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不确定的世界》有感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1:16:09 阅读:

  读《在不确定的世界》有感

  ――戚瑞炜

  ONE

  PART 1

  这本书是我在田老藏书阁中借的第二本书,相比于第一本《巴菲特之道》充实的三天而言,这本书在我的手中停留的两周可谓是“历经坎坷”。与《巴菲特之道》相较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更为宽广,内容更为丰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这本书的单一的针对性并非十分强烈,不同于《巴菲特之道》此书通篇介绍投资的各种方法技巧与运用心得,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杂而不精,恰恰相反,作者游刃有余地将他所阐述的想法与他所经手处理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其中又贯穿着一些专业知识的分析与解读,真可谓让我“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在阅读此书的时候能真切地去了解美国政界与商界发生的重大真实事件以及其中重要参与人员的解决过程;“恨”是因为在理解书中所讲内容同时又必须要熟练运用和转换之前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知识,比如西方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导论、概率论、统计学、管理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在第一遍通读此书的时候不禁令我有些头疼。

  历时两周,熟读三遍,我反复思考才敢下笔写出这篇读后感。因为我所写的每一篇读后感都是充满着个人的真情实意,我要思索出我到底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我花费时间阅读这本书究竟能让我有何提升,而不是东剽西窃,流水帐一般把全书内容记录了下来却没有留下过自己思考的痕迹,这不仅是对田老师无私拿出个人藏书的真心实意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与交代。

  《在不确定的世界》全书一共十四章,开篇为作者自序。老实说,一开始借这本书是冲着此书的“噱头”――作者是罗伯特・鲁宾,1995年――1999年担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现任美国花旗集团董事长,书中真实地披露了克林顿时期全球政治、经济决策的内幕。但当我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到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本书并非徒有其表,书中的每句话都不是徒劳无功,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深意,而且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止不住地去思考一些与他所讲事情相关的一些问题,而当我在读第二遍的时候有些问题我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的回答,而有些问题作者好像欲言又止没有给予解释,当我再反复去咀嚼那宝贵的文字时却不禁陷入深思,或许作者正是想留给读者一些思考与揣测的空间。正如沃伦・巴菲特的评价:“这是书中极品,作为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无人能及。此书是他多年工作的智慧结晶。对所有那些想知道当政治与经济发生交集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人,这本书十分值得一读。”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美国政界与商界的一些真实内幕,全书以作者自述为主线,讲述了他从华尔街到华盛顿的艰难抉择,以及后来又从政界谢幕回到商界的传奇一生。罗伯特・鲁宾一直是美国金融系统的主要人物。他也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时期的一个关键政策主导者。在这本书里,罗伯特・鲁宾对美国近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做出精辟锋锐地分析,同时又引导读者对市场导向和全球经济风险做出全面连贯的思考。鲁宾的人生哲学就是“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概率思考”一直贯穿他的整个金融生涯和政治生涯。在处理亚洲、俄罗斯、巴西金融危机、联邦政府信誉危机、股票市场的降、后“9・11”世界的挑战和正在进行的财政政策的争辩和其他重大经济政治事件中,都可以看到罗伯特・鲁宾对这个人生哲学反反复复而又恰到好处的应用。这本书部分是政治回忆录、部分是说明性的政治分部分是个人对商业问题的看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不确定的世界》是一位三朝元老对华盛顿和华尔街两个世界中心的全面深入解读。

  这本书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也正因如此,我觉得个人再次解读书中的政治或者经济事件可以说是班门弄斧,因此在苦苦思索几天后我决定从另一个角度来抒发我阅读此书的感受――运用对这书的所思所感并结合所学专业来阐述自身应该改正与精进之处,并尽个人最大努力让肯花费宝贵时间阅读这篇文章的朋友有所启发与收益。 接下来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本书精萃的部分。

  TWO

  PART 2

  首先,这本书我最有感触的地方就是罗伯特・鲁宾沟通的艺术,这一点鲁宾在书中未曾提过,当第一遍阅读此书时,我也不可避免地忽略了这个部分,完全被那些真实紧张的危机事件所吸引。但当我再次阅读这本书时我却不禁疑问是什么力量推动这一件件事情化险为夷,当我带着这个重大问题会书中寻找反复推敲验时,我几乎肯定,是沟通的力量!无论是解决21世纪的首次危机(墨西哥危机),还是处理联邦政府、国会等政府内部的分歧,沟通都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虽然每个章节都在讲述不同的事件,但是每一章都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那就是作者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沟通的极端重要性。鲁宾在解决墨西哥危机时曾说:“如果不同意其他人看法的人受到鼓励,表达出自己的意见,那么这样的会议就会产生最佳效果。所以如果一次会议似乎要朝着达成共识的方向发展,我就会提出一个会引发不同看法的观点。与我意见不同会受到鼓励积极,而不是遭到阻止。如果没有人有异议,我就会鼓励某个人站出来扮演魔鬼的辩护人的角色。我会说‘这正是我们要前进的方向,但我们需要知道相反的观点以便进行思考’,而且我和另一个人会站在另一个立场上说话。因为在一场日益恶化的危机中寻找最佳答案,这是大家共同的目的。”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反对一个人的想法或者观点,而是抵触发所表达的方式与方法。如果你想要别人在意你的提议,你就必须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把自己与他们联系在一起。但有时即使这样也还不够。在某些提议上,人们就是不理会你,除非你通过自己语言或行动先取得他们的信任。而在沟通这一伟大艺术上,我还修行尚浅仍有诸多亟待改正弥补之处,但幸运的是我身边亲友与师长都对我十分包容与宽宥,给予我充分的成长机会,这使得我在感激不尽之余也不断努力填补自身短板。而且历时一年之后,我愈发感觉到我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也再次印证着沟通的重要性。在当今以和平为主题的发展时代下,解决各国之间的分歧或争端的首要和最优方式或是谈判或是会谈,即先礼后兵(不可否认军事力量是有力保障)。更何况,大部分时候大多数事件都可以通过有效沟通进行缓和并得到逐步解决。在书中,我会不自觉地受到鲁宾沟通艺术的熏陶,(www.huamate.com)我在第一遍阅读时所呈现的第一感觉是一件件棘手复杂牵扯各国利益的纠纷在一股柔软的巧劲中由大化小,转危为安;再进行深层次解读时我才真正发掘到鲁宾的伟大的沟通艺术,而这一点也值得我一直不断反思、精进自己。

  接着,便是我在本书中对鲁宾最为称赞之处――灵活却又恰到好处的管理艺术与容纳贤才的宽广胸襟。书中有一处让我印象颇为深刻,鲁宾这样说道:某些人认为,一位强有力的副手会喧宾夺主并让自己显得软弱。我见过有些首脑们遵循某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直觉,防止能干的副手接替自己。但我一直持完全相反的见解,拥有一位智慧过人、处事灵巧的副手极大地提高了财政部的效能,我还认为,这是我增色不少。鲁宾在这方面的智慧与我国的一句谚语不谋而合――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一直都深信不疑,一个成功人士的身边,一定会有那么几个优秀可靠的朋友。招贤纳士,提拔人才自古以来都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毕竟之路。这不禁让我想起前几天在《经济观察报》中看到的一篇文章――《AI时代:华为如何重新定义人才管理》,其中有这样一个段话让我陷入沉思:人力资本增值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目标,是华为人力资源一贯坚持的策略。如果我们去追溯成稿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华为基本法》,会发现这一目标在二十余年来就已经呈现。华为历来人力资源都是这样,在华为来讲,价值主要是指人才;首先是要在人才上先期投入,这是人力资本增值目标,这种先期投入从当期财务结果来看或许会减少当期利润,但是长期来看,这种战略投入一定会获得更大的收益和增长。任正非说过:“人才不是华为的竞争力,对人才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我们后来看到的《华为基本法》里会发现,有一句话就叫做:“认真负责、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而这一点体现在我们自身上时,我不禁想起了田老师前一阵给我们开班会时所讲的一段话:”咱们学经济的,要广泛交友,从自己班级出发,与班级同学处理好人际关系,再逐步向外拓展认识不同领域更多的仁人志士,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些都是你受用一生的巨大财富。“

  最后,便是我对鲁宾最为钦佩之处――。远大的眼界与格局。在处理不同政治与经济危机时,鲁宾所表现的深谋远虑与见微知著令我不禁拍手叫好,而这一点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有异曲同工之妙长远的眼光与宽广的眼界格局是处理复杂事件乃至国际事务的必备重要基础,如果说作为财政部长或者商界巨擎的罗伯特・鲁宾被短视利益所束缚左右,那恐怕无论他采取任何措施都会变得举步维艰,而且美国乃至全球的处境都会岌岌可危。而且这一点对于我所学的专业也有所助益,走出小我境界,逐渐学会着眼于国内再逐步扩展到国际乃至全球,学会从整体去分析一个问题的出现发展以及后续的解决过程。而且一旦养成这个这一优秀的习惯,不仅对你梦想的事业有极大的促进,也会为你的日常生活拨云散雾。

  THREE

  PART 3

  在文章结尾我想运用罗伯特・鲁宾的或然性思维来总结:有句话说”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但是在这里我想说只有自身变得更加优秀,才有可能吸引到同样优秀的或者比你更优秀的人的青睐或赏识。我愿,以梦为马,做最好的自己,定当不负美好韶华!

  后记:此片文章历时五个小时反复审阅后最终定稿,但因个人能力有限,无法详尽地全面表达所思所想,只得挑出最为精华之处与诸位分享,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教,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