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读后感
篇一:论中国读后感
有一些书,你一旦拿起来,就不愿意放下,有些书,则需要收敛精神,屏气凝神地制定阅读计划,督促自己读下去。这本书无疑是前者。
用其他人的眼光来看周边熟悉的事物,是一种特别的体验。《论中国》作者基辛格全程参与了 70 年代两国关系改变以来几乎所有的重要历程,所以他对中国的认识,更是独到。
就其观点而言,中国的印象是:老大帝国,文化自尊,意识形态的狂热,战略的宏大与战术的灵活,对中国历任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对未来的期许,这些都不是新鲜事物,有两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
一、中国在与俄罗斯比较中,是较为好斗的一个,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印度的纷争、与俄罗斯在东北和西北的对抗,与南越在海上的战争、对越南的惩戒,与台湾的炮战,…… 在其他人的眼中,中国是比较好斗的,其中包括与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苏联和美国。 而基辛格提出了一种解释:中国因为自身的经济原因,本质上并不求战争,但是战争隐患存在的时候,他并不畏惧战争,甚至通过精心设计地战术,事先挑起战争,然后主动熄火,最后实质性的目的,还是避免全面战争的发生。 “中国比较好斗”与“中国好斗的原因分析”是我以前从来未曾接触和从未思考的东西,“好斗”是事实,原因分析更是道出了精髓(打得一拳开,赢得百拳来),这是基辛格厉害的地方。
二、美国的立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美国是我们头上的阴影,是巨无霸,是所有负面因素的集大成者。但是美国是吗?首先他没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够笼罩天空,他有强的地方,实际上也有虚弱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美国对中国没有恶意”是基辛格一再强调的东西,朝鲜战争是被迫还击,就如同在欧洲的希腊一样,不能允许共产主义在亚洲的蔓延;越南战争同样如此,美国的目的是稳定战线。而中国认为美国在孤立之外,又展开了包围圈。基辛格意图是说明美中两次战争(如果越南也称为一次直接的对抗的话),在美国认为本质上是意识形态,而中国则误解为了有地缘政治的一面,导致中国做了错误的决定(让北越统一了南越,亲手打造了自己的竞争对手,给自己十多年后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基辛格一再强调,美国没有这麽多的恶意,世界的未来,取决于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怎么认识自己,认识对方,找到双方的“同”,宽容对方的“异”。
上述是思想上的收获,其次是我个人通过这本书,以及傅高义所着的《邓小平》,学到了一种重要的思想,就是文字也好,语言也好,如果组织得当,一定能够将复杂的事务描述清晰。想一想,作为美国人,描述中国,描述邓小平先生,情感上一定是复杂的(几十万条生命的战争,加上意识形态几十年的对抗,几十年地缘政治的对抗与合作,可谓既有血海深仇, 又有战友情谊,既有观念分歧,又有共同利益),但是两本书都阐述得非常客观,甚至可以说得体(客观阐述了差异,又说明了共同处),这是驾驭文字的能力,深层次是思想的能力。通过最近读的这两本书,让我体会到,无论自己有什么样的情感,都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和思考问题,最后自己能够找出最为客观冷静的立场来处理事情(如像两位作者一样进行客观的描述和阐述),这是我读这两本书最大的收获。本质上是读书得知识,却更深入地体会到了一种方法论的威力,哈哈,果然是开卷有益啊。
篇二:论中国读后感
最近在看基辛格的《论中国》,里面提到中国人考虑问题是围棋思维,任何一个棋子的落地,都会从整体考虑。其中,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均是此种思维下指导的行动。中国对朝鲜的支持,源自其对朝鲜在整体周边布局中的思考和认知;对越南抗美的支持,中苏交恶后,越南与苏联结盟,中国政府又一次的从围棋思维感觉到战略布局的危险,于是有了又一次的军事行动。此种解读有意思,也颇有启发性。
而且,单就这两次战争来看,是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先后挑战美国和苏联当时两大超级大国的过程。抗美援朝是与美国直接打,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在越南与苏联结盟情况下打的,其实质也是针对苏联。用华国锋的话讲,均是“摸了老虎的屁股”。结果第一次,老虎被打蒙了;第二次,老虎直接就没敢动。不管这两次战争如何评价,但中国共产党不惮自身实力弱的情况,敢于亮剑,为新中国打出了周边环境的战略气势,这一点应该肯定。
篇三:论中国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一百多年前,正值英、法等殖民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沙皇俄国趁火打劫。这个时候,也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腐败清政府进行英勇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这一段。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散论可以摘录,见于其他着作和书信当中。
一,关于中国问题的主要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的主要论文有18篇,几乎都刊登在美国的《纽约每日论坛报》。如马克思的《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英国的金融危机》、《英中冲突》、《议会关于对华军事行动的辩论》、《帕麦斯顿内阁的失败》、《俄国的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恩格斯的《英人对华的新远征》、《波斯与中国》、《俄国在远东的成功》。揭露殖民主义的侵略。在这些文章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露了英国等国对中国的侵略,声讨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野蛮罪行。指出,第二场鸦片战争是“极端不义的战争”,揭露英国政府勾结法国,进行这场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驳斥了英国为发动这场战争而制作的荒唐借口。
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是由鸦片输入而引起。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英国的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濒临崩溃,而且使中国人精神受到摧残,道德败坏。英国政府一方面假装同鸦片走私无关,说是东印度公司的企业行为;一方面,殖民政府却在印度种植罂粟,提炼鸦片,通过走私运往中国,牟取非法暴利。
关于沙皇俄国,马克思恩格斯揭露它如何利用英法侵华战争从中渔利,掠夺中国的大片领土。《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说:“俄国人借两次鸦片战争之机,取得了“沿黑龙江航行并在陆上边界自由贸易”的权利,取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价值无量的地域”,“英法所得的一切明显利益,不管是什么,俄国都有份,而且还得到了黑龙江边的整个地区”。结果是,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的战争,只是让俄国得到了好处。
支持中国人民的反抗。仅有谴责显然是不够的,事实上,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如何看待他们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态度是热情支持。这是由中国人民斗争的正义性所决定。恩格斯说,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并且驳斥了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污蔑。尤其重要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太平天国起义,以及中国农民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因此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感到欢欣鼓舞。
他们预言,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旧中国的死亡时刻正在迅速临近,过不了多久,就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马克思在详尽考察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掠夺政策,对中国国内状况所产生的影响之后,指出中国革命也将对英国并通过英国对欧洲发生影响。因此,因此,发生在中国的革命具有明显的国际意义。马克思的原话是“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马克思所提出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相互联系的思想,实际上指明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和国际无产阶级事业是密不可分的,这个论点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中国问题的散论。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散论,分散见于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各种着作和书信之中。这方面的材料,涉及范围很广,其中谈到世界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农民战争、中国与俄国等问题,还谈到中国的火药、印刷术所起的作用等。这些材料,可以对第一类的文章进行补充,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中国观的主要依据。
当然,由于受到材料来源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论述,也有一些是不确切的,和事实有不符的地方。如马克思说:“在信用完全没有发展的国家,如中国,早就有了强制通用的纸币。”实际上,在北宋年间,正是在信用发展经济良好的时候,开始了最早的纸币“交子”的流通。而在明朝中叶,尽管有国家强制规定,大明宝钞最后也贬值得如废纸。
十九世纪中叶,当英国和法国侵略军联合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沙俄便乘机而入,采取军事强占和外交讹诈相结合的手段,掠夺了中国的大片领士。对此,恩格斯于1858年10月下旬写了《俄国在远东的成功》的评论文章,发表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上。下面是该文的节录:
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俄国则保持中立,只是在战争快结束时它才插手干预。结果,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战争,只是为了让俄国得到好处。俄国这时的处境确是少有顺利。不稳定的亚洲帝国在一个一个地变成野心勃勃的欧洲人的猎获物,这里所谈的是其中的一个帝国;这个帝国是如此衰弱,如此摇摇欲坠,它甚至没有力量来度过人民革命的危机,因为连激烈爆发的起义也会在这个帝国内变成慢性的而且显然是不治的病症;这个帝国是如此腐化,它已经既不能够驾驭自己的人民,也不能够抵抗外国的侵略。正当英国人在广州同中国的下级官吏争执不下,并且在英国国内讨论叶总督是否真是遵照本国皇帝的意旨行事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时候,俄国人已占有了黑龙江以北的领土和该河南岸满洲的大部会土地;他们在那里建筑了工事,进行了铁路的勘查工作并预定了未来的城市和港口的地点。当英国终于决定了打到北京,当法国希望为自己捞到一点东西而追随英国的时候,(www.huamate.com)俄国,――尽管它正好在这个时候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河流,――竟能挺身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秉公无私的保护人,而在缔结和约时俨然以调停者自居;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十分显然,俄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亚洲的头等强国,它很快就会在这个大陆上压倒英国。由于征服了中亚细亚和吞并了满洲,俄国使自己的统治权扩到了一块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的领土(俄罗斯帝国不包括在内),并从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进入了温带。中亚细亚各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很快就会住满俄国的移民。以这种方式获得的战略阵地之对于亚洲,正如在波兰的阵地之对于欧洲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占领土尔克斯垣威胁着印度;占领满洲威胁着中国。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携手并肩、共同密切合作四十年之久的伟大理论家,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顶逆风、战恶浪,历经坎坷曲折,百折不挠地同各国反动政府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分子进行了顽强不屈的英勇斗争。了解具体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工作和斗争实践的活动,对我们今天感受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魅力和革命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本书编着者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反复认真地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亲属、战友有关生活、学习、工作、斗争、着述的实际材料,从中选择了近三百个生动具体的事例,真实地描绘了马克思、思格斯当时的具体生活环境;记录了他们科学世界观形成的时间和标志;叙述了他们感情真挚的恋爱婚姻状况;展示了他们一生历次参加革命实践活动的情景;讲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业余爱好以及一些家庭趣事;记录了他们多年相互关心体贴、工作密切配合的革命友谊;描述了他们屡次遭到多国反动政府残酷迫害的境遇;记录了他们如何撰写《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理论着作……本书内容真实,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起到广泛传播和学有楷模的积极作用。
我们主要是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应该他们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对具体的个别论述就完全相信,甚至盲从。在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和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
有一些书,你一旦拿起来,就不愿意放下,有些书,则需要收敛精神,屏气凝神地制定阅读计划,督促自己读下去。这本书无疑是前者。
用其他人的眼光来看周边熟悉的事物,是一种特别的体验。《论中国》作者基辛格全程参与了 70 年代两国关系改变以来几乎所有的重要历程,所以他对中国的认识,更是独到。
就其观点而言,中国的印象是:老大帝国,文化自尊,意识形态的狂热,战略的宏大与战术的灵活,对中国历任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对未来的期许,这些都不是新鲜事物,有两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
一、中国在与俄罗斯比较中,是较为好斗的一个,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印度的纷争、与俄罗斯在东北和西北的对抗,与南越在海上的战争、对越南的惩戒,与台湾的炮战,…… 在其他人的眼中,中国是比较好斗的,其中包括与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苏联和美国。 而基辛格提出了一种解释:中国因为自身的经济原因,本质上并不求战争,但是战争隐患存在的时候,他并不畏惧战争,甚至通过精心设计地战术,事先挑起战争,然后主动熄火,最后实质性的目的,还是避免全面战争的发生。 “中国比较好斗”与“中国好斗的原因分析”是我以前从来未曾接触和从未思考的东西,“好斗”是事实,原因分析更是道出了精髓(打得一拳开,赢得百拳来),这是基辛格厉害的地方。
二、美国的立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美国是我们头上的阴影,是巨无霸,是所有负面因素的集大成者。但是美国是吗?首先他没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够笼罩天空,他有强的地方,实际上也有虚弱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美国对中国没有恶意”是基辛格一再强调的东西,朝鲜战争是被迫还击,就如同在欧洲的希腊一样,不能允许共产主义在亚洲的蔓延;越南战争同样如此,美国的目的是稳定战线。而中国认为美国在孤立之外,又展开了包围圈。基辛格意图是说明美中两次战争(如果越南也称为一次直接的对抗的话),在美国认为本质上是意识形态,而中国则误解为了有地缘政治的一面,导致中国做了错误的决定(让北越统一了南越,亲手打造了自己的竞争对手,给自己十多年后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基辛格一再强调,美国没有这麽多的恶意,世界的未来,取决于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怎么认识自己,认识对方,找到双方的“同”,宽容对方的“异”。
上述是思想上的收获,其次是我个人通过这本书,以及傅高义所着的《邓小平》,学到了一种重要的思想,就是文字也好,语言也好,如果组织得当,一定能够将复杂的事务描述清晰。想一想,作为美国人,描述中国,描述邓小平先生,情感上一定是复杂的(几十万条生命的战争,加上意识形态几十年的对抗,几十年地缘政治的对抗与合作,可谓既有血海深仇, 又有战友情谊,既有观念分歧,又有共同利益),但是两本书都阐述得非常客观,甚至可以说得体(客观阐述了差异,又说明了共同处),这是驾驭文字的能力,深层次是思想的能力。通过最近读的这两本书,让我体会到,无论自己有什么样的情感,都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和思考问题,最后自己能够找出最为客观冷静的立场来处理事情(如像两位作者一样进行客观的描述和阐述),这是我读这两本书最大的收获。本质上是读书得知识,却更深入地体会到了一种方法论的威力,哈哈,果然是开卷有益啊。
篇二:论中国读后感
最近在看基辛格的《论中国》,里面提到中国人考虑问题是围棋思维,任何一个棋子的落地,都会从整体考虑。其中,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均是此种思维下指导的行动。中国对朝鲜的支持,源自其对朝鲜在整体周边布局中的思考和认知;对越南抗美的支持,中苏交恶后,越南与苏联结盟,中国政府又一次的从围棋思维感觉到战略布局的危险,于是有了又一次的军事行动。此种解读有意思,也颇有启发性。
而且,单就这两次战争来看,是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先后挑战美国和苏联当时两大超级大国的过程。抗美援朝是与美国直接打,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在越南与苏联结盟情况下打的,其实质也是针对苏联。用华国锋的话讲,均是“摸了老虎的屁股”。结果第一次,老虎被打蒙了;第二次,老虎直接就没敢动。不管这两次战争如何评价,但中国共产党不惮自身实力弱的情况,敢于亮剑,为新中国打出了周边环境的战略气势,这一点应该肯定。
篇三:论中国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一百多年前,正值英、法等殖民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沙皇俄国趁火打劫。这个时候,也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腐败清政府进行英勇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这一段。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散论可以摘录,见于其他着作和书信当中。
一,关于中国问题的主要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的主要论文有18篇,几乎都刊登在美国的《纽约每日论坛报》。如马克思的《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英国的金融危机》、《英中冲突》、《议会关于对华军事行动的辩论》、《帕麦斯顿内阁的失败》、《俄国的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恩格斯的《英人对华的新远征》、《波斯与中国》、《俄国在远东的成功》。揭露殖民主义的侵略。在这些文章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露了英国等国对中国的侵略,声讨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野蛮罪行。指出,第二场鸦片战争是“极端不义的战争”,揭露英国政府勾结法国,进行这场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驳斥了英国为发动这场战争而制作的荒唐借口。
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是由鸦片输入而引起。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英国的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濒临崩溃,而且使中国人精神受到摧残,道德败坏。英国政府一方面假装同鸦片走私无关,说是东印度公司的企业行为;一方面,殖民政府却在印度种植罂粟,提炼鸦片,通过走私运往中国,牟取非法暴利。
关于沙皇俄国,马克思恩格斯揭露它如何利用英法侵华战争从中渔利,掠夺中国的大片领土。《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说:“俄国人借两次鸦片战争之机,取得了“沿黑龙江航行并在陆上边界自由贸易”的权利,取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价值无量的地域”,“英法所得的一切明显利益,不管是什么,俄国都有份,而且还得到了黑龙江边的整个地区”。结果是,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的战争,只是让俄国得到了好处。
支持中国人民的反抗。仅有谴责显然是不够的,事实上,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如何看待他们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态度是热情支持。这是由中国人民斗争的正义性所决定。恩格斯说,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并且驳斥了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污蔑。尤其重要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太平天国起义,以及中国农民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因此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感到欢欣鼓舞。
他们预言,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旧中国的死亡时刻正在迅速临近,过不了多久,就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马克思在详尽考察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掠夺政策,对中国国内状况所产生的影响之后,指出中国革命也将对英国并通过英国对欧洲发生影响。因此,因此,发生在中国的革命具有明显的国际意义。马克思的原话是“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马克思所提出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相互联系的思想,实际上指明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和国际无产阶级事业是密不可分的,这个论点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中国问题的散论。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散论,分散见于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各种着作和书信之中。这方面的材料,涉及范围很广,其中谈到世界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农民战争、中国与俄国等问题,还谈到中国的火药、印刷术所起的作用等。这些材料,可以对第一类的文章进行补充,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中国观的主要依据。
当然,由于受到材料来源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论述,也有一些是不确切的,和事实有不符的地方。如马克思说:“在信用完全没有发展的国家,如中国,早就有了强制通用的纸币。”实际上,在北宋年间,正是在信用发展经济良好的时候,开始了最早的纸币“交子”的流通。而在明朝中叶,尽管有国家强制规定,大明宝钞最后也贬值得如废纸。
十九世纪中叶,当英国和法国侵略军联合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沙俄便乘机而入,采取军事强占和外交讹诈相结合的手段,掠夺了中国的大片领士。对此,恩格斯于1858年10月下旬写了《俄国在远东的成功》的评论文章,发表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上。下面是该文的节录:
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俄国则保持中立,只是在战争快结束时它才插手干预。结果,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战争,只是为了让俄国得到好处。俄国这时的处境确是少有顺利。不稳定的亚洲帝国在一个一个地变成野心勃勃的欧洲人的猎获物,这里所谈的是其中的一个帝国;这个帝国是如此衰弱,如此摇摇欲坠,它甚至没有力量来度过人民革命的危机,因为连激烈爆发的起义也会在这个帝国内变成慢性的而且显然是不治的病症;这个帝国是如此腐化,它已经既不能够驾驭自己的人民,也不能够抵抗外国的侵略。正当英国人在广州同中国的下级官吏争执不下,并且在英国国内讨论叶总督是否真是遵照本国皇帝的意旨行事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时候,俄国人已占有了黑龙江以北的领土和该河南岸满洲的大部会土地;他们在那里建筑了工事,进行了铁路的勘查工作并预定了未来的城市和港口的地点。当英国终于决定了打到北京,当法国希望为自己捞到一点东西而追随英国的时候,(www.huamate.com)俄国,――尽管它正好在这个时候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河流,――竟能挺身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秉公无私的保护人,而在缔结和约时俨然以调停者自居;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十分显然,俄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亚洲的头等强国,它很快就会在这个大陆上压倒英国。由于征服了中亚细亚和吞并了满洲,俄国使自己的统治权扩到了一块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的领土(俄罗斯帝国不包括在内),并从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进入了温带。中亚细亚各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很快就会住满俄国的移民。以这种方式获得的战略阵地之对于亚洲,正如在波兰的阵地之对于欧洲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占领土尔克斯垣威胁着印度;占领满洲威胁着中国。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携手并肩、共同密切合作四十年之久的伟大理论家,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顶逆风、战恶浪,历经坎坷曲折,百折不挠地同各国反动政府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分子进行了顽强不屈的英勇斗争。了解具体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工作和斗争实践的活动,对我们今天感受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魅力和革命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本书编着者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反复认真地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亲属、战友有关生活、学习、工作、斗争、着述的实际材料,从中选择了近三百个生动具体的事例,真实地描绘了马克思、思格斯当时的具体生活环境;记录了他们科学世界观形成的时间和标志;叙述了他们感情真挚的恋爱婚姻状况;展示了他们一生历次参加革命实践活动的情景;讲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业余爱好以及一些家庭趣事;记录了他们多年相互关心体贴、工作密切配合的革命友谊;描述了他们屡次遭到多国反动政府残酷迫害的境遇;记录了他们如何撰写《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理论着作……本书内容真实,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起到广泛传播和学有楷模的积极作用。
我们主要是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应该他们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对具体的个别论述就完全相信,甚至盲从。在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和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
- 变革中国读后感
- 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45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