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读后感
篇一:邓小平传记读后感
最近应老师作业要求我读了《邓小平传》,本意随心读过完成作业,后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令我大受启发,便静心拜读一遍。这本书总共分为15个章节,它是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于1993年完成的,它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位伟人辉煌的一生,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农民的儿子”到“国家领导人”再到光荣退休的革命历程。
邓小平对于我来说是位陌生而又熟知的人,陌生是因为在我记事时他已经基本脱离政治舞台了,所以对于他的一些事情我不是很了解,而说熟知应该每个中国人都很熟知这个伟人吧。邓小平的名字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毛泽东曾对邓小平做过这样的评价: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对于邓小平的文韬武略,毛泽东1951年在同一位民主人士的谈话中作了高度评价:“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除此之外,毛泽东也给予了邓小平的八字评价――柔中寓刚,棉里藏针。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能有如此成就与他的性格分不开的,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也较灵活,逻辑思维也比较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第二章中“无论置身何处,邓的性格在十六岁和二十一岁之间应该已经形成了。但难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轻就变得那么坚强、自信。” 在这段中,作者表达了他对邓小平的性格评价,也正是他的坚强和自信,让他在陌生世界里,靠他自己的智慧度过了一开始在国外艰难的求学生涯。在法国,他一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一边勤工俭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他漂泊了许多地方――从马赛到巴耶。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练了他的意志,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不论遇到怎样的境遇,他从未放弃。更重要的是,他遇见了共产党,他开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信仰,并相信终有一天他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后来遇到了周恩来,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拘谨。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见了,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到内战纷纭的中国。在白色恐怖时期,邓小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也形成了他严谨认真、守纪的工作作风。回国后的时间里,邓小平一直颠沛流离,在战火中辗转,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他在战争中支持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从此与他形成了一条牢固的政治纽带。在那些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为中国带来了光明。
在建国以后,邓小平由于受到四人帮各方面的陷害和诽谤,一次又一次地被党排挤出去,被下放到农村去改造,经历了“三起三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边工作边思考中国的问题,为中国的命运而担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 邓小平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他的哪一次"起"不是升至人生巅峰,哪一次"落"又不是跌至命运的低谷。他每次的“落”都是因为他坚持真理,从不向谬误低头;而每一次的“起”,他都会尽心竭力为革命胜利、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工作其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敬佩。没有索取,只有奉献,甚至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这不仅让人想起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祖国统一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他还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二十几年来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国家总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扩大和提高。
正如作者在结论中写道,关于邓小平有些人会认为他过大于功,但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他功大于过。邓小平同志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开创了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他“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都可以给我们以深刻而永恒的人生启迪。
邓小平是真正坚定的马克思义理论的实践者。纵观其一生,无论局势多么复杂险恶,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政治上一直坚定地拥护真理,拥护党和人民利益。做实事,讲真话,不唯上,不唯书,不搞个人崇拜,不搞一言堂。他为中国后来数十年改革开放,放开手脚摸索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谋求和平发展的和民族强盛,创造了思想和制度上的环境。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重振雄风,再造辉煌,开辟一条希望和成功之路,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篇二:毛泽东传记读后感
读了《毛泽东传》这部书,拜读领袖灿烂诗篇手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对毛泽东有了深的了解。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着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着、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遥想当年中国,军阀混战,匪患猖獗,民不聊生,官僚恶霸残民以惩,苛捐杂税民不堪命。外患炽烈,政府丧权辱国,丧师失地,唯枪杀名士、钳制舆论、电刑逼供、血腥屠杀不同政见人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辽吉,炮轰机关,捕禁官吏,追炸列车,大学逃散,特务汉奸招摇过市,毒贩赌鬼,洋洋得意。偌大中国,哀鸿遍野,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数以亿计的灾民和难民四处逃亡,或易子而食,或卖儿救穷,中国人民成为辫子、苦力、文盲、流浪汉、亡国奴、灾民和难民的代名词。我东北民众在日寇铁蹄皮鞭下含垢忍辱,九死一生。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22年,就是内战、反共、独裁、卖国、残民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的受难史。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泽东少时有大志,27岁诗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待泽东一出,振臂一呼,率3万疲敝褴褛之师深入不毛,垮五岭,击乌江,穿雪山,渡草地,于窑洞之中做天下文章,北击倭寇两万里,南逐蒋匪下钟山,不出10年,国民政府灰飞烟灭,天下大定,难道不是民心所向吗?复西藏、收新疆,灭日寇、伐美军、击印度、斗苏联,战无不胜;修水利、治江河、炼钢铁、办电厂、建油田,汽车轮船飞机大炮均能自主制造,两弹一星划破小小寰球。由于时代局限和战略需要,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生活仍然清苦。但全面普及全民免费义务教育和合作医疗,成人识字率从1950年的15%上升到1977年的85%,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上升到1977年的75岁。人均收入上升6倍。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和体育强国。邓小平改革的第二年,民众生活就发生了很大改善,也与毛泽东时代的高度积累有因果关系。毛开始执政时,中国人90%是文盲,人均寿命36岁,70%的居民没有自己的住宅,喝不上干净的水。国家没有现代的工业。战乱彻底摧毁了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家园。中国人成为乞丐和难民的代名词。毛去世时,中国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化,中国拥有两弹一星,自主生产汽车、战斗机、机床和所有轮船,国家无任何内外债,中国公民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初等教育,成人识字率达到85%。共和国拥有天下无敌的陆军,击败了所有入侵者和干涉者。中国完成了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社会组织和国家动员能力。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能忘记这个人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解放。毛所倡导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在人类历史上彻底埋葬了殖民主义。
我不同意毛的一些观点和判断,对他的霸气也曾不满,但他是为信仰而战斗的,他是真挚的热爱中国人民的。是他使中国人团结起来,恢复了中国人对民族实力的自信和做人的尊严。毛的内外战争的辉煌记录是建立在实现社会公正的伟大理想主义和对民族未来的共同信念基础上的全国性的联合行动。毛的遗产是一个半军事化的统一的国民精神高度一致的幅员辽阔的大国。毛是有道德的和负责任的严厉的领袖。没有毛,中国将仍然是一个灾难深重、饿殍载道、丑恶现象和无法无天恃强凌弱泛滥成灾的地主官僚乐园和劳动人民的人间地狱。
毛泽东代表的是正义和社会的良知,还有社会弱势群体的愤怒的吼声,毛所缺乏的是法治社会的理念和现代管理思想。
无论如何,毛是真正的现代中国之父。他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曾经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些诋毁领袖声誉的人只能暴露他本人的自私、疯狂、胆怯和不负责任。
他打跑了一切内外反动派,彻底消灭了官僚买办、地主恶霸、军阀汉奸、特务流氓,让90%的中国人从文盲变成识字,彻底摆脱了封建主义道德和宗法关系的束缚压迫,给了中国人民基本的人的生活、教育、就业和医疗保障,他 卫了中国最广大阶层人民的人权和自由、尊严,他给我们的遗产是伟大的统一的共和国,天下无敌的军队,有凝聚力的政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国民经济体系。他没有遗产,他的儿子至今长眠在朝鲜战场。他把自己的一生,汗水、眼泪,热血、生命、妻子、儿子、兄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业。
亿万人民满怀深情,眼含热泪,无比怀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他的亲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 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他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他开创了今后一千年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历史局面。
篇三:名人传记读后感
那熊熊的火焰在他们的心中燃烧,不曾熄灭。正是那异常旺盛的火焰造就了这些名人。
贝多芬幼年生活艰苦,物质上就十分匮乏,他的父亲还酗酒,时常殴打贝多芬。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有人就说:“正是苦难才造就了这些伟人。”我并不完全认同。倘若只有苦难,他只不过是一个可怜虫罢了。正是因为他心中那一团不曾熄灭的火焰,他才得以继续踏上追逐音乐的道路。如果没有对音乐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或许早已放弃,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虽然,这团火焰也有变成小火苗的时候,但他也在寻求机会,等待一个时机,爆发出自己真正的力量。
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胸中的火焰也十分旺盛。这两位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贵族。所不同的是,米开朗琪罗一直以自己的贵族身份而骄傲,但他又是一个勇于挑战权贵的人。(www.fwsir.Com)他无数次顶撞教皇来 卫艺术和自己的尊严。米开朗琪罗用胸中的火焰洗涤了自己,完成了无数件举世瞩目的伟大的艺术品。他让整个世界都记住了他的名字,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这个俄国贵族晚年一直想脱离贵族身份。他终于下定决心,离家出走以实现他平民化的愿望。那时的俄国贫富分化严重,下层劳动人民一直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一个贵族,不,是一个伟人凭借自己胸中的火焰燃烧着罪恶,将信仰传遍整个世界。
这些伟人,在人生艰苦的征途上,用自己胸中的那一团火焰,开辟出了一个个新的世界。
篇四:武则天传记读后感
武则天,曾经是我颇为崇拜的一个女人,原因很简单:她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记得小时候看过电视剧《武则天》,那时就觉得她的一颦一笑都充满了一个帝王应该有的气度和威严。初中历史书上对她的描写也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然而,历史书上讲她当皇帝的过程时只说:“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替他处理政事,逐渐掌握了大权。高宗去世几年以后,武则天做了皇帝。”这一切看起来多么顺理成章,轻而易举。事实上,这却是一种误导。
武则天原名武媚,原是太宗的才人,但不知怎地被太子即后来的高宗看中。太宗死后,高宗把从感业寺接入后宫。武则天14岁入宫,因为太宗喜欢有才的女子,所以她在宫中读了很多史书,深知宫廷险恶。论智谋,论经验,她都比王皇后,萧淑妃强太多,因此略失小计就当上了皇后,代价是她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小女儿。掌权后,她极力剪除异己,一切对她有威胁的人都难逃厄运,这其中不仅有皇氏宗亲(姓李的),还有武后的异母兄弟和亲姐姐,亲侄女。
高宗即位十年后,高宗身体越来越差,诸事都由武后决定,武后与高宗并称为”二圣“。
太子弘年少有为,对武后的做法经常不满,为了自己日后掌权不受威胁,武后竟毒死太子。后来的章贤太子贤(武后二子)也被她幽禁后杀掉。高宗死后,她将三儿子李哲贬为庐陵王(其实这也不能怨武后,李哲还不如不当皇上呢),流放在房州。又立四子李旦,而后代子执政。然而这还不是武后的终极目标。几年之间,武后以广开言路为借口,在全国广设检举箱,致使告密之风四起,武后也逐渐组织起了自己的间谍网络。我想,当时的阴森恐怖应该一点也不亚于法西斯统治时期,因为那个时候,人人都可以成为盖世太保。即使被告无罪,但只要武后想杀,或是和酷吏们有过节,亦或是仅仅为了制造恐怖气氛,他们都在劫难逃。在武后登基的前几年,大屠杀一拨接一拨,因唐朝几位王公大臣的一次叛乱(武后逼出来的),唐室贵族几乎被灭门。听起来真让人毛骨悚然。
然而,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便立即起用了狄仁杰、姚崇等人,气象为之一新。政治清明,国家富足安定。我不禁有这样一种想法:也许,如果一个女人想成为皇帝不用如此艰难,也就无须用那么多人的的性命做通向皇帝宝座的阶梯。毕竟,武则天只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而非一个杀人狂魔。
林语堂的《武则天传》,我觉得总体上写得很好,因为比较真实。但我很讨厌他对武则天的评价:什么历史上最骄奢淫逸,最虚荣自私,最刚愎自用,名声坏到极点的皇后。也许,这与他写书的角度有关。毕竟,他是以一位唐室幸存王子的口气写的。然而无论如何,这种评价还是很不成熟。
在我的印象里,绝大多数皇帝比武则天骄奢淫逸,虚荣自私的多,然而却未必有她的智谋。而皇后呢?自然也不是个个贤德,宫廷本来就是一个大染缸。至于刚愎自用,我认为这个词用在项羽身上是贬义词,用在武则天上就大大相反。我从没听说过武则天有什么谋士或是智囊团,(www.huamate.com)因为她比当时的任何人(除了狄仁杰)都更有远见卓识。其实有主见是相当可贵的品质,尤其是当那个人本身就很聪明的时候。
总之,觉得这本《武则天传》还是值得一看的,至于书中夹杂的个人情感,也许会让读者更真实地体会到那个年代。至少让那些曾经幻想成为为武则天的少女们不再做这样的梦。对于武则天的一生,我也不好多说。毕竟,一个又有野心又有智慧又有胆量而且那么幸运的女人,怎么能用常人的眼光来评价。
篇五:鲁迅传记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鲁迅传记》一书,真是深有感触……
鲁迅于一八八一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一周姓家庭。在幼小的时候,鲁迅家里很富裕,但在十三岁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鲁迅被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鲁迅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三年多,死去了。鲁迅十八岁时,便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待到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鲁迅决定要学医了。原因一是不想中国人都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治死;二是让中国人身体健壮。但有一次,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被斩,其他的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因此鲁迅觉得国民现在的问题不是身体健康与否,而是思想不觉悟,没有走出愚昧无知的状态,最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我的心为之一震:是啊,我们身为中国人,就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在国家危难时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表现出对反动当局的轻蔑,鲁迅先生唤醒国民而置个人安危于顾,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鲁迅先生的人,比如周恩来总理,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有在工作上;居里夫人每天都呆在实验室研究镭,最后把研究成果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了全人类;化学巨匠诺贝尔在炸药死神的一次次“亲吻”中,给人类留下一百多项发明及高达3.3亿瑞典币的巨额资金。这些人类的楷模,面对逆境甚至死亡的威胁,他们都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退缩,而是不畏艰难,为国为民。
我相信,只要中国人都像鲁迅先生一样,爱国爱民,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最近应老师作业要求我读了《邓小平传》,本意随心读过完成作业,后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令我大受启发,便静心拜读一遍。这本书总共分为15个章节,它是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于1993年完成的,它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位伟人辉煌的一生,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农民的儿子”到“国家领导人”再到光荣退休的革命历程。
邓小平对于我来说是位陌生而又熟知的人,陌生是因为在我记事时他已经基本脱离政治舞台了,所以对于他的一些事情我不是很了解,而说熟知应该每个中国人都很熟知这个伟人吧。邓小平的名字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毛泽东曾对邓小平做过这样的评价: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对于邓小平的文韬武略,毛泽东1951年在同一位民主人士的谈话中作了高度评价:“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除此之外,毛泽东也给予了邓小平的八字评价――柔中寓刚,棉里藏针。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能有如此成就与他的性格分不开的,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也较灵活,逻辑思维也比较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第二章中“无论置身何处,邓的性格在十六岁和二十一岁之间应该已经形成了。但难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轻就变得那么坚强、自信。” 在这段中,作者表达了他对邓小平的性格评价,也正是他的坚强和自信,让他在陌生世界里,靠他自己的智慧度过了一开始在国外艰难的求学生涯。在法国,他一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一边勤工俭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他漂泊了许多地方――从马赛到巴耶。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练了他的意志,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不论遇到怎样的境遇,他从未放弃。更重要的是,他遇见了共产党,他开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信仰,并相信终有一天他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后来遇到了周恩来,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拘谨。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见了,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到内战纷纭的中国。在白色恐怖时期,邓小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也形成了他严谨认真、守纪的工作作风。回国后的时间里,邓小平一直颠沛流离,在战火中辗转,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他在战争中支持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从此与他形成了一条牢固的政治纽带。在那些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为中国带来了光明。
在建国以后,邓小平由于受到四人帮各方面的陷害和诽谤,一次又一次地被党排挤出去,被下放到农村去改造,经历了“三起三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边工作边思考中国的问题,为中国的命运而担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 邓小平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他的哪一次"起"不是升至人生巅峰,哪一次"落"又不是跌至命运的低谷。他每次的“落”都是因为他坚持真理,从不向谬误低头;而每一次的“起”,他都会尽心竭力为革命胜利、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工作其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敬佩。没有索取,只有奉献,甚至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这不仅让人想起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祖国统一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他还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二十几年来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国家总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扩大和提高。
正如作者在结论中写道,关于邓小平有些人会认为他过大于功,但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他功大于过。邓小平同志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开创了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他“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都可以给我们以深刻而永恒的人生启迪。
邓小平是真正坚定的马克思义理论的实践者。纵观其一生,无论局势多么复杂险恶,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政治上一直坚定地拥护真理,拥护党和人民利益。做实事,讲真话,不唯上,不唯书,不搞个人崇拜,不搞一言堂。他为中国后来数十年改革开放,放开手脚摸索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谋求和平发展的和民族强盛,创造了思想和制度上的环境。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重振雄风,再造辉煌,开辟一条希望和成功之路,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篇二:毛泽东传记读后感
读了《毛泽东传》这部书,拜读领袖灿烂诗篇手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对毛泽东有了深的了解。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着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着、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遥想当年中国,军阀混战,匪患猖獗,民不聊生,官僚恶霸残民以惩,苛捐杂税民不堪命。外患炽烈,政府丧权辱国,丧师失地,唯枪杀名士、钳制舆论、电刑逼供、血腥屠杀不同政见人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辽吉,炮轰机关,捕禁官吏,追炸列车,大学逃散,特务汉奸招摇过市,毒贩赌鬼,洋洋得意。偌大中国,哀鸿遍野,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数以亿计的灾民和难民四处逃亡,或易子而食,或卖儿救穷,中国人民成为辫子、苦力、文盲、流浪汉、亡国奴、灾民和难民的代名词。我东北民众在日寇铁蹄皮鞭下含垢忍辱,九死一生。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22年,就是内战、反共、独裁、卖国、残民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的受难史。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泽东少时有大志,27岁诗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待泽东一出,振臂一呼,率3万疲敝褴褛之师深入不毛,垮五岭,击乌江,穿雪山,渡草地,于窑洞之中做天下文章,北击倭寇两万里,南逐蒋匪下钟山,不出10年,国民政府灰飞烟灭,天下大定,难道不是民心所向吗?复西藏、收新疆,灭日寇、伐美军、击印度、斗苏联,战无不胜;修水利、治江河、炼钢铁、办电厂、建油田,汽车轮船飞机大炮均能自主制造,两弹一星划破小小寰球。由于时代局限和战略需要,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生活仍然清苦。但全面普及全民免费义务教育和合作医疗,成人识字率从1950年的15%上升到1977年的85%,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上升到1977年的75岁。人均收入上升6倍。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和体育强国。邓小平改革的第二年,民众生活就发生了很大改善,也与毛泽东时代的高度积累有因果关系。毛开始执政时,中国人90%是文盲,人均寿命36岁,70%的居民没有自己的住宅,喝不上干净的水。国家没有现代的工业。战乱彻底摧毁了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家园。中国人成为乞丐和难民的代名词。毛去世时,中国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化,中国拥有两弹一星,自主生产汽车、战斗机、机床和所有轮船,国家无任何内外债,中国公民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初等教育,成人识字率达到85%。共和国拥有天下无敌的陆军,击败了所有入侵者和干涉者。中国完成了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社会组织和国家动员能力。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能忘记这个人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解放。毛所倡导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在人类历史上彻底埋葬了殖民主义。
我不同意毛的一些观点和判断,对他的霸气也曾不满,但他是为信仰而战斗的,他是真挚的热爱中国人民的。是他使中国人团结起来,恢复了中国人对民族实力的自信和做人的尊严。毛的内外战争的辉煌记录是建立在实现社会公正的伟大理想主义和对民族未来的共同信念基础上的全国性的联合行动。毛的遗产是一个半军事化的统一的国民精神高度一致的幅员辽阔的大国。毛是有道德的和负责任的严厉的领袖。没有毛,中国将仍然是一个灾难深重、饿殍载道、丑恶现象和无法无天恃强凌弱泛滥成灾的地主官僚乐园和劳动人民的人间地狱。
毛泽东代表的是正义和社会的良知,还有社会弱势群体的愤怒的吼声,毛所缺乏的是法治社会的理念和现代管理思想。
无论如何,毛是真正的现代中国之父。他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曾经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些诋毁领袖声誉的人只能暴露他本人的自私、疯狂、胆怯和不负责任。
他打跑了一切内外反动派,彻底消灭了官僚买办、地主恶霸、军阀汉奸、特务流氓,让90%的中国人从文盲变成识字,彻底摆脱了封建主义道德和宗法关系的束缚压迫,给了中国人民基本的人的生活、教育、就业和医疗保障,他 卫了中国最广大阶层人民的人权和自由、尊严,他给我们的遗产是伟大的统一的共和国,天下无敌的军队,有凝聚力的政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国民经济体系。他没有遗产,他的儿子至今长眠在朝鲜战场。他把自己的一生,汗水、眼泪,热血、生命、妻子、儿子、兄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业。
亿万人民满怀深情,眼含热泪,无比怀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他的亲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 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他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他开创了今后一千年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历史局面。
篇三:名人传记读后感
那熊熊的火焰在他们的心中燃烧,不曾熄灭。正是那异常旺盛的火焰造就了这些名人。
贝多芬幼年生活艰苦,物质上就十分匮乏,他的父亲还酗酒,时常殴打贝多芬。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有人就说:“正是苦难才造就了这些伟人。”我并不完全认同。倘若只有苦难,他只不过是一个可怜虫罢了。正是因为他心中那一团不曾熄灭的火焰,他才得以继续踏上追逐音乐的道路。如果没有对音乐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或许早已放弃,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虽然,这团火焰也有变成小火苗的时候,但他也在寻求机会,等待一个时机,爆发出自己真正的力量。
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胸中的火焰也十分旺盛。这两位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贵族。所不同的是,米开朗琪罗一直以自己的贵族身份而骄傲,但他又是一个勇于挑战权贵的人。(www.fwsir.Com)他无数次顶撞教皇来 卫艺术和自己的尊严。米开朗琪罗用胸中的火焰洗涤了自己,完成了无数件举世瞩目的伟大的艺术品。他让整个世界都记住了他的名字,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这个俄国贵族晚年一直想脱离贵族身份。他终于下定决心,离家出走以实现他平民化的愿望。那时的俄国贫富分化严重,下层劳动人民一直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一个贵族,不,是一个伟人凭借自己胸中的火焰燃烧着罪恶,将信仰传遍整个世界。
这些伟人,在人生艰苦的征途上,用自己胸中的那一团火焰,开辟出了一个个新的世界。
篇四:武则天传记读后感
武则天,曾经是我颇为崇拜的一个女人,原因很简单:她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记得小时候看过电视剧《武则天》,那时就觉得她的一颦一笑都充满了一个帝王应该有的气度和威严。初中历史书上对她的描写也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然而,历史书上讲她当皇帝的过程时只说:“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替他处理政事,逐渐掌握了大权。高宗去世几年以后,武则天做了皇帝。”这一切看起来多么顺理成章,轻而易举。事实上,这却是一种误导。
武则天原名武媚,原是太宗的才人,但不知怎地被太子即后来的高宗看中。太宗死后,高宗把从感业寺接入后宫。武则天14岁入宫,因为太宗喜欢有才的女子,所以她在宫中读了很多史书,深知宫廷险恶。论智谋,论经验,她都比王皇后,萧淑妃强太多,因此略失小计就当上了皇后,代价是她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小女儿。掌权后,她极力剪除异己,一切对她有威胁的人都难逃厄运,这其中不仅有皇氏宗亲(姓李的),还有武后的异母兄弟和亲姐姐,亲侄女。
高宗即位十年后,高宗身体越来越差,诸事都由武后决定,武后与高宗并称为”二圣“。
太子弘年少有为,对武后的做法经常不满,为了自己日后掌权不受威胁,武后竟毒死太子。后来的章贤太子贤(武后二子)也被她幽禁后杀掉。高宗死后,她将三儿子李哲贬为庐陵王(其实这也不能怨武后,李哲还不如不当皇上呢),流放在房州。又立四子李旦,而后代子执政。然而这还不是武后的终极目标。几年之间,武后以广开言路为借口,在全国广设检举箱,致使告密之风四起,武后也逐渐组织起了自己的间谍网络。我想,当时的阴森恐怖应该一点也不亚于法西斯统治时期,因为那个时候,人人都可以成为盖世太保。即使被告无罪,但只要武后想杀,或是和酷吏们有过节,亦或是仅仅为了制造恐怖气氛,他们都在劫难逃。在武后登基的前几年,大屠杀一拨接一拨,因唐朝几位王公大臣的一次叛乱(武后逼出来的),唐室贵族几乎被灭门。听起来真让人毛骨悚然。
然而,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便立即起用了狄仁杰、姚崇等人,气象为之一新。政治清明,国家富足安定。我不禁有这样一种想法:也许,如果一个女人想成为皇帝不用如此艰难,也就无须用那么多人的的性命做通向皇帝宝座的阶梯。毕竟,武则天只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而非一个杀人狂魔。
林语堂的《武则天传》,我觉得总体上写得很好,因为比较真实。但我很讨厌他对武则天的评价:什么历史上最骄奢淫逸,最虚荣自私,最刚愎自用,名声坏到极点的皇后。也许,这与他写书的角度有关。毕竟,他是以一位唐室幸存王子的口气写的。然而无论如何,这种评价还是很不成熟。
在我的印象里,绝大多数皇帝比武则天骄奢淫逸,虚荣自私的多,然而却未必有她的智谋。而皇后呢?自然也不是个个贤德,宫廷本来就是一个大染缸。至于刚愎自用,我认为这个词用在项羽身上是贬义词,用在武则天上就大大相反。我从没听说过武则天有什么谋士或是智囊团,(www.huamate.com)因为她比当时的任何人(除了狄仁杰)都更有远见卓识。其实有主见是相当可贵的品质,尤其是当那个人本身就很聪明的时候。
总之,觉得这本《武则天传》还是值得一看的,至于书中夹杂的个人情感,也许会让读者更真实地体会到那个年代。至少让那些曾经幻想成为为武则天的少女们不再做这样的梦。对于武则天的一生,我也不好多说。毕竟,一个又有野心又有智慧又有胆量而且那么幸运的女人,怎么能用常人的眼光来评价。
篇五:鲁迅传记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鲁迅传记》一书,真是深有感触……
鲁迅于一八八一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一周姓家庭。在幼小的时候,鲁迅家里很富裕,但在十三岁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鲁迅被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鲁迅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三年多,死去了。鲁迅十八岁时,便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待到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鲁迅决定要学医了。原因一是不想中国人都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治死;二是让中国人身体健壮。但有一次,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被斩,其他的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因此鲁迅觉得国民现在的问题不是身体健康与否,而是思想不觉悟,没有走出愚昧无知的状态,最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我的心为之一震:是啊,我们身为中国人,就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在国家危难时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表现出对反动当局的轻蔑,鲁迅先生唤醒国民而置个人安危于顾,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鲁迅先生的人,比如周恩来总理,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有在工作上;居里夫人每天都呆在实验室研究镭,最后把研究成果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了全人类;化学巨匠诺贝尔在炸药死神的一次次“亲吻”中,给人类留下一百多项发明及高达3.3亿瑞典币的巨额资金。这些人类的楷模,面对逆境甚至死亡的威胁,他们都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退缩,而是不畏艰难,为国为民。
我相信,只要中国人都像鲁迅先生一样,爱国爱民,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 人物传记读后感
- 爱因斯坦传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