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读心术》读后感:读心有道,教育有方
读心有道,教育有方
――读《好老师读心术》有感
文/王璇
《好老师读心术》一书从学业心理、怀春心理、人际心理、自我心理、人格心理、异常心理六个方面为我们解答了在带班、教学时遇到的困惑。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层层深入浅出的分析,帮助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内心,进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为此,我们在这本书中相遇,也为此,我们在这里相遇。
一边读书,一边完成我的阅读手账,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阅读习惯,而这本书,我选择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并将感受最深的部分,填充了背景色标记。在一年多的教学生涯中,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在问题发生时,我也曾迷茫无助过,有幸遇到了《好老师读心术》,给了我更多的方法以及管理班级的自信。在此和大家分享我读书的三点启发以及我的"读心之道".
一、适当的动机和期望
每个班级中都有动力不足,上进心不足的孩子,这些孩子自然需要老师的关注。然而,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期望太高,而压力过大,一旦没有达到他们眼中的成功,非常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孩子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引导。去年教六年级时,在我的班级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她是我们班的班长,各方面都很优秀,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次考试之前都会来跟我说,压力很大,很担心考不好。在她的意识观念里,就是"我必须优秀"、"我必须成功"的想法,这种"偏执型期望"让她焦虑,也会因为学习动机太强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将"我必须成功"转化为"我争取成功、我希望成功。"放下过高的心理期望,放下对考试结果的过度关注,才能更好的出发。
二、距离产生美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了,在这里所言的距离有二:其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或朋友与朋友之间的距离,其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尚难参透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美好境界,更何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的孩子们,在他们的世界里,好朋友越亲密越好,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一起,时间久了,人际气泡(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占一定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叫做人际空间。由于这个空间像一个大气泡一样包围着,因此称之为"人际气泡")就会受到挤压,就会觉得不自在,因为彼此太亲近,没有了心理上的自由和一定的独享的心里空间,由此也会衍生出好朋友"背叛"我这样的事情和烦恼。因此要引导孩子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彼此留一些空间,享受更舒服的友情。另一个距离是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在此书中,有一案例,讲的是一名学生由于老师对她的过度关注和关心,让她觉得自己时时刻刻在被监视着,直至厌学想要退学。这一案例让我深思,在老师看来是关心、关注,可能在学生看来就是监视和控制,这提醒着我们,关注学生要有度,要留给学生空间,这样的距离也会产生美。
三、善待攻击型人格与爆发型人格
我相信绝大多数教师最头疼的就是班里具有攻击性人格和爆发性人格的学生,我也不例外。这些孩子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常常让我们气急败坏,甚至手足无措。我们又有多少耐心和爱心去面对这样的孩子呢,他们的屡教不改,明知故犯,让我们对这些孩子早已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而我们应该知道,具有攻击性人格和爆发性人格的学生,他们往往有痛无处表达!一般来说,孩子的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的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的行为;另一种则是父母太过于专制,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攻击行为来发泄积怨。这提醒我们,在学生中发生冲突打架行为时,不要只想到破坏纪律,品行恶劣等,还要去和家长沟通,找到内部的心理症结,与家长配合慢慢去疏导,引领孩子转变这种人格,从"扬汤止沸"到"釜底抽薪".这或许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久,但是我们只要有爱,耐心,坚持……你就能发现他的改变。
四、我的"读心之道"
《好老师读心术》在序中谈到:论起好老师的真功夫,最关键、最拿手的真功夫是,好老师应该最懂学生的心,好老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我想我也一直在这么做。在我任教的第一年,有一天我突然想,我作为老师,除了能教他们知识外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想知道他们小小的心灵中在想些什么?我想走进他们的心,我想为他们排忧解难,我想让他们快乐地前进!当时东圭野吾有一本书叫《解忧杂货店》很畅销,我也读过,是这本书给了我灵感。于是一个想法应运而生:挂一个信箱在我宿舍的门口,孩子们可以给我写信,说他们的心事,愿望,烦恼,我都会回复给他们。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结果我真的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同学们的信,有的给我分享他们的高兴事儿,有的写了小诗来请我品鉴,有的孩子来向求助……后来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六三班的解忧杂货店".孩子们都很高兴有一个诉说心事的地方,我也高兴有一个走进他们心灵的桥梁,从此我们的幸福又多了一份,或许是很多很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