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心灵的智慧读后感
《发现心灵的智慧》读后感
读完明朗之阳光所写《发现心灵的智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前段时间,我囫囵吞枣般读完王阳明先生之《传习录》,里面一知半解的地方太多,但自己对阳明心学理论佩服之至。阳明先生倡导"心即理,即人道与天道的一致性"、"致良知,即将良知推广至事事物物上"、"知行合一"等等观点,既强调了"正心修身"的心性修养,又不忘"平治天下"的事功精神。所以王阳明的一生才能做到"立德、立言、立功"之真三不朽,被后世尊为古之完人。他的所作所为,所教所言对今天的我们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我觉得阳明心学不能简单以唯心唯物论之,我们更主要的要从中取其精华。而明朗之阳光君所写书字字珠玑,正好给我解惑,如大海之中的灯塔,引领我向前迈了一大步。在此,将自己对此书的感悟记录下来。
一、人人均有良知
良知,就是道,它就在人的心中,不仅古今圣贤有,就是平常人也都有。但为什么有的人的良知却让我们感受不到呢?甚而许多人的良知不能很好的显现。因为现代社会,人们在物质上的追求越来越多,而精神与心灵离得原来越远,使芸芸众生更多追逐的是物质欲望。而物质欲望越强,我们的心灵越被物欲、私欲、人欲等蒙蔽,反而使良知显现不明显甚而显现不出来。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的良知显现呢?那就要"尽心、养性,反求诸己",多反思自我,多开展自我的心灵对话。久而久之,我们的良知就会显现,而显现了的良知,就如我们广博的天空,在较低的高度可能阴云密布、暴雨倾盆,而在更高的高度却是晴空万里。此时我们的良知主导的心灵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我们的心灵更加自由,展现在我们心灵里的必是一个光辉灿烂的世界。此时的我们还会有多少烦恼呢?
二、发现心灵的力量
在我们将自己的良知显现出来后,我们的心也就能逐步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也就是非常安宁、专一、虚静,这时候就能体察、发现到各种事物的道理及规律,从而我们就能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之上。那么怎么去发现这种心灵的力量呢?那就是要不断的去追求我们心灵的自由,(www.huamate.com)排除欲念、杂念,让自己能真正的沉浸与专注于自己周围的事事物物之中,排除一切干扰,将我们自身的潜能充分的激发出来,用自己的整个身心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要用安宁、专一、虚静的心理去激发自己的全部心力,这样的心灵的巨大力量,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三、坦然面对人生
王阳明教导弟子"初学用功时,对自己的内心必须进行扫除荡涤,
使它臻于清静澄明的境界,不要让自己的心陷入声色货利等东西之中,它们来了既不欢迎,去了也不留恋、惋惜,这样,才能以坦然的心情来对待所遇到的各种事物,才不会成为心灵上的负担,自然就会依顺自己本来的智慧去应对。"其实,这是王阳明先生在教我们一种处事的态度,那就是要以豁达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人生。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但遇到不如意事时,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哭天抢地,也有人泰然处之。其实我们都知道,最智慧的人应该是能以豁达、坦然心态面对一切的人。这种人,面对名、权、利,拥有顺应自然,失去也不悲伤,只会认为这些与自己有缘无缘而已。"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正能形容这类人的心态。若能做到这样,就会在人生中活得潇洒自然,怎么能不实现自己心灵的快乐与自由呢?
四、做回最优秀自己
王阳明先生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天地间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自我,只是由于我们受自卑等心理影响不能相信自己,致使这个最优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被埋没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回最优秀的自己呢?阳明先生给出了行动――"知行合一",认识到了"真正自我"的优秀及智慧,那就要通过行动来显现。静下心来,细细地反省内心,自己的缺点,一项项分析,摒除。然后充分相信自己的心灵有着无限的可能,要相信有一种神圣力量的存在,相信你心中永远有最优秀的自己。让自己凭借信心与勇气,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智慧,怎能做不回最好的自己呢?
五、做事成功的方法――"心上学"
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很欣喜的看到明朗之阳光君总结了阳明先生
"心上学"的方法。这个方法与当代励志大师安东尼・罗宾斯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与许多成功学的方法非常接近。其实这种方法并不是强调多练习,而是利用我们心灵的力量,将我们要学习或解决的问题在心中形成一个明确的心理图像,让自己先在心上学习,当熟练之后,再到实践中训练。当然它也可以应用到一个人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时,在头脑中先构筑达成目标后的美好前景,让自己人生先形成一幅生动、明确、美好的图像,并在脑海中常常浮现这些美好的画面。一旦这些构思的画面发生作用,就会使我们的精力集中在达成目标有价值的事情上,从而引导我们走向成功。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认真在头脑中构思实现理想的美好过程与结果。心中有这个美好图像后,我们就会获得无比的信心与勇气,沿着理想的方向去取得成功。
自己的几点感想,与《传习录》原著及《发现心灵智慧》中若有分歧之处,还请读者审慎辩之。
读完明朗之阳光所写《发现心灵的智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前段时间,我囫囵吞枣般读完王阳明先生之《传习录》,里面一知半解的地方太多,但自己对阳明心学理论佩服之至。阳明先生倡导"心即理,即人道与天道的一致性"、"致良知,即将良知推广至事事物物上"、"知行合一"等等观点,既强调了"正心修身"的心性修养,又不忘"平治天下"的事功精神。所以王阳明的一生才能做到"立德、立言、立功"之真三不朽,被后世尊为古之完人。他的所作所为,所教所言对今天的我们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我觉得阳明心学不能简单以唯心唯物论之,我们更主要的要从中取其精华。而明朗之阳光君所写书字字珠玑,正好给我解惑,如大海之中的灯塔,引领我向前迈了一大步。在此,将自己对此书的感悟记录下来。
一、人人均有良知
良知,就是道,它就在人的心中,不仅古今圣贤有,就是平常人也都有。但为什么有的人的良知却让我们感受不到呢?甚而许多人的良知不能很好的显现。因为现代社会,人们在物质上的追求越来越多,而精神与心灵离得原来越远,使芸芸众生更多追逐的是物质欲望。而物质欲望越强,我们的心灵越被物欲、私欲、人欲等蒙蔽,反而使良知显现不明显甚而显现不出来。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的良知显现呢?那就要"尽心、养性,反求诸己",多反思自我,多开展自我的心灵对话。久而久之,我们的良知就会显现,而显现了的良知,就如我们广博的天空,在较低的高度可能阴云密布、暴雨倾盆,而在更高的高度却是晴空万里。此时我们的良知主导的心灵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我们的心灵更加自由,展现在我们心灵里的必是一个光辉灿烂的世界。此时的我们还会有多少烦恼呢?
二、发现心灵的力量
在我们将自己的良知显现出来后,我们的心也就能逐步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也就是非常安宁、专一、虚静,这时候就能体察、发现到各种事物的道理及规律,从而我们就能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之上。那么怎么去发现这种心灵的力量呢?那就是要不断的去追求我们心灵的自由,(www.huamate.com)排除欲念、杂念,让自己能真正的沉浸与专注于自己周围的事事物物之中,排除一切干扰,将我们自身的潜能充分的激发出来,用自己的整个身心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要用安宁、专一、虚静的心理去激发自己的全部心力,这样的心灵的巨大力量,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三、坦然面对人生
王阳明教导弟子"初学用功时,对自己的内心必须进行扫除荡涤,
使它臻于清静澄明的境界,不要让自己的心陷入声色货利等东西之中,它们来了既不欢迎,去了也不留恋、惋惜,这样,才能以坦然的心情来对待所遇到的各种事物,才不会成为心灵上的负担,自然就会依顺自己本来的智慧去应对。"其实,这是王阳明先生在教我们一种处事的态度,那就是要以豁达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人生。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但遇到不如意事时,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哭天抢地,也有人泰然处之。其实我们都知道,最智慧的人应该是能以豁达、坦然心态面对一切的人。这种人,面对名、权、利,拥有顺应自然,失去也不悲伤,只会认为这些与自己有缘无缘而已。"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正能形容这类人的心态。若能做到这样,就会在人生中活得潇洒自然,怎么能不实现自己心灵的快乐与自由呢?
四、做回最优秀自己
王阳明先生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天地间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自我,只是由于我们受自卑等心理影响不能相信自己,致使这个最优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被埋没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回最优秀的自己呢?阳明先生给出了行动――"知行合一",认识到了"真正自我"的优秀及智慧,那就要通过行动来显现。静下心来,细细地反省内心,自己的缺点,一项项分析,摒除。然后充分相信自己的心灵有着无限的可能,要相信有一种神圣力量的存在,相信你心中永远有最优秀的自己。让自己凭借信心与勇气,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智慧,怎能做不回最好的自己呢?
五、做事成功的方法――"心上学"
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很欣喜的看到明朗之阳光君总结了阳明先生
"心上学"的方法。这个方法与当代励志大师安东尼・罗宾斯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与许多成功学的方法非常接近。其实这种方法并不是强调多练习,而是利用我们心灵的力量,将我们要学习或解决的问题在心中形成一个明确的心理图像,让自己先在心上学习,当熟练之后,再到实践中训练。当然它也可以应用到一个人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时,在头脑中先构筑达成目标后的美好前景,让自己人生先形成一幅生动、明确、美好的图像,并在脑海中常常浮现这些美好的画面。一旦这些构思的画面发生作用,就会使我们的精力集中在达成目标有价值的事情上,从而引导我们走向成功。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认真在头脑中构思实现理想的美好过程与结果。心中有这个美好图像后,我们就会获得无比的信心与勇气,沿着理想的方向去取得成功。
自己的几点感想,与《传习录》原著及《发现心灵智慧》中若有分歧之处,还请读者审慎辩之。
- 小故事大智慧读后感
-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 引导的智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