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读后感
《浪潮之巅》读后感
《浪潮之巅》是我最近看过的一本书,也是自己觉得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书。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长达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从19世纪末算起,AT&T公司、IBM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它们都极度辉煌过。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这些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及科技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美国、了解科技产业,以此理解科技创新和商业公平在美国文化生活中的深刻意义。
里面可以获得的知识和可以发出的感慨实在太多,本文着重讲几点我掩卷而思后的感想。
一、关于创新
硅谷公司的成功无一例外均来自创新,创新一词也成为近几年我国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但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创新的能力不足,创新的效果不佳呢?对比书中所描述的成功科技公司,我体会到真正能对事物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创新一定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简单点说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譬如:当世界上所有的公司都沉醉在软硬件一体的模式的时候,微软告诉我们原来软件是可以单独开发单独销售的;当所有公司都在寻找从互联网的内容进行收费取得盈利的时候,雅虎告诉我们原来免费的模式也可以赚钱的;当大家都意识到通过网页投广告可以赚钱的时候,谷歌告诉我们通过搜索也可以盈利。所以通过对模式的研究,大胆地打破常规,建立一种超过常人判断的商业模式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二、关于专注
研究这些公司的成功之道,我们会发现创新之所以会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了另外一个看似与创新矛盾的词――专注。专注于一种理念、一类产品或一门技术,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把产品做到极致,这才是成功的源泉。我们看到乔布斯对产品极致的追求,在全球所有的IT公司都开始软硬件分离的时候,他却坚持了通过软硬件一体的做法为用户提供完美的体验,即使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赶出去也没有改变他的专注,最终实现完善的回归。无独有偶,我们熟知的IBM能成为科技界的长青树,要归功于它的二字秘决――保守。毫无疑问,保守使IBM失去了无数的发展机会,但是也让它能专注于最重要的事,并因此而立于不败之地!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充斥着浮躁的气氛。许多公司希望今天投入明天就取得收获,对管理对技术往往以是否能立即产生效果为目的,专注正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精神。
三、关于环境
这里讲的环境主要是指硅谷的创业环境,通过此书我理解到硅谷之所以成功,从文化、学术、资金乃至法制,无一例外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首先是独特的硅谷文化包含:一是不迷信权威,在硅谷没有权威,任何人只要靠真刀真枪的拼闯出名堂才能获得话语权;(www.huamate.com)二是对失败者的宽容,在中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在硅谷对失败者很宽容,很多人把失败也当做一笔财富;三是团队协作精神,硅谷的企业往往都是几个人联合创办而不是一个人创办。例如雅虎和谷歌都有两位联合创始人,而且他们的股份是均等的。而且硅谷创业公司大量给公司员工发放期权,把成功的果实和全体员工共享,也激发全体员工的创业积极性。其次是良好的学术氛围,硅谷附近有两所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两所大学为硅谷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人才,其师生即是硅谷创业的主力军。再次是强大的金融保证体系,科技公司幕后的英雄――风投公司起了强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硅谷成功的公司都获得过风投公司的帮助。一家没有获得过风投的公司能在短短几年内崛起并成功上市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风投公司的存在让神话和奇迹变成了可能。而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像美国这么成熟完备的风投产业链。最后完整健全的法规体系,反垄断法通过对垄断企业的限制维持了良好的创新动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的法规环境,促进了硅谷公司完善透明的管理体制,确保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司经营者及所有者等各类相关方的合法利益,从而奠定了硅谷公司成功的基石――商业公平。
四、一点启示
通过对硅谷公司成败的了解,我突然有了一个奇怪的发现,在整个硅谷公司发展史的描述上,我们至始至终没有看到现在我们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个字――政府。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地区,我们没有看到政策的倾斜;没有政府层面的开发区;没有召商引资,甚至在取得政府项目的能力上硅谷的大学还远没有东海岸的学校具有优势。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深思,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定位呢?也许本书带给我们这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最大的启示是:相比所谓帮扶企业、加强服务来讲,营造一个公平的法规环境,创造一种开放的市场氛围,严格约束自身的权力边界,也许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浪潮之巅》是我最近看过的一本书,也是自己觉得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书。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长达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从19世纪末算起,AT&T公司、IBM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它们都极度辉煌过。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这些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及科技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美国、了解科技产业,以此理解科技创新和商业公平在美国文化生活中的深刻意义。
里面可以获得的知识和可以发出的感慨实在太多,本文着重讲几点我掩卷而思后的感想。
一、关于创新
硅谷公司的成功无一例外均来自创新,创新一词也成为近几年我国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但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创新的能力不足,创新的效果不佳呢?对比书中所描述的成功科技公司,我体会到真正能对事物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创新一定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简单点说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譬如:当世界上所有的公司都沉醉在软硬件一体的模式的时候,微软告诉我们原来软件是可以单独开发单独销售的;当所有公司都在寻找从互联网的内容进行收费取得盈利的时候,雅虎告诉我们原来免费的模式也可以赚钱的;当大家都意识到通过网页投广告可以赚钱的时候,谷歌告诉我们通过搜索也可以盈利。所以通过对模式的研究,大胆地打破常规,建立一种超过常人判断的商业模式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二、关于专注
研究这些公司的成功之道,我们会发现创新之所以会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了另外一个看似与创新矛盾的词――专注。专注于一种理念、一类产品或一门技术,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把产品做到极致,这才是成功的源泉。我们看到乔布斯对产品极致的追求,在全球所有的IT公司都开始软硬件分离的时候,他却坚持了通过软硬件一体的做法为用户提供完美的体验,即使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赶出去也没有改变他的专注,最终实现完善的回归。无独有偶,我们熟知的IBM能成为科技界的长青树,要归功于它的二字秘决――保守。毫无疑问,保守使IBM失去了无数的发展机会,但是也让它能专注于最重要的事,并因此而立于不败之地!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充斥着浮躁的气氛。许多公司希望今天投入明天就取得收获,对管理对技术往往以是否能立即产生效果为目的,专注正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精神。
三、关于环境
这里讲的环境主要是指硅谷的创业环境,通过此书我理解到硅谷之所以成功,从文化、学术、资金乃至法制,无一例外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首先是独特的硅谷文化包含:一是不迷信权威,在硅谷没有权威,任何人只要靠真刀真枪的拼闯出名堂才能获得话语权;(www.huamate.com)二是对失败者的宽容,在中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在硅谷对失败者很宽容,很多人把失败也当做一笔财富;三是团队协作精神,硅谷的企业往往都是几个人联合创办而不是一个人创办。例如雅虎和谷歌都有两位联合创始人,而且他们的股份是均等的。而且硅谷创业公司大量给公司员工发放期权,把成功的果实和全体员工共享,也激发全体员工的创业积极性。其次是良好的学术氛围,硅谷附近有两所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两所大学为硅谷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人才,其师生即是硅谷创业的主力军。再次是强大的金融保证体系,科技公司幕后的英雄――风投公司起了强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硅谷成功的公司都获得过风投公司的帮助。一家没有获得过风投的公司能在短短几年内崛起并成功上市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风投公司的存在让神话和奇迹变成了可能。而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像美国这么成熟完备的风投产业链。最后完整健全的法规体系,反垄断法通过对垄断企业的限制维持了良好的创新动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的法规环境,促进了硅谷公司完善透明的管理体制,确保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司经营者及所有者等各类相关方的合法利益,从而奠定了硅谷公司成功的基石――商业公平。
四、一点启示
通过对硅谷公司成败的了解,我突然有了一个奇怪的发现,在整个硅谷公司发展史的描述上,我们至始至终没有看到现在我们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个字――政府。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地区,我们没有看到政策的倾斜;没有政府层面的开发区;没有召商引资,甚至在取得政府项目的能力上硅谷的大学还远没有东海岸的学校具有优势。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深思,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定位呢?也许本书带给我们这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最大的启示是:相比所谓帮扶企业、加强服务来讲,营造一个公平的法规环境,创造一种开放的市场氛围,严格约束自身的权力边界,也许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 最高职责读后感
- 学习改变命运读后感
-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