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你好,这个世界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2-04-24 11:16:11 阅读:

  你好,这个世界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西安分行宝鸡二级分行 李子萱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的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多年前读到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书中,她对儿子如是说道。

  当时的这句话成为我后来工作的标尺,在多年前读完全书之后更让我为自己的狭隘感到焦躁羞愧的一本书。在安德烈的年纪,他的思考方式,他们探讨的话题,让我对自身认知的局限感到惶恐。

  所幸,在此时我认识到这种差距,以文中平等的,加以同理心的沟通方式再去面对家中的孩子,家中的老人,还有今后的人生。

  这本书中阐述的是一种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儿子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冷色幽默,五分的认真;母亲有八分的认真,二分的知性怀疑。所以看这对母子的对话十分“爽”,特别是讲到各自对文化的认同。保有洞悉世事精神的年轻人很棒。这种洞悉或许不必用来骄傲地与别人高谈阔论,只要谦虚地保有,这样就很好。读完整本书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我知道,真正对我有感情的,不是生在好家庭中分的肯定,而是父母们卑微的。

  这本书见证了两代人相互认识,理解和包容的历程,与其说是这本书让龙应台找回了亲爱的安安,也让安德烈重新认识了母亲,不如说是这本书让读者重新认识了自己和父母(或者说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子女,自己与父母,以及自己的成长历程),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构筑了爱的桥梁,既有亲情也有友情。回想自己十几岁的时候,也曾任性过,也曾和父母有过分歧,也曾尝试过逃离父母的”约束“,换句话说,我是在大陆成长起来的学生,受到的家庭的引导,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都与安德烈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是,我们都曾不满于受到父母和老师,乃至学校和社会的各种”限制“,不满于”你应该这样“,”你不准那样“,”年轻人太单纯“,”缺乏经验“,”纯洁“,”缺乏锻炼“,”你们这一代人呀“,”没有吃过苦头“,”不知道厉害“,”我们那一代人那,经历过的事情……“等等一系列语重心长的教导,不屑一顾的话语,带着”宽恕“其实是轻蔑的语气……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大多是如何用宽容的心,包容心,积极的心,乐观的心,谦逊的心,尊敬的心(总的来说是同理心吧)去处理生活中的种种,包括与父母的交流,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处理人生中的选择,看待社会的眼光等等。对待父母,我们既要理解他们的苦衷,但也不能因为他们爱我们,就顺从到什么都听从他们的,如果当自己的爱好与父母的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理应坚持自己,用自己的行为去说服他们,让他们明白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带给我们幸福的,是自己的选择。对待身边人,朋友,同学和老师,我们视他们为知己,志同道合,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等等。对待社会,我们不过是很渺小的一部分,但是呢,既要找到自己的角色,也要明白自己的能力,能力有多大就做多大的事。

  龙应台

  现代作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1974年毕业于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2008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结集,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赞助推荐