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一: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我从朋友家借来一本名为《做最好的老师》的书,这本书是 李镇西老师 写的,当时我真真地阅读完了,收获很多,受益非浅。我想读完一本书一定要留下读书的影子,一定要思考沉淀些东西。于是当时我随笔记下了自己的感想。
读这本书中李老师写的总序,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李老师,知道了他今天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他对教育的满腔热爱外,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曾经的文学梦。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老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李老师的心灵追求,乃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快乐”;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了榜样力量的伟大,李老师因为一直“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所以成了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读这本书,我通过李老师的诚挚的介绍我认识或者说了解了当今教育届的名师,如,吴非,朱永新,洪镇涛,蒋自立,程红兵等等。我知道自己想更多地了解和学习这些名师必须购买他们的书籍,食取他们给同行酿制的最丰富的营养大餐。
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应该“用行动追寻教育理想”,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提升生命的品格”,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触动心灵的书”。即使不读书而看电影或电视也应细细地“品味”,认认真真地“揣摩”里面的“人生百态”。
这本书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大大的不足,那就是我不善于思考。其实一个合格的老师除了必不可少的阅读外更重要的是思考。用教育者的思维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李老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想是离不开这两方面的,一个就是善于阅读,另一个自然是善于思考。其实李老师的成功的秘诀无非是“实践、思考并记录”。
我读完这本书,记住了李老师的这句话,“对普通的一线中小学老师来说,只要坚持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实践,三年五年,一定会成为教育专家的!”
我已经开始记录我和学生的故事,我不是希望自己成为教育专家,而是渴望自己寻到教育的真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更好的培养遇到我的每一个学生!
篇二: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着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后,感触颇深。
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将他多年的教育体会分门别类地做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几十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做最好的老师》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做最好的老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老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像李镇西老师那样,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老师”。
篇三: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做最好的老师》录像,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在网上看,作为自修团队学习内容。
我有幸借到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最喜欢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当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这段话给我的感觉,就像一盏指路的灯塔,在我茫然没有方向的时候,忽然大放光芒,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吗? “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日三省吾身”,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个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爱学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章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这个观点我久久不能忘怀,而且非常喜爱。 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老师对爱的那份执着,对爱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就想哪个章节给我的触动最大。我马上想到的就是《给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一小节。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溶入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就是李老师所说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这也是我要向李老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想李老师那样,在每一个失误中做深刻的反思,(www.huamate.com)而不是忽略一个个教育教学细节,也不是满足于现状,更不是为自己的失误找理由。
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 做一名人民教师, 多一些书生气; 多一些书卷气; 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 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 远离浮躁与平庸。 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把童年还给童年;要学会感动,因为生活在感动中是幸福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李老师教的是中学,我们教的是小学,他的方法我们未必拿来就能用,关键是要领会他的教育精神,教学生爱的能力、有自信心、上进心,这是孩子后续发展动力的来源。让我们向李老师学习,一起努力来感受教育的美丽。
我从朋友家借来一本名为《做最好的老师》的书,这本书是 李镇西老师 写的,当时我真真地阅读完了,收获很多,受益非浅。我想读完一本书一定要留下读书的影子,一定要思考沉淀些东西。于是当时我随笔记下了自己的感想。
读这本书中李老师写的总序,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李老师,知道了他今天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他对教育的满腔热爱外,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曾经的文学梦。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老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李老师的心灵追求,乃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快乐”;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了榜样力量的伟大,李老师因为一直“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所以成了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读这本书,我通过李老师的诚挚的介绍我认识或者说了解了当今教育届的名师,如,吴非,朱永新,洪镇涛,蒋自立,程红兵等等。我知道自己想更多地了解和学习这些名师必须购买他们的书籍,食取他们给同行酿制的最丰富的营养大餐。
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应该“用行动追寻教育理想”,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提升生命的品格”,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触动心灵的书”。即使不读书而看电影或电视也应细细地“品味”,认认真真地“揣摩”里面的“人生百态”。
这本书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大大的不足,那就是我不善于思考。其实一个合格的老师除了必不可少的阅读外更重要的是思考。用教育者的思维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李老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想是离不开这两方面的,一个就是善于阅读,另一个自然是善于思考。其实李老师的成功的秘诀无非是“实践、思考并记录”。
我读完这本书,记住了李老师的这句话,“对普通的一线中小学老师来说,只要坚持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实践,三年五年,一定会成为教育专家的!”
我已经开始记录我和学生的故事,我不是希望自己成为教育专家,而是渴望自己寻到教育的真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更好的培养遇到我的每一个学生!
篇二: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着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后,感触颇深。
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将他多年的教育体会分门别类地做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几十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做最好的老师》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做最好的老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老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像李镇西老师那样,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老师”。
篇三: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做最好的老师》录像,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在网上看,作为自修团队学习内容。
我有幸借到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最喜欢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当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这段话给我的感觉,就像一盏指路的灯塔,在我茫然没有方向的时候,忽然大放光芒,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吗? “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日三省吾身”,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个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爱学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章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这个观点我久久不能忘怀,而且非常喜爱。 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老师对爱的那份执着,对爱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就想哪个章节给我的触动最大。我马上想到的就是《给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一小节。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溶入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就是李老师所说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这也是我要向李老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想李老师那样,在每一个失误中做深刻的反思,(www.huamate.com)而不是忽略一个个教育教学细节,也不是满足于现状,更不是为自己的失误找理由。
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 做一名人民教师, 多一些书生气; 多一些书卷气; 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 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 远离浮躁与平庸。 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把童年还给童年;要学会感动,因为生活在感动中是幸福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李老师教的是中学,我们教的是小学,他的方法我们未必拿来就能用,关键是要领会他的教育精神,教学生爱的能力、有自信心、上进心,这是孩子后续发展动力的来源。让我们向李老师学习,一起努力来感受教育的美丽。
- 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