等的,一切浑然忘我,则能和大自然融合成一体。
故事三:再授孔丘
话说孔丘与老聃相别,转眼便是十七八年,至五十一岁,仍未学得大道。闻老聃回归宋国沛地隐居,特携弟子拜访老子。
老子见孔丘来访,让于正房之中,问道:一别十数载,闻说你已成北方大贤才。此次光临,有何指教?”孔丘拜道:“弟子不才,虽精思勤习,然空游十数载,未入大道之门。故特来求教。”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孔丘问:“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闻之,观己形体似无用物,察已荣名类同粪土。想己来世之前,有何形体?有何荣名?思己去世之后,有何肌肤?有何贵贱?于是乎求仁义、传礼仪之心顿消,如释重负,无忧无虑,悠闲自在。”老子接着说:“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时得之而序,万物得之而形。”孔丘闻之,如腾云中,如潜海底,如入山林,如沁物体,天我合为一体,己皆万物,万物皆己,心旷而神怡,不禁赞叹道:“阔矣!广矣!无边无际!吾在世五十一载,只知仁义礼仪。岂知环宇如此空旷广大矣!好生畅快,再讲!再讲!”老子见孔丘已入大道之门,侃侃而谈道:“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孔丘闻之,若云飘动,随风而行;若水流转,就势而迁。喜道:“悠哉!闲哉!乘舟而漂于海,乘车而行于陆矣。进则同进,止则同止,何须以己之力而代舟车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於物也!妙哉!妙哉!再讲!再讲??老子又道:“由宇宙本始观之,万物皆气化而成、气化而灭也。人之生也,气之聚也;人之死也,气之散也。人生于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矣。万物之生,蓬蓬勃勃,未有不由无而至于有者;众类繁衍,变化万千,未始不由有而归于无者也。物之生,由无化而为有也;物之死,由有又化而为无也。有,气聚而可见;无,气散而不可见。有亦是气。无亦是气,有无皆是气故生死一气也。生者未有不死者,而人见生则喜,见死则悲,不亦怪乎?人之死也,犹如解形体之束缚,脱性情之裹挟,由暂宿之世界归于原本之境地人远离原本,如游子远走他乡;人死乃回归原本,如游子回归故乡,故生不以为喜死不以为悲。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条,生为安乐,死为安息;视是非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视荣辱为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何故哉?立于大道,观物根本,生死、是非、贵贱、荣辱,皆人为之价值观,亦瞬时变动之状态也。究其根本,同一而无别也。知此大道也,则顺其变动而不萦於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 。”
孔丘闻之,觉已为鹊,飞于枝头;觉己为鱼,游于江湖:觉己为蜂,采蜜花丛;觉已为人,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造我为鹊则顺鹊性而化,造我为鱼则顺鱼性而化,造我为蜂则顺蜂性而化,造我为人则顺人性而化。鹊、鱼、蜂、人不同然顺自然本性变化却相同;顺本性而变化,即顺道而行也;立身于不同之中,游神于大同之境,则合于大道也。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言罢,起身辞别。
故事四:蚂蚁搬家的真相
母亲:李耳,你今天去哪里玩了?
李耳:娘,孩子今天去后山玩了。
母亲:玩了什么?
李耳:看蚂蚁搬家。
母亲:看到了什么?
李耳:刚开始看到一只蚂蚁,后来看到了一群,好多蚂蚁。孩儿还做了一件事,把他们的窝给挖开了,看到好多蚂蚁,他们在搬食物。
母亲: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李耳:事情并不都是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很多事情背后都有更深层次的真相。蚂蚁吃腐烂的动物尸体,每样事物存在都有他存在的功能,大自然就是一个自我循环的过程。
母亲:与你的生命有什么关系呢?
李耳:蚂蚁虽小,也有他的作用。人也一样,大人物有大人物的作为,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优势,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用途,谁也不比谁高,谁也不比谁低。而且今天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我在想,与蚂蚁相比,我就是庞然大物,我可以任意改变他们的命运,甚至决定他们的生死。那么有没有可能,存在着另外一种庞大的存在,也可以轻易的决定我们的人生,那会是什么样的,又是怎样控制我们的呢?
母亲:(一脸慈爱作思索状)嗯,这是个很不错的问题,明天上课时你可以问问先生。
李耳:先生总说我问的问题,“先贤未传,古籍未载,不敢妄言”,我怕先生不高兴,不太敢问了。
母亲:先生在周朝都非常有名望,精通殷商礼乐,“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没有答案也没关系,也许这正是你未来需要探索的方向呢。
李耳:孩儿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