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生平资料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7-23 19:10:37 阅读:

梁思成生平资料

寄语:美国学者费正清对梁思成在抗战时期的工作作了如下的评价:“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当时林徽因身患肺结核,梁思成则因为青年时代一次车祸的后遗症而导致脊椎受伤。然而,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战时的这一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梁思成生平资料由励志故事网收录,欢迎阅读。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成长求学时期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清朝着名的改革家,为躲避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政府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1912年辛亥革命后,随父母从日本回国,曾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就学。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1928年之后的清华大学),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4年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1928年与林徽因在温哥华结婚后赴欧洲考察各地建筑,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在那里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二个建筑学系。同时成立了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造了东北大学主楼,并测量考察了清昭陵的建筑,当时就试图保护沈阳钟鼓楼,但不被当地政府采纳,终于被拆毁。1930年和张锐参与天津市规划,以《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获奖。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侵略东北后,梁思成于1931年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本来打算着手研究宋代《营造法式》,不料“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天书一样,无法看得懂”[1]。为了深入研究古代,他首先从比较近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着手,拜北京老木匠和彩画匠为师,配合研究北平大量清代建筑,搞懂《清工部工程作法则例》,在1932年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1934年出版)。

同时期粱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同人,还收集和整理清代匠作则例中建筑师傅历代相传的《营律大木做法》、《大木分法》、《小木分法》等手抄本,1932年出版粱思成编订的《营造算例》,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分三次刊印[2]。为了着手研究《营造法式》,必须收集宋代建筑的资料,当时有关宋代建筑的资料,有如凤毛麟角,梁思成、林徽因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人,决定到中国各地找寻中国古代建筑的实例。在交通不便、兵荒马乱时代,他冒很大风险和妻子林徽因等一起,在十几年间,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从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宋朝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宋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善化寺等,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山西五台山唐朝建筑佛光寺等。1937年7月7日发现当时所知中国尚存的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佛光寺。他将这些重大的考察的结果,写成文章在国外发表,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并为他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和编写《中国建筑史》,准备良好的基础。他还主持修复北平故宫文渊阁工程。

1936年梁思成与史坦因(Clarence Stein, 美国建筑学家和城市规划专家)有所交流,开始阅读和思考城市规划,将这些列为他日后研究课题。

七七事变后,日本人邀请他组建“中日友好协会”,他和全家撤退到后方,先后在昆明和重庆李庄定居,在此期间培养了许多建筑师。并绘制了重点保护文物地图,提供美国援华飞行员,在轰炸敌后时注意避开这些地点。在后方期间仍然考察了四川彭山汉朝崖墓。在盟军对日本国土进行总攻击时,梁思成透过美驻重庆办事处联络官布朗森上校,陈述了保护京都、奈良古建筑的重要性,并提交了一份关于奈良古建筑的图纸,以及这样一段见解:“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如奈良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美军接受了梁的建议,并请其助手在军用地图上标绘出区块,进而保护日本古都免于原子弹轰炸。奈良被宣布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三十周年纪念日时,《朝日新闻》特刊一文——奉为《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氏》。 (《文汇报》2006.6.28李光羽文)。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北平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创办营建(建筑城市规划)学系,毕生志力教育工作。1949在《文汇报》发表“清华大学营建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

1946年应邀作为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并获普林斯顿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被指名作为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咨询委员会的代表,在此期间和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等人一起共事并结识。第二年回国。平津战役中,绘制北平古物保护的地图区块,避免受到炮击。

两岸分治后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纪念堂--梁思成设计

政府迁至台湾后,其兼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主持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1950年和陈占祥发表《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梁陈方案。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和北京城墙(城墙在他去世后仍然被拆毁)。他坚决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但这些建议没有被采纳。如果他的所有建议都被采纳,北京古城会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都和建筑博物馆,北京城的发展也可以避免现在的极度集中与拥挤。他所考察发现的许多古建筑,现在都成为当地引为自豪的文化古迹。

他设计的唯一唐代风格的建筑作品是扬州大明寺的鉴真和尚纪念堂,在他身后建成。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作为“复古”的典型而被批判并抄家,其所收藏的全部图书资料都被没收。抄家者在其家中发现属于其早已去世的四弟梁思忠的中正式军刀上刻有“中正赠”(中正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的名讳),这也成了他的一大罪状。1972年,梁思成在贫病中去世。中共在文化大革命过后宣布对梁思成“恢复名誉”。

粱思成从1940年开始着手研究《营造法式》,前后二十余年,在1963年完成《营造法式注释》初稿。但因爆发文化大革命,出版被搁置,直到1980年粱思成《营造法式注释》遗稿才初次由清华大学营造法式研究小组整理出版。

他在国民抗战期间的重庆李庄以英文写成《图像中国建筑史》,但唯一的一份原稿,失踪了三十几年,后经美国友人费慰梅(Wilma Fairbank 费正清夫人)多方追寻,终于在新加坡原封不动失而复得,于1984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后,获美国出版联合会专业学和术书籍金奖;中文本于1992年获中国出版协会奖。越到后来,他的贡献的重要性,越被后人所认知。

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林徽因,第二任妻子林洙。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